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记录 | 抢人,山东不能再“彷徨”

2019-02-28 0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刘培省

不换思想就换人。

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全国经济三甲,山东有资格享受夸赞,不过山东正由被追赶者变成追赶者,现实就是山东“落后了”。

一年前,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把问题摆了出来。

经济总量,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元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元;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元扩大到1.32万亿元。

在刚过去的一年,这个差距变得更大,分别扩大到2万多亿元和1.6万多亿元。

尽管有经济学专家认为,“山东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速度已不是最重要的,增长质量才是第一位”,但与标兵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和经济三强“身份”不相符的或许不仅于此,在对人才的吸引上,山东已沦为“人才输出”大省。

根据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18山东秋季人才流动报告》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中选择留在山东的人数仅占17.7%,已不足2成;而江苏省已成第一流向地区,其占比已高达19.1%;浙江省对山东毕业生吸引力也相对较强,其占比为18.3%。

而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在37所城市上榜的2018年秋季求职期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中,山东排名最高的为青岛,排名第二十。 

不仅逊于“老牌”一线城市“北上广”,类似哈尔滨、长春、郑州等城市也排在青岛之前,且上榜的济南、青岛两地人才来源当地超七成,竞争力聚集在省内,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人才是第一资源。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早在2008年就提出“腾笼换鸟”,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近些年已成为人才“虹吸”地,全国排名前五城市中广东就占两个,全国前十山东无一上榜,这和全国经济三强的身份有些不相符。

去年,南京、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先后出台力度大的措施吸引人才,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月18日,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南昌“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学生,凭新生入学通知书或在校学习证明办理落户”,“抢人”势头越发明显。

如果不换思想,人才流失将会更加严重,现实情况已经由不得山东有过多“彷徨”。

好消息是自2016年山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陆续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和措施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且一年比一年“迫切”。

山东近两年出台的关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法规 :2017年1月出台《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对在推介高层次人才来山东省创新创业中起直接、关键作用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5-20万元的奖励。同月出台《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把国内外顶尖人才往山东引、往山东拉。

2018年2月出台《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提供更具温度的人才服务,2018年4月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推出25项“高含金量”的改革措施,对职称制度进行30年来首次全面性、系统性改革。同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条突破性措施,绘就一张“山东人才全景蓝图” 。

与政策配套进行服务专员制度,为符合条件人才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开通“12345”人才服务专线,实时解决人才各类诉求。 

此外,省内的部分城市也开始行动起来。

首先是济南。在户籍新政方面,落实了“两个取消”,取消诸多附加条件限制,“两个放宽”,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并对新引进或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资助或生活补贴。

2018年11月,青岛市发布了《关于青岛市人才引进落户办理公告》,提出自2018年12月1日起,人才引进落户实现“只进一扇门”;此后出台《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实施细则(试行)》,学生毕业后按合同约定来青就业,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学费、生活及实习补助。

而根据梧桐果的调研数据,山东部分城市如青岛,2019届毕业生意向流向状况发生了好转。外地毕业生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比例,由2018年的5.87%上升为2019年的7.12%,增幅高达21%。

今年是山东发展的关键之年,而对人才的渴望,山东特别迫切。在前两年谋篇布局、顶层设计,形成整体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今年要狠抓各项部署落实。

在今年山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

具体就有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条”,实施好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开展“百千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说2019年山东对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若渴”,除了是看到当前山东要紧跟发展趋势、追赶标兵外,还看到了山东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需要大量的人才。

需求最大的是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其中之一,山东在2017年城镇化率首破60%,2018年小幅提升,预计2019年能达到62%以上,考虑到如“返乡潮”等实际情况,仍有大量的山东人居住在乡村,如何带领这部分人走向全面小康,关键因素在人。

并且,山东欲“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人才是迈不过去的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制定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集中开展十大行动,构建“龙头引领、湾区带动、海岛协同、半岛崛起、全球拓展”的总体格局,推动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战略性转变。 

我们国家的实情是海洋大国还不是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对该领域的人才均是思贤若渴,多多益善。

而类似脱贫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区域协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没有大量的人才参与不可能有长足发展。

今年山东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把人才作为强省建设最大动能的建议”。

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对人才的需求在体制内也打响了。

春节刚过,山东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动员大会,提出要大胆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

李云龙出自军旅电视剧《亮剑》,他身上有缺点有优点,但作为干部,他身上的敢闯、敢干,不怕“得罪人”的劲头,“什么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对当下的干部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再提“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千钧重担人人挑”。

对“李云龙式”的干部和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推崇,其实就是想在体制内选拔一些敢闯、敢干、勇于担责的干部人才,冲锋陷阵、攻坚克难,以“各显神通”之势达成“八仙过海”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山东在2018年7月11日召开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提出“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对科技人才的巨大激励、对科技创新的巨大激发;学习其他省份招揽人才的先进经验,在人才公寓、孩子入学、医疗保障和创业融资、科研配套、团队支持等方面,形成完备周全的服务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并且制定“双招双引”的专项考核,考核对象即16市(莱芜合并至济南)书记和市长,前三名重奖,后三名约谈,连续落后要有说法。

2019年是“双招双引”任务的落实年,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也成为一种工作方向。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今天招来的才、引来的智就是明天的新动能”。

把人才奉为“座上宾”的现状是山东“知耻而后勇”,越来越迫切的人才需求背后是山东想借助人才谋求转变,在向全省人民期待的方向转变,这无疑是许给了山东一个美好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