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德华·蒙克:让肉体死去,但拯救灵魂

2019-04-05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Edvard Munch, At the Coffee Table, 1883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以印象主义起家,但在浪迹天涯时期真与幻、灵与肉的强烈矛盾冲突之下,印象主义已不能让他酣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表现触动灵魂的东西,认识小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后,蒙克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The Abbot, woodcut from the Dance of Death series, 1523–26

小汉斯·霍尔拜因是欧洲北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木版画《死神之舞》系列和肖像画,他曾说过:“描画你自己的生命。”

Edvard Munch, The Sick Child, 1885–86

蒙克第一次与印象主义决裂的是《病孩》,这幅作品是他为了哀悼姐姐所作。他说:“当我用惯常的印象主义勾勒病孩形象遇到困难时,我尝试了表现主义。在重画了大约二十次之后,画仍未完成(好在日后经常重返,我自觉已经绝望只好放弃追求的地方),这是我最终离开了印象主义或写实主义的标志。”蒙克终于寻找到了表现主义,却创造了挪威绘画史上最受讥讽的记录。

Edvard Munch, Spring Day on Karl Johans, 1890

蒙克第一次客居巴黎时,尝试了几次精细的点彩主义——只用色点作画。那是他的一次短暂地回归印象主义,对此他只是这样解释:“那幅画其实只是法国绘画的一个常用的动机,我当时在巴黎身不由己。”

Edvard Munch, The Storm, 1893
Edvard Munch, Moonlight, 1893
Edvard Munch, Starry Night, 1893
Edvard Munch, Death in the Sickroom, 1893
Edvard Munch, Anxiety, 1894
Edvard Munch, Vampire, 1893

1893年12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画所组成。这是他此后命名为“生命的饰带”组画的起点。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在这幅画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列,画面的焦点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年,“生命的饰带”加进了《焦躁》、《灰烬》、《圣母(Madonna)》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

Edvard Munch, Madonna, 1894

蒙克最知名的作品《呐喊》正属于《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他还记得创作《呐喊》的源起:“一天傍晚,我出门行走在一条山路上,在克里斯蒂安尼亚附近,和两个朋友一起。那是一段我的灵魂让生活剥开的日子,夕阳正在落山,已浸入地平线以下的火焰之中。它就像一柄火红的血剑,划过天穹。苍天如血,遭条条火舌切割,群山渐成深蓝,海湾分割成紫蓝、黄与红色。那轮喷薄的血红,照在山路与扶栏上,我的友人转瞬变成炯炯发亮的赤白。我感觉到了一声极向的尖叫,并听到了一声强烈震荡的尖叫。自然界的色彩,顿时打碎了自然界的线条,随那声波一起震颤。这些生命的颤动,不仅把我的眼睛激发,也把我的耳朵调动,我着实听到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便画出了油画《尖叫》。”

Edvard Munch, Ashes, 1894
Edvard Munch, Women in Three Stages (from innocence to old age), 189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