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隔代抚养的那些事:如果长辈不给带孩子我会选择离开一线城市
在隔代抚养上,有多少人是一边“嫌弃”着老人,一边又离不开他们。不少年轻人表示,拜托长辈帮忙带孩子,是矛盾的选择。一方面他们想要工作,承担家庭开销,不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又担心老人的某些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成长。可老人并没有带孩子的义务。如果需要,孩子日常生活可以让老人帮忙,但关于教育,还是留给父母更好。为了展现隔代抚养的AB面,我们采访了一些家庭,听听大家的经历和感受。
照顾孙女,我开始从音标学起
7点钟,家住上海闵行区的张阿姨已经洗漱完毕,将小米倒入锅中开火后,走向沙发,刷着手机等待小孙女的起床。7点半前,儿子和媳妇都要赶去上班,所以张阿姨无论前一天有多累,在7点半都会“整装待发”,投入到照顾孙女的“备战”中。8点冲奶、11点做辅食、午睡前冲奶、下午准备水果、17点准备第三顿辅食……在没有孙女前,张阿姨觉得一天的时间很难打发。而现在,她很难挤出属于自己的时间。
56岁的张阿姨退休已有半年,然而并没有过上她预想的退休生活。游泳、去合唱团、和姐妹们一起旅游,这些美好的愿望被照顾小孙女统统打破。不仅如此,为照顾孙女,她不得不离开老家,结婚30年后和丈夫开始两地生活。和多数父母一样,子女忙于工作,为减轻负担,她选择帮忙照顾孩子。可这样的生活她总是质疑,一是觉得自己也还年轻,不甘于过这样的生活。二是在孙女的教育上,她担心自己的观点和方式会落伍,以至于无法给孩子一个正确并科学的引导。
最近在张阿姨的朋友圈,她的朋友每天都能看到她打卡学习英文。在外人看来,这个年龄还在学英语,张阿姨很时髦。可其实是她觉得,平时自己与孙女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一些英语启蒙。每天夜里,她房间的灯会亮的很晚,记忆力不如从前的她,每门课都会反复听上好多遍。在照顾孙女的一年半时间,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也是有的,主要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当时子女和她都在适应新生命的将来,大家都处于学习阶段,总会出现些分歧,而现在已经磨合的很好。
照顾孩子要比张阿姨原来的生活单一不少,她学会了自我调节,在子女照顾孩子的时候,她会去健身和姐妹聊天。另外,儿子和媳妇的关心,也让她觉得带孙女的日子总是快乐的,是别样的退休状态。
如果真需要自己带孩子,会选择离开一线城市
在北京工作第五年的时候,静逸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2017年一月她在上地医院拿着显示已怀孕的化验单,没有像别人开心的跳起来,而是纠结应不应该要这个孩子。
2012年西南大学设计类专业毕业后,她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去离家乡400多公里的北京发展。大家都说北京发展多,那年她23岁,也想试一试。可到了北京才发现,这个城市就是她心里的“围城”。2016年她结了婚,老公也是外地的,在海淀区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做婚房。原本计划再奋斗三年,才考虑生孩子的事情,突如其来的宝宝,让他们都措手不及。
现在静逸的宝宝已经快两岁了,他们的房子从海淀区租到了丰台区,丰台区的房价便宜些换了个两室的房子,这样婆婆从河北赶来照顾宝宝也有地方住。对于隔代照顾,静逸没得选择,她和老公都不能没有工作。她有想过,如果真的需要自己带孩子,可能离开一线城市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隔代抚养上,静逸觉得优势在于婆婆会比自己更有耐心,给他们分担了很多出工作以外的负担。而在教育上,会显现出一些弊端。从目前看,长辈带孩子会忽略孩子情商的培养,还有在引导上可能会“中规中矩”,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但静逸清楚,这不是婆婆一个人身上容易出现的不足,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更多的年轻人会体谅长辈的辛苦,并时常表达爱
@冬日里的太阳我妈妈还是愿意帮我带孩子的,她希望我能过的自在开心。我妈原来不带孙子的时候,就会和朋友吃饭聊天,现在就会在我带的时候,她再出去。原来我妈妈的朋友圈分享的都是养生方面的文章,现在有了孙子分享的都是育儿方面的文章,也是很可爱。
@小米粒 从孩子六个月我上班后就是长辈帮带。长辈经验比我们丰富,而且长辈也不是溺爱孩子的那种,我是比较放心的,很感谢长辈能帮忙带孩子。另外妈妈来市区帮我带孩子,爸爸自己一个人在崇明上班,觉得很愧疚。
@ JUAN~SJ 现在就是我妈妈帮我带孩子。三个多月的时候我把孩子扔在老家出来工作,现在接出来在我身边,但妈妈每天上完班还要做饭,还要按时接孩子放学;记得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晚上整夜整夜地抱着孩子,而我却好好的在睡觉。有时候因为教育理念什么的也大吼过爸爸妈妈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我,吼过之后心里特别后悔,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以后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再这样了。爸爸妈妈这大半辈子太不容易了,时时刻刻为我操心着,对不起爸爸妈妈......
总结语:有多少家庭,是因为多了一个孩子开始变了样。生活习惯和教育观念的冲突,是很多隔代带孩子家庭中易出现的问题。教育的分歧和冲突难免出现,但每一个年轻人都应清楚,老人本没有带孩子的义务,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不妨多站在对方角度想想,掌握好“度”,多体谅长辈。除了孩子,他们是我们最需要关怀的人。如果你在隔代抚养上,有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我们非常愿意收到你的故事(关注澎湃亲子公众微信,留言给我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