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晓平:捐建“丁龙”讲座的动机是什么

陈晓平
2019-03-25 09:58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Dean Lung

先后给Dean Lung讲座捐献30万美元的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1824年生于纽约,1848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学院,不久随着西部开发浪潮前往加州“淘金”,1854年当选为屋仑市(Oakland,今译“奥克兰”)首任市长,同年被任命为加州民兵少将(Major General of California State Militia),故也被称为“将军”。随后,卡朋蒂埃主持加州电报公司等企业,建设横贯大陆电报网的西部线路。卡朋蒂埃广泛参与了西部的电报、铁路建设,采用巧取豪夺的手段获得大量地产,也掌握了不少铁路股份,成为百万富翁。美国学者米亚的研究表明,在屋仑之外,卡朋蒂埃还在旧金山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两个城市隔海相望。1888年,卡朋蒂埃携同Dean Lung迁回纽约,1901年6月8日向哥大捐款十万美金以建立Dean Lung汉学讲座,同月28日Dean Lung捐献了自己的积蓄12000美元,次年1月2日卡朋蒂埃追加10万美元,6月3日Dean Lung的同伴Mah Jim捐出1000美元,到逝世前为止卡朋蒂埃共向这个汉学基金捐款30万美元,1918年在纽约去世。

卡朋蒂埃与中国人的感情,应该是在加州时期建立起来的。早期前往美国的华侨,几乎都是在旧金山登岸,逐渐散播加州各地,再往中东部发展。旧金山及其周围始终是华侨最集中的地方。屋仑市就在旧金山对面,其开发也离不开华工。尽管资料尚不充分,大体可以肯定,卡朋蒂埃在屋仑、旧金山飞黄腾达,得益于华工者不少,Dean Lung 和Mah Jim 对他始终忠心耿耿,使他对华侨、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厚感情,但没有证据表明他曾来过中国。

在他开始给哥大捐款后不久,有美国报刊报道他曾在中国经商数年(1894-1899)。这些报道十分可疑。上海、香港为中国两大主要商埠,英美国家的大商人访华,均会在这两个城市停留,以他的财富规模及与Dean Lung形影不离的关系,香港、上海英文报纸必定会有所报道。笔者抽查了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旧报纸”,同时利用其检索功能(标题及部分关键词)进行检索,均没有找到相应报道。笔者又检索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北华捷报》等上海主流英文报),依然毫无结果。依据这些初步检索结果,笔者认为,卡朋蒂埃并无在1894-1899年间到过中国。

谭学斌找到1916年卡朋蒂埃的最后遗嘱副本,显示他除向哥大、巴纳德学院等院校捐赠外,另向广州岭南学校(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医学院捐款25000美元,由林安德医生(Dr. Andrew H. Woods)监督使用。(岭南大学基金会藏Copy of the Last Will of Horace W. Carpentier)这笔钱被用于购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岭南学校校园内所建的一座建筑,用作岭南学校医学院,改名为卡朋蒂埃堂(Carpentier Hall)。后来,卡朋蒂埃堂改为岭南大学女生第一临时宿舍(又称“旧女学”,区别于“新女学”即“广寒宫”),建筑至今尚存,地址门牌为中山大学东北区378号。

中山大学东北区378号卡朋蒂埃堂

反制美国排华运动

1901年卡朋蒂埃的捐献以及1905年Dean Lung回国,应与当时美国的排华浪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05年12月,也即Dean Lung回国后几个月,哥大《哥伦比亚季刊》刊登卡朋蒂埃所写的一段文字,编者在按语中说:卡朋蒂埃将军“在里面解释了将Dean Lung姓名与哥大汉学系连在一起的动机”。卡朋蒂埃说:“他本该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安家、为家人提供教育而感到高兴,然而,没有任何值得或适合的原因,他被剥夺了在此定居的权利,并被当地的居民动用特权而驱逐——这个特权,是如此不值钱,常常在对付蜂拥而入的流浪者、来自南欧和西亚的杀人犯,以及非洲的难民时使用。”(译文来自王寅:《寻找失踪了一百多年的“丁天龙”》,2016年5月9日《南方周末》)这封信清楚地道出了捐建Dean Lung讲座的动机,实际上也解释了Dean Lung在1905年回国的原因:在排华浪潮之下,Dean Lung未能取得美国公民权,被剥夺了永久居住的权利,他在1905年美国方面强迫清廷续签华工禁约时坚决回国。

 《哥伦比亚季刊》1905-06年度第8期摘登的卡朋蒂埃的信

1901年8月21日,旧金山《中西日报》在编译英文电信报道之后,有一句评论:“彼工党本厌恶华人之心,欲续行禁华人之例,倘闻嘉滨咑之事,以为如何?”这句话,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在美华人的共同关注点,也即从卡朋蒂埃对华人Dean Lung人品的高度评价,批评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华恶行。

驻美公使伍廷芳应该了解此事内情。哥大学者王海龙引述1901年8月3日卡朋蒂埃致哥大校长的书信称:“其间中国政府通过驻美大员伍廷芳关怀此事,卡本蒂埃毅然指出,必须用丁龙的名义,伍廷芳大臣的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及其官员在名义上和道义上的支持和赞助。”(王海龙:《哥大与现代中国》第16页)从行文看,伍廷芳似曾提议,由驻美公使馆追加捐款,不用Dean Lung作为讲座名称,为卡朋蒂埃所拒绝。伍廷芳是广东新会人,身为广东同乡,他应该会有召见Dean Lung的想法。如果两人见过面,伍廷芳日记应会记下Dean Lung的姓名籍贯。

不幸的是,伍廷芳日记已从人世消失。他的英文秘书傅秉常回忆道:“伍先生遗留日记六十册,嘱余为之编写传记。全部日记留置上海观渡庐公馆,为日寇所毁。”(《傅秉常先生访问纪录》第27页)限于条件,《伍廷芳集》收集的伍廷芳文章、函件不够全面,他是否还有其他文件存世,有赖于各地学者继续搜寻。

伍廷芳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廷派奕劻、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开始在北京进行谈判。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十二条《议和大纲》上签字,9月7日清廷正式批准《辛丑条约》。卡朋蒂埃与Dean Lung选择在达成《议和大纲》到条约正式签字之间的时间内,捐款设立Dean Lung汉学讲座,主要还是希望从根本做起,通过大学这个教育平台传播中国文化,消除部分美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误解。

鸦片战争后,大批广东华工来到美国,从事开矿、铺设铁路等最艰苦的劳动。华工工作勤奋,能接受较低工资,收入大多寄回国内养家,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嫉视,排华浪潮由此而起。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在10年内来美。1894年,清廷被迫与美国签订限制华工条约,以十年为期。1904年,清廷要求不再续约,因正值选举年,同意顺延一年,到1905年另议新约。1905年春,美国政府派公使柔克义来华与清廷商议续约,旅美华侨急电上海总商会,希望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向美方施加压力,一场席卷沿海各城市的“抵美拒约”运动随即展开。1905年6月27日,Dean Lung离开纽约回国,笔者认为正是对废除华工禁约的前景感到悲观。当次行程约需二十几天,当他还在途中时,7月16日,广东华侨冯夏威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前自杀以示抗议,随后上海、省港都掀起大规模追悼活动。Dean Lung于7月中下旬经停上海、抵达香港时,正是抵美拒约运动如火如荼之时。

笔者认为,向哥大捐献巨款建立汉学讲座并以华工名字命名,应是卡朋蒂埃为缓和排华恶浪、影响美国舆论而采取的策略行动,驻美公使伍廷芳可能也曾加以配合,并曾提出某些建议。这个行动尽管十分具有建设性,但短期内未达到目的,身在其中的Dean Lung深感失望,这应该是他在1905年执意回国的主要动机。笔者认为,他在香港、广东观望形势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不到废除排华法案的希望,心灰意冷之余,选择不再返回美国。

总结、辨误与新思路

目前社交网络上有关Dean Lung的文章,固然有笃实之作,但最流行的篇章往往充满不经之谈,以煽情为目的添油加醋,影响了对捐赠动机的正确解读。

美国女学者米亚的最大贡献,是从北美人口普查与出入境登记档案查到一些可靠史料。我们研究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这些档案的扫描件,笔者以之与已有成果相结合,尝试建立Dean Lung生平的简单拼图,同时澄清一些网文的误传。

一、Dean Lung,广东人,身高5英尺7英寸,出生于1857年前后,1875年与同伴Mah Jim首次入境美国,在旧金山登岸;美国内战于1865年结束,全面废除奴隶制,故Dean Lung应为自由劳工而非网传的“猪仔”(契约劳工)。他初时在加州给哈钦逊将军(General Hutchinson)打工,1880年后追随卡朋蒂埃,1888年移居纽约,1890年人口普查时出现在卡氏家庭成员名单中,身份是华人帮佣(Chinese help),1900年普查时身份为同伴(companion);1905年6月1日普查时,卡氏家庭成员有一“Ding Dean”,身份为valet(男仆),米亚认为是Dean Lung在普查时报了一个新的姓名,但也不能排除是另一个人。Dean Lung在1905年6月27日离开纽约回国,按当时航程,估计在7月20日左右或稍后抵达香港,很可能从此再也没有返美。1906年12月27日,哥大校长在给卡朋蒂埃的信中,感谢对方告知Dean Lung和Mah Jim此时都在中国。Mah Jim回国后又再次返美长住,Dean Lung则留在了广东或香港。从卡朋蒂埃遗嘱中有遗赠给Mah Jim而没有提到Dean Lung来看,Dean Lung应在1918年以前去世。

二、1888年以后,卡朋蒂埃与Dean Lung主要住在纽约东三十七街108号(108 East 37th Street),同时在高尔威(Galway)有两座别墅,有一条Dean Lung Road通往其农场别墅,为卡朋蒂埃出资建设,命名年份不详。

三、Dean Lung 并非“目不识丁”。1894年,他返回中国时签署的誓词中,自称“我曾注册为医学生但未能卒业”。(“I started in as a student of medicine but did not finish.”)1899年,当他再次在纽约时入境时填写申报表,自陈“能读会写”,此次入境是一个人独行,没有同伴,笔者相信申报表是他自己填写。1901年Dean Lung在向哥伦比亚大学捐款时,曾亲笔写下一封英文短信给哥大校长。故此,钱穆先生说他“不识字”是不可信的。

四、寻找Dean Lung的新思路。值此互联网时代,我们有条件用全球协作方式来寻找Dean Lung,若每个研究者能将阶段性成果公布出来,则有助于加速问题的解决,参与者最好能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我们认为,寻找Dean Lung,可以在下列方向下功夫:1901-05年美国国务院档案有关华侨事务部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藏总理衙门、外务部档案及驻美使馆档案;香港政府档案;1903-1907年入读哥大的中国留学生严锦荣(严锦镕)、康同壁、顾维钧、陈焕章等人的家族收藏。历经三年探索的艰苦与曲折,我们认为,寻找Dean Lung的工作,需要全球各地研究者密切协作,寄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切实际的。解决Dean Lung悬案,需要全球接力。

    责任编辑:饶佳荣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