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业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家长:归根结底是“太形式主义”

樊未晨 徐司羿/中国青年报
2019-03-04 09:06
教育家 >
字号

“文章里面的情况太真实了!都是为了孩子哭笑不得。”

“奇葩作业多,何止两行泪!”

“元宵节那天,又在帮小孩做花灯,超市里的双面胶又脱销了!”

上周本报成长版刊登了《奇葩作业多 亲人两行泪》,同时,本报客户端、本报官方微博,还有不少媒体公众号也对该篇报道进行了转载,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报道就像打开了家长们“吐槽”的开关,留言区热闹的“争奇斗艳”,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一丝酸楚。

大部分网友家长成为“共鸣派”,他们与报道中的家长感同身受。“现在孩子的作业的确是这样,动不动家长配合拍照、拍视频。现在上学不光孩子累,家长更是真心累!”网友“大米hhm__咩”说。

有的则晒出了更为奇葩的作业。

一位网友写道:“有一次三八妇女节,其中的一项作业是帮妈妈或其他女性长辈洗脚并发视频,那一晚微信群里各种各样的脚丫子齐飞,场景至今难忘。”

不少网友家长表示,这些作业之所以“奇葩”,归根结底是“太形式主义”了。

家长李欣便经历了一次很“形式主义”的作业。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李欣儿子的作业很有创意——语数外三科完全打通,内容都与梅兰芳有关,比如,数学作业要求孩子们通过丈量计算梅兰芳故居的面积,英语作业是让孩子用英语对梅兰芳的生平进行介绍……

“孩子所在的是一个集团校,大概有上千的孩子都集中在春节前的那几天去参观梅兰芳故居。”李欣说,参观的人太多孩子们什么也没看见,最终还得靠网上搜集资料来完成作业。创新是好的,但是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让创新成了走过场,不少家长这样呼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与家长们沟通时发现,家长不仅被作业的“奇”困扰,也在为其“多”困扰。一位小学五年级家长写下了这样的留言,“怪不得最近作业机器人卖那么好,作业实在是太多了!”这位家长介绍,孩子的寒假作业仅英语一项就有:上册一到六单元单词抄十遍加一遍翻译,课文抄五遍加一遍翻译;下册一到三单元单词“十加一”,课文“五加一”;每天描两页单词;然后还有手机App上“每天一做”的作业;还要自己画一本单词绘本。

“孩子已经抄写完了整整3个本子了。”给记者留言的时候,这位家长正在“全家总动员”帮孩子完成作业,“他爹给描英语,他娘给描语文,孩儿自己写作文……”

记者还发现,奇葩的作业里还夹杂着一些更为微妙的东西,一位家长介绍,他家孩子小学一年级,但是老师布置的阅读书目是3~6年级的。一位初一孩子的家长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他家孩子的英语作业已经“跳”过了初一下学期直接来到了初二。

利用假期温故知新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不能把温故知新变成加重孩子负担的借口。”一位家长说。确实,假期是一个让孩子进行修整然后再出发的过程,当孩子家长被铺天盖地的作业淹没时,如何“满血”出发?

吐槽者众多,但也有理性的声音。

网名为“一只羊同学”指出,手工类的作业,初衷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质上还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这样的作业本该由孩子自主完成,家长抱怨作业增加了自己的负担,恰恰说明家长们并没有把这当成是孩子的作业,“越俎代庖”了。这种家长没有意识到写作业的过程往往比完成作业的结果更重要。

也有网友表示要解决奇葩作业的问题关键不在于作业本身,而是要建立学校和家长之间充分信任的关系,如果彼此之间缺少了这种信任,再好的点子,再有创意的作业,也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原题为:《作业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