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庆阳窑洞,黄土高原上的民居传奇

2019-03-12 19: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董志塬,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中南部,

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

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

早在夏商时期,

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曾在董志塬

挖窑洞、建村落、教民稼穑,

开创了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化。

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窑洞作为陇东最主要的居住方式,

酝酿出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008年,庆阳市“窑洞营造技艺”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诗经·绵》记载: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

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

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

有人曾喻为:

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

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每当清晨,

鸡叫了、狗吠了,

庄稼汉们扛起田间劳作的工具,

去到黄土地里耕作;

地坑院里,伴随着推门声、泼水声,

女人们在灶火旁把风箱扇得“呼啦呼啦”作响,

为一家老小忙乎出可口的饭菜、

温暖的热炕,

还有孩子们身上的新衣,

节庆时候的绌绌、窗花……

小小窑洞浓缩着黄土大塬上别样的风情,

凝聚着庄户人家一生的喜怒哀乐。

“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

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数千年的窑居历史,

让庆阳人对窑洞生活感到惬意,

有着厚重的依赖和亲切感。

窑洞构造简单,冬暖夏凉,

基于其特殊的构造和黄土层天然的保温隔热性能,

窑内冬夏温度保持在15-20摄氏度之间,

湿度在35%-50%之间,

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没有三十年不漏的瓦房,

却有数百年安然无恙的窑洞。

窑洞经久耐用、冬暖夏凉、修筑费用低,

加之营造技艺简单,省工省料,无须砖瓦,

多在塬边、沟边及山崖下挖制,

不占用地表土地,

可谓是最省钱、最省地、最环保的民居建筑形式。

如果说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观念,

窑洞则是“天人合一”观念下的产物。

如果说窑洞只是一方遮风挡雨的空间,

而炕绝对是窑洞的核心或说是内核,

炕不仅是安定温暖的主体,

可以安歇疲累的身体,

可以养精蓄锐,繁衍生息,

更凝聚了先民所有的幸福与希望。

窑洞内部
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

陇东人赋予窑洞以鲜活的生命,

窑洞又为陇东人创造窑洞文化和农耕文明慷慨奉献。

这片筑起温暖家园的黄土,

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馈赠。

他们生在窑洞,长在窑洞,

并将这种永生不灭的黄土窑洞情怀,

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来源: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