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国强: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融合,推动建筑业机器换人

澎湃新闻记者 庞静涛
2019-03-06 08:33
来源:澎湃新闻
地产界 >
字号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02007.HK)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将带来《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业机器换人的提案》和《关于推进农民在小镇集中居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提案》两份提案。

有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提案》显示,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建筑业大而不优,具有“危、繁、脏、重”的特点,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高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建筑业将面临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

杨国强称,如果一栋30层楼的建设,70%的工人用建筑机器人替代,留30%的建筑熟练工,培养20%的操作建筑机器人的新型建筑工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节约大量成本。

杨国强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对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对建筑自动化等基础性课题研发的支持,通过工信、科技部门的科技项目,引导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建筑相关应用场景的重视。

杨国强同时表示,促进建筑机器人的产学研用,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研究人工智能在单体建筑机器人以及系统化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为更好的推广建筑机器人,杨国强建议,建筑行业协会、高校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建筑机器人的建造方式不同于传统建造方式,需要对现有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监管过程进行革新和突破,急需行业协会、高校等积极推动制定。

杨国强举例称,面向机器人施工的建筑信息模型还不完善,如在原有建筑信息模型中加入建筑机器人需要的尺寸和施工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标准化,能大大增强机器人对图纸的理解能力,这也需要行业协会推动。

在施工层面,杨国强建议,施工单位积极导入建筑机器人。一方面,开发适合机器人施工的工艺,创造条件为机器人施工提供场景,培养能够操作建筑机器人的员工,加速建筑机器人的应用速度;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引入无人机、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技术,对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进行全程管理,实现数字化施工,让工地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绿色。

碧桂园是最早提出研发建筑机器人的房企。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并从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日本机器人企业发那科挖来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25年的沈岗,担任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总裁。

为了解决机器人和建筑工艺的融合,碧桂园将出身于中建五局的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张志远,任命为任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执行总裁;在此之前其分管甘肃、兰碧、宁夏、青藏、新疆区域。

不仅如此,杨国强还将对房地产的管控经验用在了机器人业务上,其曾要求机器人团队践行“提前一天”的工作理念,并要求管理团队“了解机器人公司每一天产生的费用和利息”。

一系列的动作之外,杨国强也对机器人业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希望10个月后能在很多地方用机器人做建筑。我们已经在安排生产适合机器人使用的铝模、顶架、爬架、墙板。对这个事,我现在充满了期待,” 杨国强是在1月21日召开的碧桂园集团高管会上做出了上述表述。

杨国强表示,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我们有足够优秀的人才通过这些技术把建筑机器人做出来,我们会成为更先进的房地产公司。我曾经做过建筑工人,时代在进步,重复的高强度劳动不应该继续存在。”

3月1日,2019年春节后的第一次集团管理会议上,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再次强调对机器人业务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希望建筑机器人今年能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在2020年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这个是我自己的时间表。”

按照计划,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投资的位于其总部佛山市的顺德机器人谷将正式开工建设。

其实碧桂园涉足机器人行业还要更早些,2018年6月1日,位于深圳的碧桂园首个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放;碧桂园已经开始研发括炒菜机器人等,并对外宣布,计划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

    责任编辑:刘秀浩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