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 +1
调节肠道菌群可逆转糖尿病?揭秘藏在菌群里的降糖密码
大家好,我是一梦悟空,这里是悟空大白话科普肠道菌群移植(FMT)。
在中国,糖尿病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富贵病”。根据《柳叶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突破12.65%,糖尿病前期人群更高达34.86%。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每三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正与高血糖作斗争。
然而近年,一种新兴观点逐渐引起科研界和公众的关注:调控肠道微生态,或许能成为糖尿病干预的新钥匙。

有人说,调好肠道菌群,血糖自然会“乖乖听话”;还有人说,通过“养菌”,轻度糖尿病可以逆转。
听起来颇有点玄乎,这些说法是否靠谱?今天就带大家从科研视角深度拆解,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隐秘关系”。
01 当“血糖”遇上“菌群”:一个被忽视的代谢同盟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多达数千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其中,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在代谢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这一生态往往已经“失衡”。研究发现,相较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肠道中的有益菌群明显减少,某些特定致病菌数量则异常升高。例如,一些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菌如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下降。

为什么这会引发血糖问题?简而言之,这些好菌能够帮助肠道向胰脏发送信号,提示其分泌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胰岛细胞不被攻击。而菌群失调则会导致“信息传输中断”,让身体误以为营养不足,从而导致过度摄食、胰岛素分泌紊乱,甚至演变为胰岛素抵抗。
02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与菌群的“关系远近”不同
糖尿病并不是一个单一病种。医学上通常将其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由免疫系统“误伤”胰腺β细胞所致,发病机制更倾向于遗传与病毒等因素,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与菌群变化有直接因果关系。
而2型糖尿病则完全不同,它更多与饮食结构失衡、肥胖、脂肪肝、慢性炎症等代谢因素相关。在这种背景下,肠道菌群成了“关键变量”。

比如,在高脂饮食或精加工食品摄入过多时,体内产生脂多糖(LPS)含量升高,这种物质会刺激肠壁产生慢性炎症,继而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此外,不少2型糖友同时伴有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背后其实就是菌群在发出求救信号。
03 降糖路上,“益生菌”只是锦上添花,不是神药
近几年,益生菌被吹得“神乎其神”,有人说它能调理百病、控制体重,甚至逆转糖尿病。对此,医学专家明确指出:益生菌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降糖“第一主角”。

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1. 食品类益生菌,如常见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需用温水冲服,温度过高会杀死活菌;
2. 药用菌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于治疗菌群紊乱导致的肠道疾病,如腹泻、便秘等。
真正有望成为“降糖新星”的,是一种名叫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新型肠道菌,它能修复肠道黏膜、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04 粗粮、豆制品、发酵食物……能吃出好菌群?
调节菌群,说到底还是“吃”出来的科学。
首先是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纤维,是肠道好菌的“最爱”。粗粮(如燕麦、荞麦、小米)、豆类、蔬菜中富含这类营养素,能促进短链脂肪酸的合成,优化菌群结构。不过,膳食纤维也不是越多越好,摄入过多反而可能造成消化负担。国家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粗粮50–150克为宜。
其次,传统发酵食品如豆腐乳、酱豆腐、泡菜等,虽含有活性微生物和小分子益生元,但其高盐属性不容忽视。建议小量多样摄入,勿贪多。
第三,大豆制品中的大豆低聚糖是有益菌的重要“饲料”,能显著提升双歧杆菌数量,辅助调节血糖,是糖尿病人群日常饮食中的优选。

05 睡不好也会得糖尿病?你没听错
菌群与糖尿病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吃”上,生活方式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睡眠、运动、情绪、作息等均可影响菌群多样性,从而间接牵动血糖“风向标”。
科学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会扰乱肠道节律,减少有益菌的定植机会,同时增加炎性菌种类,使血糖调控陷入混乱。情绪压力大、久坐少动,同样会破坏菌群平衡,最终打破胰岛素敏感性的“微妙平衡”。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
• 晚上常熬夜;
• 久坐不动、懒得运动;
• 饮食单一或偏嗜高糖、高脂;
• 情绪长期焦虑或抑郁……
那么,是时候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或许不是血糖高惹的祸,而是菌群已经“罢工”。

06 写在最后:肠道菌群,不只是“养生玄学”
调节肠道菌群逆转糖尿病,这听起来像是医学黑科技,实则背后已积累了大量科研证据与临床数据支持。
但正如北京协和医院、疾控中心、中科院多位专家共同强调的:肠道菌群的调节,是一项长期工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神迹。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们无需记住各种拉丁名字的菌种,只需从日常饮食、作息与习惯出发,“喂养”好体内的益生军团,就已经在悄然影响身体的代谢命运。
你养的不是菌,是你的未来血糖曲线。
更多有关肠道菌群的相关知识科普,关注我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至暗时刻?
- 东部战区位台海中、南部组织演练
- 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

- 特斯拉欧洲销量锐减
- 恒生指数微涨0.06%,恒生科技指数涨0.58%

- 太阳系行星中,有一颗星在傍晚被称为长庚星,清晨被称为?
- 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精确测定的原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