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字号”金名片!盐田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2025-03-24 10:50
广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的通知》,正式认定盐田区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历经市、省、国家层层验收,殊荣来之不易,含金量超高,这一里程碑成就标志着盐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获得国家认可。

创建工作由区委区政府主导,区教育局牵头,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攻坚克难,最终圆满完成创建工作。

01

高位推动,全力保障教育供给

盐田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直部门横向联动、教育系统纵向贯通、“全周期”跟进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021-2023年,盐田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投入合计达50.22亿元,真金白银保障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学位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优质公办学位7140座,率先高质量完成全市学位建设任务,公办义务教育入学保障率连续多年全市领先,一直为符合入读条件的适龄少年儿童100%提供公办学位。

02

精准发力,破解教育均衡难题

针对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

盐田区精准施策,逐一破解

一是配备优质教学空间。累积投入2.82亿元新建综合楼,增设功能室300余间,破解老学校场室不足难题,并整合校外体育场地及社区资源,探索“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

二是严控大班额。通过超前学位规划、严控招生、集团校调整及扩班分流等措施,实现了小学、初中班额、校额100%达标。

三是加大教师轮岗力度。自2014年起实施教师轮岗,近三年交流教师359人,轮岗比例提升至20%,实现校际师资均衡配置。

03

全域协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盐田区聚焦教育公平和优质

全力促进校际间管理、师资、教学等紧密融合

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一是大学区招生。划分4个大学区,小学60%积分入学+40%随机派位,初中70%积分+30%派位,有效缓解“择校热”,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二是集团化办学。组建外国语学校集团、教科院集团及跨学科联盟,以“集团化+特色联盟”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均衡配置。

三是合作办学。引入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合作办学,办学成效广获好评;2024年与湖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加持高校资源,提升盐田教育品质。

04

深化改革,紧扣教育内涵发展

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盐田区推出一批务实改革举措

实现教与学方式深刻变革

教育效果提质增效

一是五育融合。全国首创六大少年院,联合文化馆、实验室等打造跨领域育人生态,培育千余名特长学生,全区学校获评国际生态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11项。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区管校聘”“职称竞聘”及考核改革,全市率先完成职称制度调整,首创教师宣誓活动,强化师德负面清单管理,深化“四有”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实施“项目式学习”。开发“家庭六部曲”等课程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6项,80余案例全国一等奖,学科质量监测成绩居全省前列。

四是AI赋能。建设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实现中考AI实验评分全覆盖,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未来教室及AI课程普及率100%。

五是“双减”落地落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100%从营利性注册组织改为非营利性组织,校外机构100%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课后服务参与率92.55%,居全市最高。

盐田区将以此荣誉作为新起点,以教育先行示范者的使命与担当,全力推动优质均衡教育向高中和学前两头延伸,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幸福民生标杆,开启盐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 赛事经济火爆春日
    • 中央网信办:增强网络执法震慑
    • 瑞丽62所学校完成安全隐患排查
    • 国家数据局:将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
    • 国家数据局:“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
    • 上海市举办F1的赛车场
    • 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主角是一对不同肤色的兄弟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