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治蓝皮书: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观看量超138亿人次
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指出,截至去年12月31日,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231万件,观看量超过138亿人次。
蓝皮书指出,在信息化手段的大力襄助之下,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已形成。庭审直播作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举措,是进行阳光司法的一项大胆尝试,当事人和网民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自己关心的案件庭审全过程。
蓝皮书还提到,与庭审直播一样,公开裁判文书也同样有助于公众了解和评判法院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尺度,这既是生动鲜活的普法形式,有助于引导公众遵守法律、尊崇法治,也是倒逼司法权规范运行的重要方式。
此外,将裁判文书发布在全国统一的网站平台上,也改变了过去裁判文书分散发布、公开尺度不一、法院裁量权过大、文书查询不方便等状况。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超过6179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213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信息4077多万条、被执行人信息5950万条失信被执行人1288万人次,助力建设社会征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提到,裁判文书在上网前需要屏蔽一些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如果都要靠法官、司法辅助人员手动修改,将大幅增加工作量。对此,一些法院也进行了探索。
例如,河南南阳法院的裁判文书公布系统可以自动对文书中的敏感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帮助法官快速完成文书上网前的技术处理工作。这些办案辅助工具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减轻法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也保证了上网裁判文书的质量。
据统计,目前能够支持裁判文书一键上网的法院有2942家,占83.82%。能够支持上网前屏蔽敏感信息的法院有3216家,占到了91.62%。
蓝皮书项目组表示,尽管互联网为司法公开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使法院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但是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司法公开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应用和制度交织在一起的多重困境恰恰也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瓶颈”的集中体现。因此,若要在困境中突围,首先还要从制度入手,在顶层设计上尽量实现逻辑周延。
项目组认为,去年12月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明确了信息公开的范围,但仍较为原则。应在现有司法解释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技术手段的运用,明确公开各类司法信息的规范、标准乃至责任。其次,有必要通过宣传、培训,使法官熟练掌握公开技能。最后,要理顺技术、业务衔接机制,只有彻底改变信息技术研发与法院业务办理“两张皮”的现象,法院信息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