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政府工作报告中8大变化影响公益发展:社会力量将获更多重视
报告显示,2019年社会力量将得到更多重视;社区将成为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主战场;“社会工作”四个字没有出现在《报告》中;救灾类社会组织迎来发展机遇期;教育类公益有了新目标;养老机构将获得更多支持;脱贫攻坚继续加强;新的帮扶对象产生……
这些变化将极大影响公益行业的发展,值得公益行业认真研究。
1. 社会力量将得到更多重视
《报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说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其具体表述是“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今年首次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其原因也很明确——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便成为必然选择。
一方面,这将给社会力量(比如社工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支持力度;但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会否被要求拿出更多地资源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有待观察。
2. 社区将成为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主战场
《报告》: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说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是“枫桥经验”的形象概括。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
社会治理的着眼点被落到了基层、社区,工作上则强调发动居民、自组织、自治理。
民政部在去年举行的全国“枫桥经验”会议上介绍的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做法中强调,要以社会协同拓展社区治理资源。一是在组织培育上出实招。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简化登记手续、实行直接登记或备案管理、设立培育基金和孵化场所等方式,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每个城市社区拥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
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做实功。逐步增加居(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吸纳引进专业社工人才的数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
三是在作用发挥上谋实效。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居民群众参与、反映居民群众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将迎来大发展,另一方面,其他类别的社会组织项目要落地也需要更多与基层社区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在三社联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工将有机会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工作”四个字没有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说明:在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工作是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并列的,今年被人道救助取代了。
这说明社会工作没有被单独列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如前文所述,其实在很多其他工作、其他论述中是包含社会工作的。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前四年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得到大力推动的社会工作在2018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18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突破100万人。近三年全国社工考试报名人数连续突破20万、30万和40万数级,全国有44万人通过考试取得职业水平评价证书。全国近500所高校每年培养4万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这一数据离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45万人的目标已经很近了。
此外,新的民政部三定方案提出,民政部将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这在民政部此前的编制方案中是没有的。
4. 救灾类社会组织迎来发展机遇期
《报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说明:人道救助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人道救助的概念,按照《红十字会法》的规定,是“在战争、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救灾是我国社会组织重要的关注领域,人道救助成为2019年政府重点工作,意味着救灾类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社会救援队等)将迎来发展机遇期——由于人道救助具有国际性,救灾类社会组织走出国门也将得到支持。
此外,《报告》强调要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救灾类社会组织是被纳入到国家应急体系之中的。
两会前刚刚发布的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提供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的应急救援队伍。今年3至5月,应急管理部还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
随着2019年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救灾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5. 教育类公益有了新目标
《报告》: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说明: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看到,但像今年这样的大篇幅还是首次。《报告》指出这是“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既给出了资金(1000亿元)、目标(1500万人次以上、扩招100万人),又给出了措施(改革招生办法、奖助学金、改革办学体制、加大财政投入)。
对于关注教育的社会组织、慈善家、公众等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支持职业教育的时候到了。
从现实需求层面,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国家已经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
更多关注教育的公益力量需要找到新方向。职业教育不仅解决教育的问题,还直接对接就业。在经济转型的当下,让弱势人群能够可持续就业,职业教育必不可少。因此无论是从扶贫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支持职业教育都是刚需。
此前,包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赢未来项目)、百年职校、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北京富平学校)等一些社会组织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探索,期待更多公益力量的加入。6. 养老机构将获得更多支持
《报告》: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说明:《报告》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在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三种养老方式中,2019年政府将着重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业。
不仅给出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与优惠(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提出了设施解决方案(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明确了政策取向(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与机构养老不同的是,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集中度不会太高,需要的是大量的中小机构,无疑会为包括社工在内的公益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多岗位。
7. 脱贫攻坚将继续加强
《报告》:精准扶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
说明:《报告》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如何才能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在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的时候指出的经验是: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加强扶贫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社会帮扶,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社会帮扶在2018年得到了强化,企业方面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社会组织方面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推动结对帮扶,社工机构有“牵手计划”……
2019年,社会帮扶无疑将得到继续强化。“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8. 新的帮扶对象进入视野
《报告》: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说明:虽然说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但对公益组织而言,这一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但也一直被忽视。
此前,公益行业对孩子的关注基本上是从小学入学就读开始的。但实际上,在农村,孩子的早期教育一直存在问题,却乏人关注。
能够比较成规模的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慧育中国项目,为6-36个月儿童家庭提供每周一次的入户养育指导。
此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还实施了山村幼儿园计划,结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3-6岁儿童提供全覆盖的早期教育。
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在留守儿童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无疑需要更多的公益组织加入儿童托育工作中。
(原题为:《2019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社会组织、社工、慈善公益等的8大变化值得关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