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 +1
龙华庙会:谱写海派民俗的华彩乐章
4月10日,为期4天的2025上海龙华庙会在龙华广场开幕。今年的龙华庙会把传统庙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有传统非遗市集和表演,还引入了新能源汽车、XR元宇宙技术等新颖元素。
龙华庙会历史悠久,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于宋元时期蓬勃兴起,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直至今日,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汉唐的萌芽初绽,到宋元的茁壮成长,再到明清的枝繁叶茂,直至当代的传承延续,龙华庙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是融合民间信仰、商品市集、民间娱乐等多元特质的珍贵文化瑰宝。
江南古韵,溯源龙华
“龙华”一词为佛家语,典出:弥勒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降生人世,坐于华林园龙华树下为佛。树因“华枝如龙头”,故称“龙华树”。弥勒成佛后,遂于龙华树下开法会,广传佛法,普度人生。因法会开于龙华树下,故又称“龙华会”。

敦煌壁画《弥勒下生经变相图》,主要描绘弥勒在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的情节
相传三国时期,有来自康居国的僧人在今龙华地区建佛塔和佛寺,寺庙被命名为“龙华寺”。据宋代《云间志》记载:“空相寺,在龙华。”又载:高昌乡辖“九保十五村”,龙华村居其一。此为现今所见记载“龙华”地名之最早文献。至迟在宋代,“龙华”作为地名已经出现。

绍熙《云间志》关于龙华空相寺的记载
春日盛景,旅游胜地
清末,每当春天来临,上海便有前往龙华踏青郊游的习俗。到了近代,龙华以其区别于上海十里洋场繁华的独特风貌,成为近代上海的一大旅游胜地。仲春三月,龙华一带桃红柳绿,处处洋溢着盎然春意,景色宜人,正是人们踏青春游的绝佳时节。龙华寺、塔和桃花并称为“龙华三绝”。

《龙华导游》(1935年)
龙华四季景色各有不同。春天的龙华,野草青青,春花烂漫,游客众多。寺庙四周桃园遍布,在风和日丽之时,桃苞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周璇在《龙华的桃花》中唱道:“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也涨了价。你也买桃花,他也买桃花,龙华的桃花都搬了家。”

美丽的龙华

刘海粟早期作品《龙华春色》
(发表于《美术》杂志1919年7月)


《龙华的桃花》唱片和歌谱
特别是在龙华香汛期内,中外人士前往龙华的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龙华每日的游客流量超过5万。

外国游客在龙华塔前留影

1921年4月23日《申报》关于龙华香汛的报道
海派之光,庙会兴起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每逢此时,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同时,龙华寺的香汛集中在农历三月,前来敬香礼佛的信徒云集,使得龙华寺一年的香火达到最旺盛的状态。当时,有小贩、商人在寺前设摊贸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集市,俗称庙会。
明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对龙华寺极为重视,先后赏赐经书、佛像以及大量法器。一时间,龙华寺声名远扬江南,被誉为江南名山道场,被列为台宗十刹之一。四方前来朝山进香的人纷纷慕名而来,使得龙华庙会声名鹊起。

《申江胜景图》中关于“龙华进香”的记载

龙华进香图
到了清代,庙会愈发兴盛。当时流传着“三月三,上龙华”和“烧烧龙华香,投个好爷娘”的谚语。清末,龙华桃花声名远播,赏花春游的人如潮水般涌来,为庙会增添了更多生机。由于桃花盛开在三月半前后最为繁盛,且三月半又是龙华寺的香火会,因此,庙会会期自然而然后延,以三月十五为庙会正日。


龙华庙会人头攒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约千米的马路两侧,货摊、食摊密密麻麻排列;沪杭甬线(日晖港至新龙华支线)每日有数班专列开行;商人、摊贩、民间艺人和江湖艺人竞相招揽顾客;车马舟船,往来不断,游人、顾客和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此地成为上海的一大胜景。

庙会期间,龙华寺周边停留等客的人力车

1936年刊印的《龙华导游》所列的火车时刻表、公共汽车价目表
此后,由于时局动荡不安,龙华庙会一度停办。
1980年,龙华庙会以“龙华物资交流会”的名称重新举办。1985年,交流会恢复为龙华庙会。1987年,龙华庙会首次悬挂会徽并搭建牌楼。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龙华庙会成为上海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集市,也成为上海的一大胜景。

1988年龙华庙会的沿街广告

20世纪80年代,龙华庙会的热闹场景

1990年,游人驻足观看龙华庙会的行街表演

1991年的龙华庙会

2002年的龙华庙会

2024年春节,龙华广场前亮起花灯
2008年,“上海龙华庙会”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价值,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整理自《上海西岸:徐汇滨江图志》《龙华镇志》,部分图源“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
来源:“徐汇记忆”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曾婧
校对:王礼荣
版式:龚紫珺
原标题:《龙华庙会:谱写海派民俗的华彩乐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物美首批千款商品上线多点“外贸优品”专区
- 广东韶关: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80万元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