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滨湖文化观察|运河千年舟楫忙,湾区岁月长

当电视剧《北上》的热潮如运河春水般漫涌荧屏,镜头里翻滚的长鱼面汤、酥脆作响的萝卜丝饼与少年跃入运河的剪影,不仅唤醒了观众对江南烟火气的集体记忆,更将京杭大运河的千年文脉与当代城市的脉搏悄然串联。
在滨湖,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拐出一道温柔的弯,将一方土地轻轻揽入怀中,河埒就是在这运河的怀抱中成长。如今,河埒站在运河湾的核心舞台上,每一天都在运河的润泽中展开。
/ 早晨6:00 /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滨湖段最旖旎的一笔:北岸古墩如螺髻,南岸蠡桥卧清波,晨雾浮于水面时,仿佛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早春时节,晨曦微露,市民老黄套上运动鞋,轻手轻脚带上门来到仙蠡墩遗址公园。跑过公园的中心广场,老黄总会慢下步子,五千年前的先民在此撒下稻种,如今他与晨跑者一同踏过这片土地,历史与当下在此同频。
仙蠡墩,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一座古墩,距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明代本邑人王永积编纂《锡山景物略》时,以战国初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功成名就后携西施隐居太湖的传说,述其墩名由来是“名仙女,从西施名;名仙蠡,从范蠡名”。

2004年,无锡市以仙蠡墩遗址和蠡公池为主景建造开放式公园,以展示无锡先民的稻作文化、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融入范蠡、西施曾在此留下的人文传说,为市民营造了一个游赏的好去处。
2023年,随着梁溪河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完工,仙蠡墩遗址公园也焕然一新,园内设置各类景观与周围盛开的花相得益彰,将自然美与艺术原色完美融合,增添了一份油画般独特的氛围,使之迅速成为市民游客们打卡的热门之地。
梁溪河畔的柳树已经抽条,树下有着练着太极的老年人,一招“白鹤亮翅”打得颇为流畅;穿着荧光跑鞋的年轻人从新修的观景平台掠过,与同为晨跑的老黄相视一笑——晨练,是他们与这座古墩的默契。
/ 早晨6:30 /


“阿要尝尝任贤齐吃过的鸡子大饼?”胖婶儿油锅里的香味像钩子,把整条街的馋虫都勾了出来。
“马未都老师同款豆沙包到底在哪家啊?”游客举着手机边拍视频边嘟囔,殊不知他要找的店,门前已经排了10米长龙。
“一条街,半城味。”在河埒,稻香路是食客们魂牵梦绕的小巷子,是众多名人观察无锡生活的城市样本。




这个春天,名人马未都在早晨6点半来到这条“很普通的街道”,通过镜头来“看看这个城市最富有生机的地方”。他在这里品尝了豆沙包、锅贴、荠菜馄饨,并发出由衷赞叹:“幸福生活莫过于此,就是有吃有喝。”

镜头内外,我们看到了稻香路市井街巷的烟火气和市民生活的节奏。感叹的不仅是味道,更是稻香路抵抗快餐洪流的倔强。
这些热腾腾的小吃看似平平无奇,但要是装进稻香路,就变得神奇起来。热气托起城市的清晨,游客举着手机寻觅“同款”,却不知真正的传奇,藏在街角阿婆递出豆浆时的那句“小心烫”。
/ 上午8:00 /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溪南雅筑小剧场此刻正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台上京剧经典《锁麟囊》正唱至脍炙人口处,台下戏迷们全神贯注,时不时跟唱两句。三两孩童则踮着脚尖,试图辨认门框砖刻楹联上模糊的“安镇龙宫”字样。这座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建的老建筑,在活化更新中既凝固了历史,又焕发出新的公共文化生命力。
溪南雅筑小剧场原身为溪南救熄会,由三间平房构成,约80平方米,圆拱形的门框带有一点西式风格,两扇木制门上除了窗纸破损外,大门框架都很完整。门框两边有一副砖刻楹联,因年月长久遭腐蚀,楹联上依稀可见“溪流”“安镇龙宫”等字样。


2003年6月,溪南救熄会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自2022年7月起,河埒街道将文物保护(溪南救熄会易地移建)和百姓百戏惠民工程(小剧场)建设两者结合,打造了家门口的小剧场——溪南雅筑小剧场。
如今清水砖墙砌筑让人感觉到了岁月的积淀,里面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消防设施,虽然简陋,但是能看到人们的努力。当老建筑被赋予当代使命,它们便不再是封存的标本,而是持续生长的文化生命体。
/ 早晨8:30 /


“前头又排长龙了.……”开网约车的老李嚼着粢饭团叹气。梁溪大桥的早高峰车流又双叒叕凝固住了,老李摇下车窗透气,瞥见运河里忙碌的货船往来穿梭,汽笛声声,呈现出另一派繁忙景象。
在河埒,桥与城的渊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
梁溪大桥1982年正式以“梁溪”命名,并于1983年建成通车,距今已有40年之久。这座钢筋水泥桥跨越京杭大运河,连接着五爱路、梁清路、梁溪路和湖滨路,是老无锡人口中的“金腰带”。从梁溪大桥下来拐进梁溪路,现在还能依稀看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史上最早的一抹身影。

沿着梁溪大桥往西走,沿着桥堍的两侧,两大高楼宾馆饭店曾显赫一时。南堍是红极一时的无锡大饭店,上世纪90年代办婚宴要提前半年排队;坐镇北堍的是无锡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美丽都大酒店,一度是餐饮娱乐最时尚的所在,如今正在整修,我们也等待它给梁溪大桥周边再次带来新的商机。
车流再次滚动,老李停止回忆摇上车窗赶紧跟上:“这桥啊,堵归堵,不堵可能还不习惯咧。”
/ 早晨10:00 /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运河湾现代产业发展中心的玻璃幕墙上,建筑的几何线条交叠,既彰显科技感,又呼应了运河的流动意象。
早高峰的余温还未散去,这里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身着职业装的人群步履匆匆。为加速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及“五湾五城”发展功能区布局建设,产业中心自2021年启用以来,已入驻112家企业,75%为科技型公司,涵盖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数字文化等前沿领域。
楼里的会议室里,也许一场关于石墨烯新材料应用的跨国视频会议正在进行,也许是关于芯片产业的一次主题沙龙……透过落地窗望去,运河蜿蜒而过,远处是无锡主城的天际线。这种“窗外是江南水乡,窗内是全球产业”的对比,恰是产城融合生态的缩影。


沿街的芸台书舍·钟书房旗舰馆敞开大门,这座1265平方米的复合空间,将咖啡香气与书香糅合:吧台前,年轻白领用旧书兑换免费咖啡,楼下的文创商店陈列着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陶瓷杯碟;楼上的公共空间正调试着灯光、布置着氛围,为午间文化沙龙的做准备。
传统与现代、效率与人文的张力中,现代产业发展中心正在证明:一座城市的升级不仅是GDP的跃升,更是让“产业人”在工作室外找到诗意的栖居。这种“硬产业”与“软文化”的共舞,或许正是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典范、无锡产业升级的城市未来刻度。
/ 下午2:00 /


春日的阳光斜斜掠过水塔斑驳的墙面,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水塔,曾是无锡稻香路一带最高的地标,承担着周边小高层的供水功能。30多年过去,水塔摇身一变,成了社区的“信息中心”。
下午,三三两两闲聊的人便坐在这里规划起“新村风貌”来。“老新村改造好了真好看。就是我们这里老人多,小游园里坐的地方还是少了。”满头银发的杨阿姨指着不远处,“那边可以再安装两张便民椅,方便大家晒晒太阳。”
带娃玩耍的宝妈附和点头,“是哩是哩,改造改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小孩子玩的地方没弄,好多玩具也坏了,什么时候社区能换一批新的,再多种点花花草草的,会更好看。”
戴着老花镜、正低头修剪蔷薇藤蔓的老戴忽然抬起头来,“说起来,以前这里两边都是樱花树,这个季节开花相当好看的,不少人在樱花路上拍照打卡的,可惜现在没有了……”


很快,小游园里就多了一些便民椅,儿童乐园也开始有工人在更换新的摇摇马。老戴拿着花剪哼着歌,继续修剪蔷薇藤蔓。“老戴啊,今儿怎么这么高兴?”“哎,你不知道,社区邀请我去协商‘樱花游园’的事体,以后,倪哩就能看到樱花了。”
四月的蔷薇正在努力孕育花骨朵,水塔下人来人往间孕育出无数金点子,这些来自社区的声音,终将变成社区基层治理中的新注脚。此刻的水塔静静矗立,彩绘的百鸟在午后阳光下泛着柔光,新的故事,正从这里悄然升起。
/ 晚上7:00 /



暮色初临,刚下班的宋之琴牵着女儿小雨穿过运河外滩的走廊,艺术中心外墙投射着流动的运河光影,引得孩子踮脚去够那些跃动的波纹。“妈妈快看,墙上有星星在跳舞!”五岁的小雨惊呼。
老周像往常一样在晚饭后踱步而来,他的手指抚过外墙,粗糙的触感让记忆瞬间倒带——四十年前,这里还回响着机床的轰鸣,谁能想到如今铸铁横梁成了艺术中心的顶棚,这儿成了年轻人扎堆的洋气地方。
旁边的小剧场传来阵阵笑声,怕是年轻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脱口秀”正在这里上演。老周掏出手机,拍下这一瞬间上传至朋友圈:“夜色如水,运河如昨。”老友们纷纷点赞。




运河外滩坐落于梁溪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前身是荣氏家族的开源机器厂,作为中国自主制造业的发源地,见证了百年民族工商业的传奇。
经过工业遗产保护,运河外滩艺术中心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倾力打造,空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无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最佳平台,而这正是运河外滩能成为无锡文艺地标的源动力。今年,还吸引了国际知名品牌BURBERRY将新品私享会选址在此,时尚与艺术在此交融。

近年来,运河外滩坚持新消费艺术体验所这一青年艺术标签定位,依托独特的滨河景观以及工业遗存建筑,汇集各类精品餐饮、休闲、文创品牌,同时,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将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音乐现场、即兴喜剧等内容注入外滩,逐步打造成集艺术品味、高端休闲、商务生活、青年活力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体验街区,成为无锡一张国际城市名片。
/ 晚上10:00 /


路灯把梁清路染成一片暖黄色,白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此刻像按下慢放键:
街角老面馆的哗啦啦拉下卷帘门;刚加班结束的程序员小林正扫码共享单车;24小时便利店里,值夜班的店员正垫脚补货;远处京杭大运河里传来闷闷的汽笛,夜航货船正缓缓穿过梁溪大桥,带走一片片波光……
你说,运河湾的这一天算结束了吗?
明天太阳一照,又是热气腾腾的新章节。
策划:无锡市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滨湖文化观察|运河千年舟楫忙,湾区岁月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全民阅读,满城书香
- 神舟二十号新闻发布会今举行
- 中使馆谈日方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

- 天孚通信:第一季度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21.07%
- 乌英高级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加强乌防务能力

- 约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 一部国产经典动画片,主人公是一只当警官的黑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