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睡得越早,死得越早?最佳睡眠时间究竟是多久?答案颠覆认知
原创 DrX的医学江湖 DrX说
我们都知道熬夜危害大,比如经常熬夜会脱发、变丑,甚至还有各种健康问题。因此我们经常能听到身边人说,一定要早睡,不要熬夜等等。
似乎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早睡对身体好,同时这也是无数人一直以来遵循的生活作息。然而近期,网上却流传出一个说法“睡得越早,死得越早”,直接颠覆了早睡的认知,并且还有相关研究作为佐证。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
睡得越早、死得越早?有科学依据吗?
这个说法来自于国际权威期刊《睡眠医学》上的一项研究,研究者对全球21个国家中的11.2万多名受试者进行了9.2年的随访,并根据受试者的作息时间将其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早睡组(晚上6-10点睡觉),正常组(晚上10-12点睡觉)、晚睡组(晚上12点以后睡觉)。

结果发现早睡和晚睡组相较于正常组,都有较高的死亡与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如早睡组风险增加29%、晚睡组风险增加11%。
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完全彻彻底底地颠覆了认知,以前我们都知道熬夜不好,早睡早起身体好,现在却直接变成了早睡危害反而更大。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心地熬夜了?以后就算熬夜也不用担心影响健康了?
当然不是!
因为这项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只是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中只发现了二者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却无法证实二者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无法直接代表早睡会引发心血管事件或死亡。
另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患者的疾病史、生活习惯和方式等等,抛开这些去谈结论很明显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这项研究虽然涉及多个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但在早睡组中,非洲国家占到了92.6%,正常组中则大部分又是发达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不管从经济、生活水平还是医疗水平来说,这些都会影响到寿命和身体素质,所以单单说早睡导致的死亡风险升高,是不科学不合理和不负责任的。
最佳睡眠时间究竟是多久?8小时睡眠论可能是错的!
有人说“8小时睡眠”是最好的,也有人说睡得越久越好,那最佳睡眠时间究竟是多久?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由日本肿瘤研究中心发起,研究者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中共挑选出32万名志愿者,并进行了为期14年的随访。

结果发现每天7小时睡眠对亚洲人最好,在所有受访者中,7小时睡眠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死亡风险全部都在最低点。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天只需要睡7个小时就够了,睡多睡少对身体都不好?
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不妨看看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给出的睡眠建议,这个相对更加科学一些。
0-3个月的新生儿:14-17小时;
4-11个月的婴儿:12-15小时;
1-2岁的幼童:11-14小时;
3-5岁的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6-13岁的学龄儿童:9-11小时;
14-17岁的青少年:8-10小时;
18-25岁的青年:7-9小时;
26-64岁的成年人:7-9小时;
65岁以上的老年人:7-8小时。
虽然这个标准比较科学,但依然不是金标准,因为我们前面也说了,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存在差异,比如有的人每天睡6个小时,依然精力充沛,而有的人每天睡10个小时,却还是感觉很困。
一般来说,只要第二天醒来后没有感觉到疲乏、哈欠不断,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那么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
这5个错误的睡觉习惯,才真会影响健康
①开着灯睡觉
研究显示,和在黑暗环境中睡觉相比,睡觉时开着灯或者电视的女性,有更大概率增重5公斤以上,BMI增加10%以上。
因为夜间的人造光可能会抑制松果体中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人体的昼夜节律紊乱病缩短睡眠时间。同时夜间灯光还会改变瘦素、胃饥饿素的水平,增加食欲,最终导致肥胖。

②被子盖着头睡觉
很多人喜欢被子蒙着头睡觉,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但这样做空气就很难流通,氧气含量会慢慢减少,二氧化碳也难以散出,会让人呼吸不畅。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人来说,很容易加重身体负担。
③饭后马上睡觉
饭后马上就睡觉,由于胃肠道中充满食物,很容易导致肠胃不和,从而出现磨牙齿的问题。另外也会因为分泌的一些帮助消化的酶或者激素过多而刺激大脑,因此使人难以安然入睡。
④长期侧着睡
有的人很喜欢侧着睡,殊不知这样睡很容易使人长皱纹。因为长期保持侧着睡,会使得面部皮肤受到持续性的压力,进而产生“睡眠皱纹”。可能我们刚睡醒时的睡眠皱纹只是暂时的,但久而久之这些皱纹就会累积,并成了永久性的。
⑤午睡时间太长
《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午睡与大脑衰老间存在着双向关系。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老年时罹患痴呆的风险,和每天午睡小于1小时的人相比较,每天至少一次1小时以上的午睡,可增加40%的痴呆风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缅甸强震后
- 缅甸地震致云南瑞丽847户房屋受损
- 缅甸强震已致泰国曼谷13人遇难

- 李斌:蔚来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向全行业开放,如果想用热烈欢迎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