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声临其境》总导演:有流量不代表没实力,请人还是看演技
2月27日晚,身穿露背旗袍装的刘敏涛、一席白西装的刘奕君、黑色套装的倪萍以及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等集体亮相《声临其境2》年度大秀上半场录制。进入半决赛,声音大咖们也都摩拳擦掌热血昂扬,丝毫不畏惧长沙的低温天气。
在声音大戏的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基本功接受大众的考验。刘敏涛演技纯熟,声音塑造角色能力极强,三次造访《声临其境》的舞台,她三次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节目,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尽相同,虽然同样紧张,但不变的是对这个舞台的向往。
刘敏涛刘奕君刘奕君称依然对第五期节目大秀《集结号》的印象之深刻,念念不忘。面对主持人沈梦辰让他透露节目内容的“套话”行为,他表示“压箱底的太多了,好多个箱子”。
当天,节目总导演徐晴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在提及选择演员的标准时,她强调说,唯一的永远的标准都是“实力派”三个字。而节目播出后是否给行业内带来一些变化?徐晴表示说,像金鸡百花奖这些入选最佳的作品,以后的标准是演员都要是原声的,如果配音的就没有资格,“至少我们给这个行业能够有一丝改变的信号”。
倪萍《声临其境》第二季请来了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铁三角”担任声音指导,邀请演员名单里也有赵忠祥倪萍这样的主持人,对于选择表演嘉宾,徐晴认为选人的时候“不应该做任何的预设”。“像我们这一季选了主持人,第三季有可能考虑一下歌手,只要他有实力,我们也可以去发掘和放大他们身上演技这块的特质。比如后面张韶涵会来做助演,因为她演过偶像剧,也是实力派的歌手。”
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是超越圈层的
去年,《声临其境》第一季作为一档纯原创的小众垂直题材节目,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之下,成为了豆瓣评分8.2分的原创口碑爆款。谈及小众节目成为爆款的原因,徐晴认为: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大家眼光越来越挑剔,观众品位的变化,就会带来越来越强烈和独特的需求,大家会觉得这是圈层,但其实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是超越圈层的。
徐晴感觉《声临其境》做到第二季了,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续集难为”。每一个成功的“综一代”在做第二代的时候,都会遇到共同的难题,就是续集难写。
尤其《声临其境》第二季开播后,一直争议不断。总导演徐晴却认为:“对节目有话题有争议不是一个坏事”。节目引发争议,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节目已经破圈层,引发更多人的关注。看的人越多,不同的声音也就越多。她觉得,存在即合理,只要节目一直秉持初心,从价值取向到趣味性都是正向的,主流的声音是认可的,就已经足够了。
在众多的争议之中,节目邀请“流量艺人”担当嘉宾,是最为激烈的。比起第一季,《声临其境》第二季邀请了更多像迪丽热巴这样的年轻演员。
“面对争议,我一直觉得吐槽的和看的是两波人。有一些觉得不满意,我们觉得也是正常的”,徐晴说:“有流量不代表没有实力。很多演员,年轻的时候,像唐国强年轻的时候被叫做奶油小生,也是算当红有流量的,但会因为他是奶油小生,大家就否认他有演技吗?所以我们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其实年轻演员当中,也有很多既有演技也有流量的。那他有演技,我们为什么要排斥他呢?所以只要他有演技,我们不管他是有流量还是没有流量,我们都会欢迎。”
题材永远都不是问题
能在台上展现难度、高度的东西越来越少,如何挑选作品、演绎作品?
徐晴回答说,“其实挑选和演绎作品是我们和演员共同完成的,类似于中华曲库一样,每年是会有更新的,影视片段像今年那么火的《流浪地球》,之后也会成为我们的选项之一。其实每一个人,虽然有自己的影片库,会有他数量的极限,但是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桥段,可能不同演员来演绎的时候,风格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个作品一个男声演绎是他的味道,如果是一个女声来演绎又是另外一个味道。年纪大的是一种感觉,年轻的可能味道又不一样。我们说人托戏和戏托人都会有。可能一个很一般的作品里面的一个桥段,因为我们演员特别好,所以瞬间你就会想回过头去刷这个普通的影片。”
从目前演绎的作品来看,影视作品和动画作品占比例很高,而真正考验台词功力的舞台剧却鲜少涉及,未来是否有可能尝试?徐晴认为“舞台剧也是因人而异”,相比于影视剧来说,舞台剧还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符合所谓圈层的垂直题材。
她强调道:“如果演员愿意把大家觉得比较陌生的,但其实是特别好的东西来做分享,我们也很欢迎。像刘敏涛分享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实最开始就是一个文字作品,我看了孟京辉的话剧,是黄湘丽演绎的,已经非常好了。然后我看刘敏涛的时候,觉得她把这个作品演绎到了极致,其实不管是一封信、或是影视作品,还是舞台剧,我觉得只要演员自己喜欢,他觉得自己擅长,我们题材选择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题材永远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的表达是不是大家想要的,大众想要看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