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安徽会馆文物腾退工作已基本完成,或将作为博物馆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李修松建议恢复原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安徽会馆,规模号称“北京会馆之首”,京师文化的博大和徽州文化的深厚曾在这里融汇,盛极一时。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12月开始,安徽会馆文物腾退工作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关于安徽会馆的下一步规划尚未确定,初步意向是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附近居民耳熟能详近日,在北京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一路寻访安徽会馆。附近居民们对此耳熟能详,在热心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渐渐走近位于胡同深处的安徽会馆,这时能看到附近民居墙壁上雕刻着“安徽会馆大事记”“安徽会馆简介”“安徽会馆示意图”等介绍。
据悉,安徽会馆是北京著名会馆,曾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晚清之时,经李鸿章以及淮系将领、皖籍官员等捐资修建,安徽会馆成为清代北京所有会馆中面积最大的会馆,占地面积近9000 平方米,房屋达200 多间,主体分为中院、东院和西院三路院落。整个会馆反映了清代官式建筑的传统样式,规模号称“北京会馆之首”。这里曾经是高官名士的聚集之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还在此办《万国公报》。徽班进京,梅兰芳、谭鑫培等京剧名角也曾在会馆戏楼演出,会馆见证了京剧的起源。
不过如今从安徽会馆的正门,难以看到当年的盛景,只有门口两只石狮子和一幅“保护文物远离火患”的横幅,依然凸显这里的厚重和不凡。
腾退工作基本完成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保护和恢复安徽会馆的完整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7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安徽会馆文物腾退项目,针对中路前院、东院和西院的115户居民进行腾退安置。
在安徽会馆正门前的墙壁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一则《北京市西城区安徽会馆文物腾退公告》。公告称,安徽会馆(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17、19、21、23、25、27 号)是北京宣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直管公房,现决定对上述院落范围内的承租户实施腾退。项目一期腾退奖励期时间为:2017 年12 月15 日至2018 年1月15日。腾退工作范围为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25 号。项目二期腾退奖励期时间开始为:2017 年12 月15 日;奖励期截止时间将另行以“居民一封信”形式通知,腾退工作范围为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17、19、21、23、27 号。“很多都搬走了,现在就剩下几户了。”得知安徽媒体记者前来采访会馆的情况,一位租住附近的安徽老乡张先生专门带记者从会馆前门走到了后门,绕了半圈,“我在北京生活16年了,以前进去看过,但平时这里不对外开放。”那么,腾退工作进展如何?北京西城区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腾退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当地多次修缮会馆在椿树街道一名工作人员的帮助协调下,记者走进了安徽会馆。由于正门尚未修缮完成,只能从后门进入。馆内古朴静谧,一进门就看到了“北京安徽会馆”六个字。在“会馆徽韵”展厅,有不少陈列物,一座安徽会馆模型尽显眼底,似乎诉说着当时的繁华盛景。随后记者走进安徽会馆中的大戏楼,里面雕梁画栋,古风犹存。据悉,2006 年,安徽会馆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所有会馆中唯一一个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而会馆内的戏楼是北京现存的四座民间戏楼之一。
一名安徽会馆场地物业管理人员说,大戏楼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戏台和两侧的回廊在修缮中都被粉饰一新,也添置了茶桌和座椅等。
据悉,安徽会馆几经沧桑,多次修缮。1992 年起,北京原宣武区政府启动安徽会馆的腾退修缮工作,2000 年8 月对戏楼等主体部分进行了大型修缮。2010 年1 月,原宣武区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提出了推进安徽会馆腾退,恢复安徽会馆原貌的工作。
2012 年,北京西城区委、西城区政府领导多次就安徽会馆的善加使用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对其保护性使用的要求。2013 年,椿树街道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安徽会馆进行了保护性的初步开发利用。这几年来,西城区对于安徽会馆的修缮维护也一直在进行。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椿树街道是“京剧票友之乡”,在戏楼举办过各种京剧展演、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市民文化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未来或成为博物馆
那么,未来安徽会馆将会做何使用?此前《北京日报》曾报道称,安徽会馆的腾退和修缮,目的是为了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尽量完整地留存传承下去。按照初步计划,安徽会馆将在完成腾退后改造成为会馆文化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对于安徽会馆的保护和利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李修松也很关注。他说,希望尽可能恢复清代安徽会馆的原貌。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当年此会馆各处房屋的功能陈设进行布置,使其成为今人了解、研究那时的会馆文化的样本。
另外,李修松也建议适当利用其中的房屋举办安徽会馆历史文化展览,同时可以展现安徽历史文化。“比如利用戏台,展演安徽戏剧及相关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他说,安徽会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所以也希望将安徽会馆纳入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群,一方面让更多人参观、了解安徽会馆,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其自身的保养经费问题。
链接
作为曾经的“北京第一会馆”,安徽会馆是安徽人的骄傲,也是徽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家乡人关注的目光,本报也一直关注着安徽会馆的修缮恢复过程。
早在2005 年,本报就报道了北京安徽会馆急需修复的消息,省内一些工匠还因此主动要求义务参加修复。2008 年,北京安徽会馆抛出了网上招商的方案,定位为“ 徽州文化创意馆”。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方案编制方负责人,就安徽会馆的下一步命运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后,本报还在2010年、2015 年等多个时间对安徽会馆的修缮进行了追踪报道,见证了会馆经历“徽州文化艺术园”等不同定位之后,逐渐完成文物腾退工作,走向全面修缮的“重生之路”。未来,让我们期待,北京安徽会馆以博物馆的新身份在公众面前亮相,让徽风皖韵倾倒世人。
(原题为《北京安徽会馆或成博物馆 “会馆之首”将再现盛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