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东博物馆明清墨竹展:并不仅是郑板桥罗聘笔下的墨竹
墨竹始于北宋的文同,在文同和苏轼的倡导下,墨竹成为了象征君子刚正不阿、坚贞不拔的符号。于是画墨竹的风气在宋元以后逐步盛行开来,从赵孟頫到柯九思,从李衎到吴镇,以至于明代王绂、夏昶等均以文同为宗师。而清代郑板桥承其衣钵,以自然为师,写“胸中之竹”,让墨竹在文人画系统里更加具有代表性。而明清两代,不光有夏昶、郑板桥画竹,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倾心于墨竹。
前不久,“清风徐来——馆藏明清竹绘画展”在山东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山东博物馆获悉,此次展览共遴选馆藏明清墨竹画作七十余件(组),有山东籍画竹名家,如冯起震、孔毓圻;有在山东做过官的文人学者,如钱载;亦有名声赫赫的扬州八怪,如郑燮、罗聘。有破土而出的直干劲竹,有山林之间的层岩丛竹,还有拳石磊磊旁的幽兰茂竹。通过对馆藏墨竹作品的梳理,来探讨明清文人与墨竹之间的关系。
“清风徐来——馆藏明清竹绘画展”文人中最有名的画墨竹者或始于文同。他曾对好友苏轼表露过画墨竹之原因,即“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由此可见,画竹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文人画的倡导者与奠基人,也擅画竹。正是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衎、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而清代郑板桥不仅画竹画的好,而且咏竹亦是经典,留下了代表竹子品格的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除了郑板桥,清代诸昇、石涛、金农等画竹亦各有妙诣。竹子具有君子的品格,历代文人竞相描写以自喻或喻人。于是,文人以竹为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览现场在明代,冯起震的墨竹图亦称名一时,时人称其为“冯竹”。冯起震(1553-?),字青方,号稷下门生、云门山人,明代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万历年间贡生,一生隐居教授,无意仕途,善画竹。相传,凡是来青州做官的,常常慕名拜访冯起震。崇祯二年(1629),他与儿子冯可宾合作画了《竹石图》十幅,明末书画大家董其昌、邢侗、李君实都为之题记。这不仅是说明其画竹的技艺高超,而且也能看出明末文人之间的交游。此次展览中有一幅冯起震与邢侗合作的《竹石图轴》,冯起震写丛竹,邢侗画拳石。邢侗在画上题款道,“己酉秋日,余同冯青方坐趵突泉,醉后偶作拳石一娑,青方补竹数本,观者当以物外相赏也。”
明 冯起震邢侗合作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说到画面题款印章,清代戴明说的《竹石图轴》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作品。据记载,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晚号定圃,明代沧州(今属河北)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入清后曾官户部尚书。清顺治帝得知戴明说善画墨竹,便赐以锡质巨章,曰“米芾画禅,烟峦如觌,明说克传,图章用锡”。得印后,戴明说每作画时,即用此印钤其画面上方正中。这幅《竹石图轴》就是一件典型的例子。
清 戴明说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然而到了清代,墨竹在扬州画派的传承中发扬光大。郑板桥、罗聘、金农等的墨竹、竹石、兰竹尤为后世画家所倾慕,竞相摹写,以寄文人意趣。尤其是郑板桥的墨竹,把竹子所代表的君子之风变成了一种典型符号。据载,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 郑燮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所以说,他笔下的竹都是从自然实景而来,又经过自己的艺术创造而成。他自己也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就是通过这样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郑板桥完成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展览中,郑板桥送给“允高年学兄”的《竹石图轴》、送给“晴岚老先生”的《墨竹图轴》就可管中窥豹。“两枝修竹分浓淡,一块山根见凸凹。髣髴读书窗子外,偶然栽植足清标。”
清 罗聘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如果说郑板桥的《竹石图》是以君子竹与友人共赏之作,那么罗聘的《竹石图》则是一刻不忘写竹以自喻之墨戏。画面中有款识为证,“长笺白白墨焦焦,倒扫青蛇挂一梢。自是断崖藏半幅,苍藤翠舞倚天高。时予匆匆将往上谷,征车在门,缣素盈案,工乎拙也,遑计乎哉!两峰罗聘。”
明 史颜节 《溪亭清话图》 山东博物馆藏除了全幅以墨竹为主的展品外,展览中还有丛竹幽径的山水画。如明史颜节的《溪亭清话图》、清高凤翰的《竹香书屋图》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清风徐来——馆藏明清竹绘画展展览时间:2019年3月7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
部分展品
明 冯起震 《风竹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冯起震(1553-?),字青方,号稷下门生、云门山人,明代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万历年间贡生,一生隐居教授,善画竹,时人谓之“冯竹”。
清 杨涵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款识:嚼咬残毫写丽枝,海云飞尽夕阳时。四头笑问人何似,姑射仙人玉玄姿。癸亥仲秋过寉亭戏为樵岚作。云峭。
杨涵,字水心、云峭,号云笠,清康熙时益都(今山东青州)人,贡生,写竹入神品。每坐卧竹下,领会枝叶偃仰敧斜之态,故所作脉络层叠,丝毫不爽。
款识:乙丑桂秋写梅花道人笔意,钱塘诸昇。
诸昇(1617—1691尚在),字日如,号曦庵,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画家,善画兰、竹、石。画竹师鲁得之(字孔孙,亦杭州人),又得梅道人法,所画劲秀挺拔,横斜曲直,曲尽其妙,尤精雪竹,用笔劲利匀整;兼作山水,出笔亦潇洒脱俗。
清 孔毓圻 兰竹图屏 山东博物馆藏
款识:绿竹之德比于君子,幽兰之香合于王者,二者之丰神绝俗,冏非瓦卉可并也。余是以生平爱之,尝作画以自娱。兹当庚子夏五之上浣,为颜老夫人八襄诞辰,因漫写六幅以申祝嘏之意,而如竹之苍如兰之馨,并以颂其贤后嗣于无穷云。杏坛主鬯毓圻。
孔毓圻((1657-1723),字钟在,又字翊宸,号兰堂,清代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七世孙,康熙六年(1667)袭封衍圣公。好诗文,工擘窠书,善墨兰。
清 钱载 竹石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款识:芗亭老先生清赏,乾隆庚子重阳前一日,秀水弟钱载写于江南试院,时年七十有三。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箨石、匏尊,晚号万松居士,清代秀水(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诗文,善书画,尤工兰竹。
(图文主要由山东博物馆提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