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振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保障与改善民生有五大突出特点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 王振耀
2019-03-11 11:36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保障与改善民生亮点很多,最为突出的,当属构建创新型民生保障体系,汇聚向上向善的巨大力量。

统观全篇,在突出完善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的同时,报告特别强调通过保障与改善民生来充分释放中国所具有的无限创新潜能,使国家的发展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既是扶贫攻坚的深度创新,也是相当积极的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大政策。

第一个突出特点是更为系统地确定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各项重点政策。

扶贫的重点领域首先是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地区则是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重点措施则是要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

与此同时,报告进一步突出强调脱贫致富需要产业支撑与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报告进一步明确的专项政策是在教育方面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等,强调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十分有意义的是,报告将扶贫攻坚与农业生产、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这样一些农村基本政策结合了起来,包括“厕所革命”与美丽乡村建设,都与扶贫攻坚进行统筹安排,彰显了扶贫工作的崭新格局。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国家实施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报告明确,要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这是相当具体的重大的创新型就业政策。正如报告所阐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可以说,这是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更为全面更具行动力的提升,新的政策是要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今年就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并且要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等,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难看到,如果这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完全有可能促成国家职业技术的全面提升,从而形成健全的职业技术支撑体系,并通过职业技术提升而形成城乡融合的有机体制。这项政策的创新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个特点是养老服务政策的深度发展与全面规划。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产业,是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业结合的一个基本枢纽。报告所强调的基本政策包括,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尤其是要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则是要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同时还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这几个方面,件件都切中了养老服务业当前发展的关键。

从养老服务业的实践看,发展社区养老已经迫在眉睫。在城市社区中,全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老年人身体能力状况底数不清、政府服务政策落实欠缺的问题,有的社区由于对养老服务认识不足以及政策方面的缺陷,还存在着推诿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不少的地方出现了宏观需求与微观落实不对接。

比如,在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共同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数据详实,遗憾的是,社区却本并不清楚这些老年人的具体家庭和人员情况。宏观养老服务人口需求没有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已经成为当前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在全国广泛地开展养老服务落实于社区的行动,则必将促成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全面提升。

第四个特点是对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与儿童早期教育政策的强调。

在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婴幼儿的照护与儿童的学前教育,都已经紧迫地提上日程,许多家庭面临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明确强调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同时要求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这是相当重要的政策信号。这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必将促成儿童早期教育的快速全面发展。应该说,通过支持社会力量扩大学前教育供给,进而促进我国早期教育体系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全新的模式。

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的保障。这一政策导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困境儿童的定义并不清晰,确实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以真正覆盖群众普遍同情的重残家庭、重病家庭、爷爷奶奶养育的实际孤儿以及服刑人员的子女等。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客观上将惠及数十万存在于各类不同程度困境中的儿童。

第五个特点是强调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自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组织专业化、人道救助、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社会组织已经超过了80万个,从业人员也逐步接近千万人,如何全面提升其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是一个相当现实的挑战。

从各国经验看,慈善事业通过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往往能够达到5%以上。慈善事业,客观上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产业。在发展这类社会产业方面,我们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如果能够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强引导与支持政策的实施,相信会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

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确实是多方面的。过去,人们往往把民生问题当作简单的资金投入,甚至作为与经济发展对立的矛盾。

而在今年的报告中,强调民生保障与社会就业、创业和有关产业的有机联系,在强调增加民生支出投入的同时而创新有关政策,定位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确实是较为重要的创新,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理解并转化为具体行动。

(作者系国际公益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刘霁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