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苏州园林的暗藏密码

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去的第一个苏州园林是沧浪亭,在一个早晨,从住处走过去。苏州曾有大小园林280多处,建园史上溯春秋吴王夫差建的姑苏台。在我去的1981年,时存园林69处,对外开放二三十处。去苏州多次,能进的园林跑遍,其中拙政园、留园、西园不止一次。

图说:1981年暑假,我在苏州虎丘。
城中的园林有“城市山林”之称,是建在城里的人造自然景观,叫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是私家花园,从它繁荣的两宋到全盛的明清,造园者是官吏多于富绅。就看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拙政园、网师园和留园。拙政园为明武宗朱厚照时御史王献臣所建,御史是朝廷执掌纪检监察的官员,职权不小。网师园是苏州最小也是保存最好的园林,地皮原是南宋正三品侍郎史正志的万卷堂;买地建园的宋宗元官拜天津道,大清正四品的厅局级。留园为明代徐泰时造的东园,西园是改建归元寺而成,这位太仆寺少卿也是个正四品的官。

图说:苏州能排杭州前的是园林的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能排杭州之前的,那就是园林的数量。当年的杭州府、苏州府貌似一笔难写两个府,但杭州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起就为省治所在。苏州则要低一级,它明属南直隶清属江南省,省治是南京。官爷要退隐江湖,找大城市是难以隐于市的,但也不能住十八线城市,居两者之间的苏州妥妥的正合适。
在苏州建园的官,多是已办离退休的引退,也有一时失意的隐退。造园不是在行将告别官场之时,就是仕途原地踏步的退出信号已亮起。建一方园林,无疑是拥有了休养生息、安度余生的好地方;这也成为人们看园林的一种常态,总见园林的灯红酒绿和不管春夏与秋冬的逍遥淡泊,而没看它暗藏的重要密码——在山水花木亭台楼阁里藏匿着一颗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和善甘罢休的心。园林成为他们施放的极具迷惑力、看似愿赌服输的烟幕弹,实为舔干血迹、养好伤口以卷土重来的反攻基地。

图说:沧浪亭。
园林中,置粉墙围廊漏窗、雕刻门窗梁檐或砖瓦拼组于地的吉祥图案已无声表露。除常见寓意幸福和运气的蝙蝠外,还有栖伏菊花上的蝈蝈,菊有蝈蝈。在吴语中,“蝈”与“官”、“菊”与“居”是音同字异,蝈菊即“官居”,借谐音表达对“官居一品”的向往和追求。而菊既与“居”和“占据”相关,又因开放九月,“九”为“久”也;不仅向往高官,并期盼官运长久。此外,蚱蜢坐菊花上的图案,表达的也是同样愿景;因为蚱蜢也就是蝈。
人退心不退,老骥伏园而志在官场。小小的吉祥图案,不仅透出了隐藏的野心,而且日见夜看也起到了卧薪尝胆的作用。如园主是个犯错记过的下台干部,不也就露出了念念不忘复辟、死不悔改的狼子野心么。

图说:狮子林。
在拙政园、狮子林和退思园里都有石舫,虽大小不一,却也透出官退而官心不退之意。石舫是石头做不能行走半步的旱船,为何在鲜活灵动、生机勃勃的园林里,要摆个冰冷坚硬的石头死船?有人说,石舫表示园主一心向自由、要挣脱宦海。实际上,他还是忘不了官,还是在憧憬何时官再来。
君不见,石舫的船头都有小亭楼,亭顶如帽。自上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中国历史和民间文化研究、著有《中国符号词典——隐藏在中国人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的沃尔夫拉姆·爱伯哈德(Wolfram Eberhard)认为:帽为冠,冠表“官”,船代“传”;意思就是要把官一代代传下去。


图说:拙政园石舫。
在拙政园石舫尾舱八角门的砖额上,写下掩耳盗铃般的“野航”。野航不是在野地里乱行,而是野心之航,从在野驶向朝堂。西方文化学者费迪南德·莱森(Ferdinand Lessing)指出,“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加丰富。”

图说:不要被园名蒙蔽了双眼。
同样,园名也常被主人用来遮掩野心。退思园名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但他是退而思进,并不是关上大门就此与尘世一切拗断。果然,这个“盘踞利津,营私肥己”遭弹劾革职回籍的安徽按察使,三年后走出退思园,“开复原衔”,这可是个正三品的官哈。
再说拙政园,说是“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倘若真是“拙”,怎能成为苏州园林代表作?又怎能与皇家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比肩而立,跻身于“中国四大古典园林”行列?要说拙,确实有点拙,园子一出就有议论:造园的投入与园主收入不符。

图说:留园。
私家的园林,自然免不了暗藏些私心、甚至是野心;我们观看的视角岂能单一,也是可当中国封建官场和社会的一面镜子来看。寄情和寓意于园林,苏州是有着更宜生长的土壤。清代的苏州出状元全国第一,精英汇集;构建园林生产出无数伟大创意和发明,把中国文化巧妙含蓄地暗藏于园林之中;翰林院待诏文徵明不就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么。加上江南人才济济的能工巧匠,能把退下建园的官们心思予以物化和形象化的表现,找到极好的载体和抓手。

二十多年前,朋友带我去了苏州一个新园。至今留有印象的是菜不错,尤其是园主母亲的红烧肉,还有就是听了英语评弹。那时,苏州又现造园热,建者以民营企业家为多。不知在新一代园林中,又暗藏了什么密码。

《解放日报》2025年3月19日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获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入选《中国新闻年鉴》。1974年发表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收入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苏州园林的暗藏密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