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可托海 | 时光里的故事

2025-03-20 21:15
新疆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时光里的故事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转发一张他从网上看到的多年前我和几位同事的合影照,并附言:“你看,二十一年前的你多帅”。其实,这张照片已经是二十六年前的了。

平时我也不太在意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但这次我们却认真的看了看,竟然发现二十六年前的我确实帅,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帅!哈哈!!!大家可别误会我是自恋,我这是在和现在的我做比较。其实大家都一样,把自己几十年前、几年前甚至是一年前的照片拿出来和现在比,每个人的容貌、体态都变化很大。当然年轻肯定帅,肯定美!哪怕是只年轻一岁。

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以前都很少照相。那时照相机可不是一般家庭都能买得起的奢侈品,即便是个别人买得起,那也并不普及,所以每照一次相都要郑重其事的到照相馆去照,多数人可能好多年才照一次相。大家也就是有个初中或高中毕业照,再就是每家有几张家庭成员的合影。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人手一部手机,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用手机就可以随手拍照、拍视频。人们的生活好了,大家时不时都要聚一聚,什么同学聚会、同事聚会、发小聚会、战友聚会、家庭聚会等等,名目繁多。再就是到处旅游观光的,还有参加亲戚、朋友、同事子女婚礼的,每次相聚有意无意中都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影像。接着就有有心人精心制作成小视频在网上发布。有些人还把几十年前的老照片翻拍后发到网上。

照片也好,视频也罢,我还是愿意看几十年前的老照片。看看年轻时的我们,男的个个英俊潇洒,充满阳刚之气。再看看女的,个个端庄靓丽,没有任何修饰,都是纯纯的天然美女。

一张照片一段回忆,一张合影一段故事,看见这些老照片我似乎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可托海中学建校劳动

我们的童年是苦涩和辛酸的,但也不乏幸福和快乐。我记住更多的还是那个幸福和快乐的童年。

先说说我们的艰辛。童年时,我们幼小的臂膀承载了太多一个孩子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帮父母分担家务,看弟妹,担水劈柴,打扫雪,帮种地,放羊,上山背柴,捡煤核。女孩子还要帮妈妈做饭洗衣服,擦地板。

除了家务,学校的劳动也特别多,这周到农场种地,下周又到工厂挖管道、捡矿石,从没有间断过。我们全年级还曾经到当时的红旗公社蔬菜队参加春耕劳动,停课整整干了一个月。

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初中毕业时可可托海还没有高中,当时的矿务局领导决定要办高中。校舍由初中毕业班自己建。我们全年级二、三百多学生夏天打土块,入冬后又到片石场打片石,然后用小推车、小爬犁把土块、片石拉到工地,全是人拉肩扛,没有动用过一次机械设备。开春后开始施工,施工虽然有老师和技术人员指导,但大工小工全都是我们学生。那可真的是体力活呀,打土块、打片石、和泥浆、上泥浆,哪样不是重体力劳动?记得有次在家吃饭时我拿着筷子就睡着了,真的太累了!

别看我们年龄小,可干起活来从不惜力,个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当时我们只有十四、五岁,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我们可都是童工呀,这样做是违法的。但当时为了矿区的发展建设,工人、家属妇女都要投入到劳动中,就连学生都是半工半读捡矿石、搞建设。当我们坐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时,什么苦呀、累呀顿时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九七六年六月我们高中毕业,有幸成为可可托海有史以来的首届高中生,深感自豪和光荣。其实比我们更苦的是那些没有上高中,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就到农场或者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知青,他们吃的苦受的罪难以言表,更让人扎心的是想父母、想家人的思乡之情,女孩子常常是以泪洗面。

可可托海矿区首届高中班毕业留念

可可托海矿区首届高中第三团支部合影

再说说我们的甜蜜和幸福。我们学生时代的理想很现实,想着就是毕业后到农场接受再教育,然后当工人或者参军。我们没有学习压力,没有什么中考、高考,考试也多半是开卷。六十分万岁,只要考试及格了父母就不会责骂。说起来我们是高中生,其实是徒有其名,我们上高中时学制是两年,那时提倡的是教育要和工农相结合,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高中四个班分为医护班、电工班、地质测量班、农机班。我们班是医护班,每学期在医院实习就要两三个月时间,本来学期就短再加上实习还有时不时的劳动,所以真正上课的时间很少。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的文化水平。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受害最深的是我们这一代。好在我们这代人有那种不怕苦和累、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精神,我们努力追赶,有机会就参加各类补习班,废寝忘食、埋头苦读,努力把失去的补回来,虽然我们真正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但考上中专、技校,考上各类成人大专甚至是本科的不在少数。别看我们基础差但在班级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因为我们种过地、做过工,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参加工作后我们几乎都成为单位的骨干,有的还担任企业的领导。我们这一代有担当,有作为!

小时候我们的日子那叫一个苦呀!吃的是百分之六、七十的杂粮,包谷面糊糊、包谷面发糕、高粱米的米饭几乎成了我们的主食。虽然也能吃饱,但那口感真是难以下咽,而且还缺乏营养。我们几乎没有零食可吃,我们没吃过香蕉橘子,甚至都没有见过。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美食,漫山遍野的老鸹蒜,酸果果,喀里咔(野生黑加仑),野桑葚,野草莓等等,这些可都是野生的天然绿色食品,味道美极了。我们没有游戏机,但我们打髀石,打尜尜,夏天下河洗澡、摸鱼,冬天滑冰刀、滑爬犁。女孩子跳皮筋,打沙包。广阔的大自然任凭我们疯、我们野。

小时候我们的友谊是纯洁的,感情是真挚的。不管是谁,只要爸妈给一毛钱,我们都会在上学路过贸易公司(当时我们把商店就叫贸易公司)时买水果糖,记得当时一毛钱可以买七块水果糖,大家每人一块分着吃。单位分西瓜装模作样的帮忙卸车,借机偷一个抱到厂房后面吃,馋的恨不得连瓜皮都吃了。

我们最喜欢的娱乐就是看电影,《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看十遍二十遍都看不够。买电影票,钱不够就想办法混,一张票手捏紧让检票员撕个边,进去后从门缝递出来又进一个,这样有票没票的都混进去了。等到最后一个混进来大家围在一起高兴地跳。小时候我们身上穿的全是大补丁小补丁的衣服,每到过年才能穿一件新衣服,弟妹们有时还穿不上,把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改一改再穿。等稍大一点穿父母单位发的皮大衣、大头鞋,那就算是最时髦的服装了。

弹指一挥数十载,我们这代人已经步入老年。但我深知今天的你、我、他(她)肯定比明天美、比明天帅。我们要放平心态,放飞梦想,笑看世界,乐对人生!搭乘科技发展的高速车、享受科技带来的新成果,我们要常聚会,多交流,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回顾几十年走过的布满坎坷,写满沧桑之路。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这代人无愧于家庭,无愧于企业,无愧于社会!

原标题:《可可托海 | 时光里的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加载中
    • 美股持续暴跌,纳指跌入熊市
    • 贸发会议警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 反腐深入舞蹈领域:三人同日落马
    • 美联储主席: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更为持久,谈论何为合适的货币政策路径为时尚早
    • 滁州交警:轿车遭货车追尾碰撞起火,驾乘人员及时避险无人伤亡
    •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特有树种是
    • 被誉为地球之肺,位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雨林是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