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最快7月可以看到首批科创板股票上市

澎湃新闻记者 刘歆宇
2019-03-03 21:05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迅雷  视觉中国 资料图

3月3日晚间,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参加中泰证券电话会,深度解读科创板政策。

李迅雷表示,对科创板的认识要有一定高度,科创板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板块,意义深远。他认为,50万元的资产门槛适中,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此外,李迅雷预测,最快可以在7月份看到科创板股票上市交易,年内或能看到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登陆科创板。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除了科创板,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而在此过程中,头部券商有望受惠。

他提出,科创板与A股现有的创业板、新三板等板块的区别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

第一,从改革的主题出发。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注册制的改革,后来推进缓慢,现在推出注册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会继续走下去。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改革,是对过去28年来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改革和修正。

第二,从经济转型的角度出发。科创板是以科技型企业为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这样的企业可以优先上市,这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科技转型的标志。

第三,从支持民营企业的角度出发。因为科创板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通过资本市场给民营企业优先融资,也是符合目前整体的发展方向。

李迅雷说:“过去创业板还只是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满足,而新三板门槛过高,所以大部分投资者没法参与。科创板首先是在上交所发行上市,所以不存在参与的问题。”

在科创板规则征求意见期间,关于50万资产的入场门槛引发市场关注,有声音称,这一门槛过高,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挡在了门外。不过,从规则定稿来看,这一门槛维持不变并未降低。

对此,李迅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会说50万的起点可能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没法参与,但是我想,科创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市场活跃,机构投资者参与没有任何障碍,而且国内资金规模过小的投资者可以认购公募基金来间接参与,所以整体来讲,50万的起点还是比较适中的。”

李迅雷在电话会中提到,科创板的深层意义还在于,它进一步修正了过去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步改革举措,我国资本市场与成熟市场之间的差距也得以缩小。

他从规则的几方面设置来进行阐述。

第一,发行条件看,不一定要求上市公司盈利,而是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给各类科技企业都有上市可能。同时,对发行定价,过去监管部门设置了23倍市盈率限制,但现在有些企业没有盈利,那就不能按市盈率进行定价了,所以要让中介部门进行市场化定价,目前香港市场就是这种做法。此外,保荐人还要认购一定比例的股票,这样也承担了风险,也可以共享收益。之前发行承销基本上是一本万利,现在通过这种手段,使得发行承销这项业务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第二,交易角度看,采取了折中的方式,比如T+1,涨跌停板没有完全取消,但是前五个交易日不设,后面放宽到20%,这样使得市场风险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也是希望科创板可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第三,退市制度方面要严格执行,A股市场长期以来熊长牛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退市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这样就使得A股以长期周期性产业为主,A股市场没有活力,经济在转型,但是资本市场没有转型。比较一下,2014年到2018年,A股退市的只有19家,远少于同期美股上千家退市企业规模,说明美国股市一直充满活力是与它的优胜劣汰机制相关。

最后,李迅雷预测,科创板的落地会利好券商板块。他乐观估计,最快可以在7月份看到科创板股票上市交易,年内或能看到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他说:“我想,今年以来国家政策都是围绕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来的,科创板能够早一天交易,也是表明国家的态度。今年上市家数会比较可观,到今年年底几十家,甚至达到100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对于投行的转型发展也是有利的。对于券商的综合实力都有一个促进,对于头部券商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好处。科创板对券商板块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李迅雷认为,近期高层表态显示出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比过去更高,科创板只是一个标志,从今后来讲,由科创板带动注册制的试点会推广到创业板、中小板,成功之后向整个资本市场推广,融资效率会进一步加大,机构投资者规模进一步增加,境外投资者资本占比上升,这样的转型让他不仅看好券商板块,更是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示看好。

此外,李迅雷对券商股领跑大盘的近期市场行情也做出评价。他说:“每一轮牛市是在券商引领下发生的,2015年的牛市,券商股表现得也非常好,再往前也都是如此,这一轮感觉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更加理性,因为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在不断增大。”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