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1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 “行走的思政课堂”赋能乡村振兴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日,茂名开放大学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举行“沉浸式”思政教育,高州8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培训。这别出心裁的培训,将课堂从室内搬到乡村实地,给传统思政教育来了一场探索展示,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鲜活的思政力量。

在柏桥讲堂,茂名开放大学相关领导与学员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桥村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出发,以柏桥村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为切入点,强调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了打破传统课堂束缚,还带领学员从教室来到柏桥广场,开展沉浸式教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思政教育一直以来有一个困惑,就是内容和形式陈旧,常受困于书本与教室,难以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更别说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茂名开放大学的这一举措,有效打破了沉闷的局面。柏桥村是我省的首批典型村,拥有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思政教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理论与当地鲜活的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村干部们置身其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从抽象变得具体,从模糊走向清晰,不仅提升了思政素养,更能学到实用的工作方法。

可以说,“行走的思政课堂”,是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加速器”。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乡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柏桥村的思政课堂上,村干部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学习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乡村建设。这种直观的学习体验,能够快速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信心、有能力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通过思政课堂,柏桥村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得以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它不仅激励其他乡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振兴路径,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为乡村发展汇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创新教育模式,为茂名多培养出一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推动茂名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助力乡村实现更好地持续发展。
文/吴征远(高州)
原标题:《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 “行走的思政课堂”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巴基斯坦被断水
- 外交部回应美称中美仍在谈判
- 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召开

- 华宝证券:去年股票ETF规模增长近100%,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活水
- 美股开盘:道指开盘跌0.1%,标普500涨0.1%,纳指涨0.1%

- 中国的一部传统儿童启蒙读物,第一句是“人之初”
- 上海的一所985高等学府,是中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