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孕妈妈们,主食“粗细搭配”做对了吗?这样吃可以控糖

关注
2025-03-28 06:52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新华医院 上海新华医院

怀孕了,怎么吃更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备孕和孕早中期妇女每日应摄入200~250g粮谷类食物,孕晚期增加到225~275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此外,孕早期每日摄入薯类50g,孕中晚期增加到75g。

适当增加粗粮摄入,可以促进肠道健康、补充营养素,并有助于降低慢性病的风险。对于机体代谢处在特殊时期的妊娠期妇女而言,粗细搭配更有助于获得必需的营养素,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实现适宜的体重增长。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做到“粗细搭配”呢?

粗粮、粗粮,先分类

未经过细化加工、保留了较多原始成分的是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

全谷物:小米、糙米、玉米、燕麦、荞麦、高粱、藜麦、薏米等;

杂豆类:绿豆、红豆、芸豆等;

薯类:红薯、紫薯、土豆、山药、芋头等。

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特别是全谷物,包含了谷物中全部天然营养成分,如各类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等。

与粗粮概念相对应,“细粮”是指经过精细加工的精米、白面等,消化吸收率较高,在我国居民膳食中,是经济且重要的能量来源。

“粗细搭配”怎么做?

1、添加比例: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由于粗粮中淀粉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如果将主食全都换成粗粮,突然增加的膳食纤维会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因此,建议从较小的比例开始添加粗粮,例如2~3份大米搭配1份粗粮。在逐渐适应这一比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呵情况,循序渐进增加粗粮占比,通常1/3~1/2较为适宜。

另外,对于妊娠早期早孕反应较为严重的孕妇来说,建议选用易消化的精致米面搭配薯类,以确保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从而维持能量供给。

2、烹饪方式:做足准备,保留风味

杂粮米、杂豆类口感相对粗糙,与白米饭相比不易煮熟。因此,在烹饪时需要提前浸泡2小时左右,并在煮制时多放一些水,有助于改善整体口感。

同时,在烹饪时,建议少放或不额外添加糖和油,以更好地保留杂粮的营养价值,并维持食物原本的风味。

3、控糖小建议

对于有血糖控制需求的人群来说,选择整粒的谷物会比打成粉状或糊状的食物更利于血糖平稳。由于红心红薯和性状较黏的玉米容易升高血糖,因此建议选用杂粮饭等全谷物作为主食。

在选购谷薯类食品时,建议关注配料表等信息,例如选购荞麦面时,应挑选配料信息中荞麦粉含量较高的产品;选购全麦面包时,则要注意查看白砂糖的添加量,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产品。

不同的人对不同食物的消化能力和血糖反应存在差异,因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必要时,可以找医生和营养师进行进一步个体化地指导。

作者: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方子晨

审核: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盛金叶、冯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 姜鹏,刘念,戴凌燕等.杂粮营养物体内和体外消化研究现状及其产物的功能性[J].中国粮油学报,2022,37(05):185-194.

[3]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M]. 第6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是全国十佳临床营养科、全国肠外营养工作先进单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获得国自然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16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科室具有营养支持,膳食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国内最早拥有独立NST团队的临床营养科。在合理营养支持、肠衰竭、肥胖、围孕产期营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原标题:《孕妈妈们,主食“粗细搭配”做对了吗?这样吃可以控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台独”作妖,引火烧身
    • 解放军今起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 4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 光刻工厂概念股午前拉升,国光电气涨逾17%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2%
    • 源自西方的一个节日,在每年4月1日
    • 杜牧的诗《清明》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上一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