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k
- +1
刚刚,西湖不但开了口还动了手!网友:三月朋友圈跟风最成功的的一次!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阳春三月的西湖总能让千年诗句照进现实。最近西湖柳树又刷屏,不少人感叹,古人诚不欺我,三月的西湖藏着好多诗句。
苏堤新柳在风中飘动,千万句宋词便从柳梢簌簌声中传出。走在苏堤上不自觉的变得有文化起来。这千万条青翠枝条,蘸着碧波和青山的颜色当墨汁,在朦胧水雾中勾勒出缥缈意境。
怪不得人人人的苏堤,大家还是忍不住跟风来挤。这三月的西湖不仅仅会开口作诗,更能挥笔作画。
"
杭州西湖山水秀丽,一年四时,春花秋月,五彩缤纷,景色各异。不过印象至深者,莫过于湖畔的垂柳了。

摄影/@江南君z
沿岸三堤四岛,遍栽桃柳,枝干婀娜多姿,柳叶飘逸。远望,宛若行云流水,微风拂过,似美女翩翩起舞。恍见白居易笔下"杨柳小蛮腰"的绰约风姿,千年前诗人以纤腰喻柳的巧思,至今仍令人遐思无限。

摄影/张贞
湖岸赏柳以“柳浪闻莺”最为盛名,《临安府志》写道:“有柳港,多栽柳树,风摆成浪。环植垂柳,每岁暮春,裙屐毕至,黄莺鸣于其间,坐憩久之,不减双柑斗酒之乐也。”明代《柳浪闻莺》诗更添意境:“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将西湖柳浪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摄影/楼航
古人对于湖岸垂柳,推崇备至,听鸟鸣、观柳浪,与画舫笙歌相和,其意境竟如同登仙一般快活!

摄影/许志伟
春晓,湖岸桃红柳绿,游人蜂拥而出,来到湖畔观柳赏桃了。苏堤是赏柳的最好的地点,《西湖游览志》写道:“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春时晨光初启,晓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绣,都人揽其胜,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届时,阳光明媚,莺飞草长,嫩柳临水,随风招展,有美不胜收之感。

元代的"六桥烟柳"胜景更是将江南柔美演绎到极致——六座拱桥如虹卧波,千丝垂柳随风弄影,柔柳摇曳生姿,相映成趣,与湖山共同勾勒出婉转的线条。正如古诗所咏:"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这般空蒙景致令历代文人墨客沉醉难归。

摄影/九月和桃子

摄影/楼航
杭州地处江南,柳树衬托了山水之美,也寄托了人们的无限情思。湖上雾气迷漫,岸边垂柳遍栽,远望飘渺空蒙,水上画舫飘荡。“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短短二十个字就把一幅优美的西湖画卷呈现了出来,可谓字字珠玑。

摄影/譬如北辰

摄影/@遗落森林-630

摄影/@遗落森林-630
千年岁月流转,西湖垂柳始终是江南风骨的生动注脚。那随风摇曳的碧丝,依然在编织着西湖的梦境——将历史的烟云化作青翠的涟漪,让每片柳叶都成为穿越时空的信笺,轻轻诉说这座城的故事。
视频/九月和桃子
春天一到
西湖边的柳树就跟开了美颜似的
是不是忍不住想学古人
也拽上几句诗词
咱们主打一个真诚
哪怕憋不出七言绝句
来一句“好看,风吹起来像面条”
也是极好的
来评论区斗诗斗画
晒晒你手机里的3月西湖吧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邮箱投稿(有删节)
文字/ 龚玉和
制图/叶丛
封面来源/断桥里尔
原标题:《刚刚,西湖不但开了口还动了手!网友:三月朋友圈跟风最成功的的一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致命三秒,真相待解
- 外交部回应中方有关联合演训
- 王毅谈中俄务实合作成果和目标

- 雷军回应SU7车祸:很多问题此刻还没办法回答,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 美股开盘: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38%,纳指跌0.46%

- 太阳系行星中,有一颗星在傍晚被称为长庚星,清晨被称为?
- 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精确测定的原理

- 14又见庞麦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