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冷静老师说:我对于在华政任教有着真实的幸福感!
满——
八个书架占据了四周的墙壁,并且都堆满了书。
这是最近刚获得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光荣称号的冷静老师的办公室。她抱歉地解释道:这个自租的办公室实在太小了,一般是自己用于会见学生或是伏案科研,所以堆满了所需要的资料。
冷静是我校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并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几年前,她作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来到了华政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深受学生喜爱的冷静老师,听她的故事。
碧玉年华:蕴养良习从师严训冷静出生于西南内陆成都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就喜欢声乐、京剧、越剧、历史和古诗词,还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时在成都当地的文学期刊上发表过散文和学作的旧体长短句。在四川省重点中学成都七中读书的六年时光中,学习成绩更是不用父母去操心,总是名列前茅。
在多伦多大学留学期间参加多伦多大学香港毕业典礼以成都市文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之后,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八年燕园时光的洗磨使她成长为一名求知爱智的青年学子。后来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冷静在北大已经开始的博士项目学习才结束了第一年。
虽然后来因为无法兼顾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北大的博士学位,但博导吴志攀教授对她的指导和教诲却一直持续着,主要通过越洋电话进行交流。在电话里,吴教授曾对冷静说到:老师这个职业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就是为了青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铺路石的作用。这句话,冷静一直记在心里。
与北大博导吴志攀教授数年后,冷静要从当时任教的港大赴华政教书之际,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的吴志攀教授亲自带她去了北大档案室,请负责老师将其湮存多年、几乎难觅其踪的档案从重重叠叠的故纸堆中翻了出来,以便她能顺利入职华政,以所学贡献于祖国内地。
吴老师说,为了帮助一位好人,做一件好事,而求诸于“人情”,这是中国式人情社会体贴和温暖的一面,而不尽然如西人所言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阻碍。吴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与话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冷静的人格锻造和品性养成,启发她感受作为教师的天然使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情的难能可贵。这对于日后冷静师者操守的坚持与升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入职港大任教在港大任教时期作会议发言结缘华政:成人之美,知遇之恩
在港大法学院任教八年后,冷静毅然决定回归内地服务。谈到自己在港大的教书经历,冷静老师说到,港大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学术研究条件都很出色,国际化交流程度高,有不少做学问的便利,大学教师社会地位高,生活也很优裕。不过,同事之间工作之外的私交较少,师生之间的身份隔阂也比较明显,彼此之间讲求一整套严格的书面交往与行动交往礼仪,例如沟通多是通过正式的电邮,学务方面的议事与执行流程则高度依赖于书面文本的形成与流传,在理性化、程序化突出的同时也体现出来比较明显的格式化。
与何勤华教授在采访时,她向记者强调:“来华政教书五年多了,我从未后悔过。”谈起与华政结缘的因由,冷静笑言:“这多亏了我在北大博士班的同学罗培新。”作为上海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项工作成果,通过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创始院长罗培新教授的引荐,在时任校领导杜志淳书记和何勤华校长的关怀下,冷静于2013年秋迁居松江,从此开始了她在华政的执教生涯。
她十分感谢罗培新对她的知遇之恩。“罗院长帮助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事业平台。”她说道,国金学院平时注重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可以说“不惜血本”。常规性的教学研讨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旨在更好地改进教学、帮助学生。
与罗培新教授和肖宇老师为了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和开拓发展空间,她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对人近中年的冷静来说,家中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需要更多看顾的生活现实,无疑使得夜晚和周末的频繁“加班”令她倍增压力。因不会开车而不得不转换班车、地铁、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狼狈地奔波在两个校区之间的日常,也时时考验着体力和耐力。但她都坚持了下来。
因爱惜学生,都是自己跑动,从来不舍得让研究生搭班车从长宁赴松江参加学业辅导。除此之外,她还利用自己在海外从教积累下来的资源,发挥出色的人际沟通和学务沟通能力,联系到多名海外学者和专业人士,为学生讲授英语专业课程和开办英语讲座。
“把公事当成私事做,会很开心”。例如,在联系外教的过程中,和国金同事一起,请来自于港大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哈佛法学院、耶鲁法学院、圣约翰大学法学院、旧金山大学法学院等院校的朋友吃火锅、游松江,以华政学子的好学精神陈之以情,冷静和同事成功地打动了他们,使得他们将选择来华政教学看作了一段愉快的人生经历。
任教华政:幸福人生,自在天地“我对于在华政任教有着真实的幸福感”。回忆起自己在华政任教的这些年,冷静不免带着一丝由衷的微笑。“正常情况下,华政的老师一般教授200多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全年的教学工作量。而我每年都要教授300多个课时,多是规模不大的专业课”。
教学任务繁重的冷静,在备课上从不马虎。冷静教授的课程中包括全英文和双语课,所需备课文献不乏英文原著,她宁可花费更多的时间消化原文并对译成恰当的中文,在此基础上提升母语教学的晓畅度,而不愿在课上以英汉混杂、“半中半洋”的语汇去教授学生。教书对于冷静来说,不是负担,而是本分,是关键岗位能力的体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升华。
为学生上双语课冷静特别享受学生给予她的肯定,特别是课堂上的掌声。她认为,这是学生对她认真教学的宝贵回馈,也是她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动力。她特别提到,在教授研究生课程时,经常需要连续站立讲授三个小时。
作为教师的她,在讲台上全情投入不觉得累,往往讲完后才会感觉到身疲力竭;而她的学生则更不容易,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集中精力听讲、记笔记。但学生们还是可以坚持下来,很少有人开小差。讲到这里,她感动道:“老师遇到了学风好的学生,真的蛮幸福的。”华政,给冷静提供了一片提升自我、贡献才智的自在天地。
为学生上全英文课她的学生也不时给她带来惊喜。例如,前两年去美国学习的一位学生回来,特意给她买来一本书作为礼物。学生了解到她这学期教授的《英美法概论》需要教科书,便把他所在的美国大学很畅销的一部相关课程原版教科书买来,专程带回来送给她。
在国金学院毕业典礼上表演越剧唱段《盘妻索妻》最后,冷静还给本科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她希望学生可以学会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付出与收获。“风物长宜放眼量”,她希望年轻人不要为了仅仅计较一时的好处去选择做事情。“能否给我带来评优?有没有奖学金?绩点能不能刷上去?”她认为,这些一时看来很要紧的短期目标,如果作为行动的唯一指引便很危险。同学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例如选课的决定不能只是为了一时的功利,看对于找工作“有没有用”,更要为自己未来的长线发展考虑。
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表演独舞《枉凝眉》同时她认为,学生还应该多读书。“现在的孩子们,视野还是比较狭窄,读书少,甚至大学几年下来只熟悉了几本教科书,人文社科知识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滋养,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较多,更没时间思考。”她说道,在真实生活中,很多社会现象不完全是在规则层面能够得到解释的,还需要以更深、更广的知识背景与学养储备来支持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如此才能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的同时,靠近有视野、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
女儿珑珑六周岁华政园留影采写|郑润泽唐顺磊编辑|李馥华张耀艺
审稿|滕晓琪
责任编辑|叶子芩
更多阅读
华政&附中一起入选首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你的平安有华政人守护!马玮玮获评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
更多资讯@华政媒介矩阵
优秀又“好看”的华政老师!给我个“好看”我更美!美美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