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实录丨从人民大会堂为你带来上海最新的好消息
上海代表团副团长沈春耀、廖国勋参加审议。
全团会议15时开始。为了占据最佳位置争取提问,不少中外记者下午两点一过就来到上海厅守候,在媒体区架起一排排“长枪短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卫视、彭博社、路透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华尔街日报等近150家中外媒体记者来到现场。
10位代表审议发言之后,会议进入上海代表与媒体的互动时间。中外记者争相举手寻求提问机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一网通办”、重大产业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联动发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等成为提问聚焦的重点。中央绘好“大写意”,我们接下来要画好“工笔画”
人民日报: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考察上海时,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上海落实这三件事的情况?
李强: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了这三件大事:一是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二是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三是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天后,总书记在听取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又对这三件事作了进一步详细阐述,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后,我们迅速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全力以赴、紧锣密鼓,积极研究谋划、加快推进落实。现在,这三件大事都在扎实推进的过程中。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商务部与上海市已经研究形成了一个总体方案,目前正在作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将按程序征求意见并报审。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已正式发布实施,上海全力支持、配合证监会和上交所做好相关工作。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编制规划纲要,目前正在征求国家有关部委和三省一市意见。与此同时,上海正会同苏浙两省抓紧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这样的场合,向全世界郑重宣布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意义非同寻常,远不止是一般所讲的“三大利好”。
首先,这既是重大宣示,也是重大布局。向全世界再次亮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对推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布局。
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区域扩大,更重要的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和功能重构,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使其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可以推动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更有效的对接,打通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的桥梁,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实体经济的能力。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区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要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可以在地方试点的,进行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这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上海更好服务全国的重大平台。上海对外开放,浦东新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是重要载体;对内开放,特别是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一直缺少一个核心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补上了这个“缺”。它与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一道,将有力带动上海一东一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对外、对内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做强上海更好为全国服务的大平台。
中央把这么重要的国家战略任务交给上海,我们一定要抓好落实、答好卷。中央绘好“大写意”,我们接下来要画好“工笔画”,一件一件抓落实、抓推进。希望媒体的朋友对这三件大事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已超过950万
新华社:上海是最早提出“一网通办”的,说要让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请问上海将如何推进和落实,真正让企业和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应勇: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标志。
“一网通办”通俗地说,就是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都“进一网、能通办”。这个“一网”,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网络。去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建立了市大数据中心,实现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的归集纳入,并初步建立了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和开放的机制,推动了公共数据由政府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同时,“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已超过950万,实现了身份认证、总客服、公共支付、物流快递的统一。已接入1339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事事项实现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效果明显。“一网通办”不可能一蹴而就。去年开展的工作和推出的措施,我们将继续深化推进。总的设想是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力度,逐步使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都接入市大数据中心。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实现公共数据进一步开放。在信息和数据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资源,公共数据整合开放,既是集中管理、高效便捷应用的需要,也是用好公共数据、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今年我们还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重构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有些甚至是革命性再造。通过努力,实现“双减半、双一百”,就是接入在线服务平合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再减一半、提交材料再减一半,对100项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再增加100项民生服务事项全市通办,逐步使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高质量发展:特斯拉之后,还有这些大项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去年特斯拉大型项目落地上海,今年还有哪些重大的产业项目落地?上海在提高经济密度上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陈鸣波(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去年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给上海提出了三个“下功夫”,第一条就是要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我们理解,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去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双高”意见,就是指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三个举措。
一是全市加强产业招商的品质。上海的资源是有限的,招商引资的全市准入标准要拉高。去年我们花了半年时间,编制了上海第一个产业地图,把现状和未来结合在一起,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指南,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
二是加大存量企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包括一些产业改造,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改造,目前信息化改造占了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超过60%。
三是结合城市土地规划,鼓励园区企业产能扩容升级,尤其是园区成片区的盘活升级。我们在5个重点区域之外又加了个“X”,现在“X”越来越多,上海很多区都很积极,为上海未来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
特斯拉超级工厂大家很关注,应该说是上海有史以来外资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引进过程中,上海积极做好服务,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目前项目进展一切顺利,预计今年5月会完成总装车间建设,年底部分生产线正式投产。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都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预计今年开工项目360个,总投资3300亿,目前在建的重点产业项目1800多个,总投资7860亿。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会越来越多。在此,也欢迎更多全球创新企业来上海投资,我们政府部门一定做好“店小二”,体现“上海速度”。
垃圾分类:从“屋里厢”到“垃圾箱”,体现了文明的距离
光明日报:去年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将于7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基层代表,您认为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哪里?
朱国萍(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长宁虹桥萍聚社区服务社理事长):垃圾分类,前些年我们也尝试过,推进下来难度很大,特别是源头分类难。居民们常常向居委干部抱怨,扔个垃圾还要分类,太麻烦了。如今大家生活水平上去了,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对垃圾分类这件事,逐渐从怕麻烦到有共识。这一年来,我在基层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股绿色新时尚风潮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大家都认识到,从“屋里厢”到“垃圾箱”这段距离,体现了文明的距离。
前不久,《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市人代会上高票通过,大家说,当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魄力,如今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这部《条例》从垃圾的收集、运输到处置都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不仅让垃圾分类行为有了法治的依据,也打消了不少人“我们辛辛苦苦分类,后面随随便便处理”的顾虑。有了法律准绳之后,我们期待的是,接下来怎么让法律落实落细,让垃圾分类新时尚真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金融+科创:两个中心互为助力,打造金融科技生态链
凤凰卫视:上海市已经提出要加快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联动政策。去年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发布了“陆九条”,请问您目前成效如何,今年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杭迎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也是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因此也是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联动建设的主战场。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近年来浦东一直致力于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联动建设。我们集聚了上海80%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拥有上海60%的持牌类金融机构,全球十大资管机构有9家在陆家嘴落户。浦东现在第一产业是金融业,去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937亿,占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为上海全市贡献了超过50%的增加值。
同时,浦东也集聚了全市四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33家外资研发机构,也为全市贡献了4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张江科学城活力四射,张江已经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品牌标志。我们也有金融和科技融合的企业,我讲两家,一家叫银联,一家叫支付宝,相信你也在用。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的“双城辉映”,让金融为科技助力,让科技为金融赋能。有几个具体举措。一是全力服务对接科创板,培育更多高成长的科技企业。二是全力打造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做强服务功能,加强载体建设。三是设立浦东科创基金,聚焦“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级。四是建设国内首个金融科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提升创新链、价值链。
陆家嘴和张江科学城建设的联动,是浦东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标志和品牌。未来我们将持续用力,使得两个中心互为动力。
科创板:信息披露是科创板成功的关键
中新社:科创板马上要在上交所开张。您如何评价这对中国股市发展的作用?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朱建弟(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长):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当前全球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浪潮中,这时候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彰显了我国政府加快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信心、决心,也有利于新经济发展和新产业培育,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
科创板是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的。它从发行、定价、成交、上市、退市等体现市场化要求,做到市场化、制度化、法治化监管的并行。科创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信息披露,这是决定科创板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我们很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是违规现象严重,违规成本太低,顶格成本只有60万。我们希望通过对证券法等相关配套法律的修改,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资本市场而言,科创板有助于产业龙头的加速形成,也有助于企业优胜劣汰。未来大家能看到类似于BAT的科技巨头或者一些独角兽,也会看到一些为炒作概念、估值向下的公司被打回原形,当然也有不少“垃圾股”退市,会形成一个有上有下、有进有出的资本市场新气象,也有助于股民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
科创板设立,在助推国内科创企业上市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社会投资,从而促进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对科创企业来说,科创板是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起了很大作用,也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国家直接融资比例很低,社会融资不到15%,欧美都在70%以上。这个比例提升后,会降低我们的金融风险,更好从金融角度助推高科技企业发展。采取这个渠道,也解决了所谓“产业补贴”这样的问题,因为美国也是这样做的。
上海购物:南京路淮海路打造世界级商街
中国日报:上海出台打响上海购物计划,要打造两条世界级商业街——淮海路和南京路。请问目前的成效如何?今年黄浦区在继续吸引世界各地消费者方面有没有什么新举措?
杲云(黄浦区委书记):黄浦是上海的商业大区,南京路、淮海路都在黄浦区。这两年我们牢牢把握国际消费新潮流,和消费转型升级的新的趋势,坚持商业的业态、街区的形态、文化的神态、消费的生态“四态”并举,全力推进南京路、淮海路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的目标,是把南京路、淮海路打造成世界级的地标性商圈、商街,打造“最上海”的购物氛围、“最时尚”的商业体验、“最国际”的商业感受。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淮海路的换新改造。淮海路的“厚度”要做厚,我们计划把淮海路和两头的新天地、复兴公园连接起来。新天地聚集了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区域当中我们想呈现更多的艺术、文化、运动和表演,展现一个活力四射的街区。另一头的复兴公园有很多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我们要把这些支马路和上面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
关于南京路,今年重点是对南京路步行街进行整体提升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世纪广场一块要赋予更多功能,一方面也要通过改造,使南京路的公共空间能够更适合消费者,让游客在那个地方能够嬉戏,能够活动。新世界商场今年将进行关门改造,跟去年改造的世贸广场、第一百货中心形成“金三角”。
同时,“商旅文”应该紧密融合,我们将继续办好上海购物节、上海旅游节大巡游、新年倒计时等传统活动,还计划在“演艺大世界”里的很多好的剧目、演出,放到商业街中,使得商业街不仅有购物,更多体现一种文化的融合。通过多策并举,我们有信心使南京路、淮海更亮丽,影响力更大,跟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等齐名,真正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本文图片 陈正宝 张驰 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