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岁“OD”“10t” 致死?青少年药物滥用“黑话”需警惕!

2025-03-20 09: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凌晨3点,某境外聊天软件群组里,一条消息突然弹出:“第一次OD,吃了15t小美,现在手抖得打不了字怎么办?”群内迅速刷屏:“快催吐!”“别喝水,会加速吸收!”——这不是网络急救课堂,而是一个名为“OD互助会”的灰色社群。在这里,“OD”不是医疗术语,而是青少年圈层中隐秘的死亡游戏。

“OD圈”黑话词典

如果你看到这些暗语,请立即警惕:

“OD”:过量服药(Overdose缩写),核心玩法是挑战药物剂量极限;

“T”:药片单位(Tablet缩写),10t=10片;

“小美”:右美沙芬止咳药,20片即可致幻;

“多多”:曲马多镇痛药,5片引发癫痫;

“快乐水”:含地芬诺酯的止泻药,兑饮料服用。

某高校心理咨询师透露,2023年接诊的32例药物滥用学生中,87%首次接触渠道正是这些“神秘术语社群”。青少年通过加密语言构建封闭圈子,用“小白”“进阶”“大神”划分等级,形成扭曲的“挑战文化”。

需注意这些常用药

真实案例:17岁女生小琳为备考“每天吞6片右美沙芬提神”,三个月后出现记忆断层、尿失禁,CT显示脑白质损伤不可逆。

高危药物滥用后果成瘾周期右美沙芬认知功能退化、呼吸衰竭2周曲马多癫痫发作、急性肝坏死10天依托咪酯心搏骤停、喷射性呕吐3次

国家禁毒实验室数据显示,2023年查获的止咳药水中,78%含有超标准10倍的致幻成分。更可怕的是,黑市将依托咪酯与电子烟结合,制成“上头电子烟”,直接通过校园周边奶茶店渗透。

家长必学的“技能”

手机筛查:检查是否安装Telegram、Discord等境外聊天软件;

账单监控:突然增多的药店消费、异常快递需警惕;

躯体信号:瞳孔持续放大、手指震颤、反复鼻出血;

暗语测试:故意提起“OD”“小美”观察孩子反应;

应急处理: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10,勿盲目催吐。

这些行为是犯罪

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明确规定:

非法销售右美沙芬最高判15年有期徒刑;

组织“OD群”涉嫌教唆吸毒罪;

快递公司违规寄送精神药品将吊销执照。

原标题:《12岁“OD”“10t” 致死?青少年药物滥用“黑话”需警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