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邯郸记忆】千古名台—铜雀台

2019-03-13 13: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千古名台—铜雀台
 铜雀台,建安文学的发祥之地。
雄才大略的曹孟德

没能实现他一统天下的梦想,

无意中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高峰

--建安文学时代--

铜雀台也因此成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象牙之塔”。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都曾有一个朝圣一般的铜雀梦。

但真实的铜雀台到底在哪里?

如今它又是个什么模样呢?

不久前,我们有了一次圆梦之旅--走近铜雀台 
那天天气出奇的晴朗,阳光把天空照得高远而透彻。像过去一样,我们先是登上了金凤台。以前往来三台已不下数十次,都是站在高高的金凤台上,远远地向它张望,从来没有走近过它。不少人也都把金凤台当作了铜雀台。这次陪同我们的邺城文保所副所长李延亮向台北偏东方向一指,说:“瞧,那座小庙后面就是铜雀台。
在我们的要求下,他引领我们绕进三台村,在村西与金凤台之间、车子刚好能穿过的一条3米宽小路上,汽车曲折北行,最多也就是百十米的路程就来到了铜雀台的跟前。

副所长指着一座土台说:“这就是了。”看着眼前这个实在不起眼的土台子,心里真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那个在诸多古典里、用最美好的词句描写过的铜雀台吗?

一个仅仅高约五六米、不足六千立方米的方土台子,长满了杂草和荆棘,惟有那几棵不高的槐树像忠诚的卫兵一样陪伴在其左右。

与西南边那高大的金凤台和东面那一幢幢农家新房比起来,它显得是那样的委琐、那样的普通,但这确实就是曾经风光无限的铜雀台啊!

铜雀台是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邺城考古队最先确定的定位性、地标性遗址。原三台文保所所长张子欣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这里是邺城考古中费劲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为尽可能深地探察,老技工使出了“看家”本领,用5米长探杆,深探到了8米。
徐光冀队长更是深知铜雀台的知名度之高,为准确定位,又专门请了北京几位女专家,用一种电子仪器,在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向地下发射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连续几天测试了很多点,以做旁证。

因而,眼前的铜雀台即是古代的铜雀台是无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当时最为高大的铜雀台,如今反不如曾远低于自己的金凤台高大呢?

专家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素来无行的漳河恰恰在金凤台前绕了个弯,直奔铜雀台去了。 

转载自《邯郸记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