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立音乐游戏《尼山萨满》的成功,和满族传统文化有关吗?

雷钰
2019-03-10 12:5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高树林立、篝火熊熊,远处山峦叠嶂,近旁三四座茅草屋“拔地而起”,村落生长在烟雾缭绕处。雄鹰雕像站在石柱上,一副展翅飞翔的模样。头戴鹿角帽的、身披羽毛、手握权杖的老人腰背佝偻,送别长发飘飘的女子。在画面的明灭间,鼓声响起,满语低吟,女子手拿萨满鼓,离开村落,走向冥间……

这是一款名为《尼山萨满》的音乐节奏游戏中的画面。自2018年的7月份面世以来,《尼山萨满》 一路斩获当年的美国IndieCade 创意美学奖、IMGA(中国)最佳音效奖、金陀螺奖最佳独立游戏等奖项,很多玩家更是直呼惊艳。除了创作团队中六位非专业毕业生的探索精神和优异表现,更令人好奇的是,这款游戏的成功是否真的和它“传承满族文化”的初衷相关?以电子游戏的形式承载传统文化的野心多大程度上在《尼山萨满》中达成了?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 《尼山萨满》的主创团队,并就相关问题请教了长年致力于萨满信仰研究的学者邱冬梅博士。

《尼山萨满》游戏画面。

玩法让渡给美学,功能让渡给叙事

“本故事改编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说——《尼山萨满传》”,游戏开篇,主创团队便向玩家交代了叙事的起源,完成了从现实到虚空的转换。据邱冬梅介绍,作为满族口传文学代表的《尼山萨满传》,是一部广泛流传于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 、赫哲族的萨满传说。作品以尼山萨满为归家子弟过阴追魂为主题,描写了萨满跳神、过阴、追魂、还魂的全过程,极富宗教色彩。而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民族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俗、语言等,所以在历史上也有“百科全书”的美誉。

要以电子游戏有限的表现形式和篇幅讲述一部如此丰富深邃的古老传说,自然并非易事,也必然面临取舍。尽管《尼山萨满》的豆瓣评分高达9.1分,但仍有网友指出,作为一款音乐类手游,篇章较短、难度梯度过陡、判定不清晰、打击感不强等都成为游戏的致命伤。主创团队也向笔者谈及创作过程中的挣扎与犹豫。

“曾经我们有一个游戏性更强的版本,画面中有很多UI,音乐几乎只有纯粹的鼓点没有旋律(客观上打击感会更强),但这个版本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也没有足够的代入感,因此玩法慢慢被弱化让渡给了美学。而某些篇章节奏感较弱是民族音乐和部分特定情感表达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做一个纯粹音乐游戏,我们不会选择民族音乐,也不会试图用音乐去述说一个故事。如果为了打击感删去故事里所有情感低潮的段落,那么故事很难成立、游戏就不能带给玩家强烈的情感起伏,这和核心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做了取舍。”

这款音乐游戏最初诞生于两个灵感的撞击,团队成员冯潇(负责美术)在大学时创作的作品《萨满》和满族少年张圣林(负责文案)的童年回忆。六人一拍即合,于是游戏的机制、音乐、美术风格也便应运而生。为了更好的存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主创团队在查阅书籍史料之余,也寻访了满族村落、相关民俗艺术家和满语配音演员。然而,由于叙事空间的限制,《尼山萨满传》的故事最终被抽象成了一条情感曲线。在保留下来的元素中,萨满鼓成为一个符号,串联起了游戏内外的世界。

《尼山萨满》创作团队。

“出神”:从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

“在萨满过阴的过程中,鼓的作用在于使萨满兴奋麻醉、处在一种癫狂的状态,进而走向忘我,实现超越人类现有的逻辑理性思维,去达到一种与神灵沟通的超自然和超本能的状态”,邱冬梅讲道:“这样的状态,被学界称为出神。”

出神是萨满教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脱魂与附体两种现象。脱魂是指,以“去”的形式,同神灵、亡灵、动物灵魂、超人类存在的精灵等相交流。即萨满的灵魂脱离自身的肉体,飞翔于宇宙空间,并最终抵达其所寻找的神灵居住地,通过与他们的交涉,获取所需信息,最终实现神事活动的目的。而“附体”则借用“来”的形式呈现:通过特定的仪式,将居于宇宙寓所中的有关神灵请至人间,附身于萨满,从而使萨满发生人格变化,成为神灵的替身,向众人传达神灵的旨意,并完成祭神娱神、驱邪祛病、预测未来等神事活动。鉴于大多数影视剧的写实特点,人们在其中看到的,往往是“附体”这一形式。但显然,《尼山萨满》游戏中所呈现的恰似萨满“脱魂”的状态。

此处为何要以尼山萨满“脱魂”作为游戏故事讲述的起点?邱冬梅认为,站在文学的立场,《尼山萨满传》的主题之一,便是歌颂女萨满尼山的精神。而主创团队的创作理念之一,也恰恰是“希望通过《尼山萨满》这款游戏,将传说中的女英雄尼山的勇敢、善良等美好的品质表达出来,从而触动生活在现代的人们。” 与“附体”时的躯壳相比,“脱魂”的萨满以一个独立人格的身份出现并与神灵对话,在不畏艰难的跋涉和历经磨难的前行中,萨满为氏族谋福祉的献身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脱魂”之后的萨满上天遁地,进入一个由人们所构想的虚空世界。而正如主创团队所说,“游戏讲求的是代入感和沉浸感”, 对于玩家而言,由游戏所代入的,往往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被模糊,人们的精神在游戏所建构的“乌托邦”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此时,萨满的癫狂、兴奋与玩家的沉浸、愉悦不谋而合,“脱魂”就此打通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

《尼山萨满传》书封

“生理调控术”:从原始宗教到游戏

那么,在萨满教的话语体系中,无论脱魂还是附身,“出神”所担负的意义为何?

“其疾病则无医药,尚巫祝,病则巫者杀猪狗以禳之。”这一段记载来源于《辽史》中的《三朝北盟会编》,即在满族的文化传统中,萨满承担了医者的角色,而“出神”即为萨满医治疾病的具体过程。邱冬梅解释说,这种治疗并不是单纯的巫术,也不是纯粹的医术。在学术研究的范畴中,类似萨满的这种综合治疗被称为“社会文化治疗”,或“民俗精神医术”。

所谓的萨满能够治疗疾病,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萨满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一种帮扶和抚慰。“在信奉萨满教的人身上,对萨满的神威是深信不疑的,当发生疾病时,萨满采用呼叫怒骂的方式医治疾病。这一方式看似与疾病并无关联,却实则是萨满表达神威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罢了。运用情绪上的宣泄与亢奋,来疏导患者心理或精神上的苦闷压抑,在萨满做巫咒、唱歌、狂奔乱跑等行为时,对于患者而言,是与神灵宣泄告知,求得神灵帮助的最佳办法”,邱冬梅讲道:“换言之,萨满教素具有的医治功能中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治愈机制,其本质是利用各种方式达到使患者心理平衡、精神振作、心态乐观、具有战胜病魔信心的效果。萨满精神医术就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性心理——生理调控术。”

生理调控术即指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这一层面来看,游戏的意义似乎与萨满医术的作用不谋而合——利用情绪上的亢奋与宣泄,一扫心头的阴霾,从而达到放松心情、调节心态的目的。此时,手机屏幕里的游戏仿佛一场宗教活动,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从而对人们的灵魂进行“洗礼”。这样的比较当然是简单粗略的,两者远远无法直接建立联系或等同起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尼山萨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游戏与原始宗教关系的空间。

萨满舞蹈

“从游戏的角度上,作为行业中人,我们觉得未来游戏的游戏性与艺术性、娱乐与教育应相结合的,应当不断尝试去拓展游戏的边界”,主创团队如是说。而在学者邱冬梅看来,将游戏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作,利用现代创作方式去承载满族民间文化,对理解和传承满族历史文化而言,是一条具有创新和突破意义的路径。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