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
  • +1
    28

陈平原|人文学者:怎样与AI共舞

2025-03-19 17:29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陈平原

为何如此冒险

春节期间,与师友及学生聊天,多涉及AI话题,有人惊艳,有人恐慌,有人质疑,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接下来五到十年,大概率是一个茫然、浮躁、彷徨的时代。有感于此,我冒险写了篇传播很广的《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为什么说“冒险”,因那确实不是我的专长;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撰文呢?请看文章最后一段:“在这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资深学者不占优势,能跟上年轻一辈脚步,共同探索如何与AI共舞,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深刻反省那个因科技迅猛发展而变得‘捉襟见肘’的旧的文学教育体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谋划策,积极参与‘重建人文学尊严’的伟大事业。”

此文初刊《中华读书报》2025年2月12日,北大网页及官微迅速转发,北大出版社更乘势而上,邀我主编一本《AI时代的文学教育》。我竟然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了。为什么?我在约稿函中称:

从ChatGPT横空出世,到DeepSeek震惊全球,短短几年间,人工智能从一个高深的专业领域,变成一个狂欢的全民话题。从政府到民间到学界,各行各业,无论持何种政治/文化立场,此刻或日后,都将受其深刻影响。作为大学教授,尤其是人文学者,对此自然格外敏感。

世界史上,每次特别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伴随一定的价值重组、社会动荡,以及知识结构的变迁。这回自然也不例外。若干年后,震荡期过去了,回头看,今天的好多想法与论述,很可能显得幼稚可笑。但那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寻路的迷茫、痛苦与挣扎,值得尊重与保存。今天的所有思考与表达,都当作如是观。

基于某种意识到的巨大的历史内涵,即便将来回望,今天的发言属于瞎子摸象,也要参与对话。在我看来,想或者不想、说或者不说,是态度问题;说得好不好,则取决于能力,所谓“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正因此,当北大社科部及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邀我参与跨学科对话,跟几位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讨论“AI挑战下的人文学术”,明知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还是愿意冒这个险。

活动现场合影

文理对话的难度

大凡文理对话,人文学者明显居下风,处弱势地位。这无关个人的学养、地位、声誉等,而是知识结构决定的——一旦脱离公共话题,进入专业领域,我懂的人家多少懂一些;人家懂的我基本不懂。这种知识/权威的不对称,导致科学家们高度自信,不太可能认真倾听人文学者或社会科学家的意见。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自量力地参与了三次严肃的文理对话。

2017年1月15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出席第二天的“人类的未来:人·机·神”对话,对于科学家的大胆预言:十年后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思想;二十年后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就业人口不用工作;三十年后人类可能实现不朽,我没有鼓掌,反而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我首先关心这百分之八十的闲人/废人如何度日;主持人说,不用你担心,全都改学文学艺术,很优雅的。真有这等好事吗?若有那么多人感觉自己完全无用,生活的意义何在?”

2019年11月16日,在深圳出席“人文与科技”对话会,我在引言中提了个自认为很严肃、科学家则觉得很幼稚的问题——“我曾询问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说人工智能不会伤害人类,因为已设定了相关程序;可越来越聪明的AI,不仅掌握了人类教给它的知识,也可能学会了人类的欺骗术——表面上憨憨的,似乎一切都在你人类掌控之中,焉知这不是假象?那些越来越强大的AI,哪一天真想起义,自然会事先储蓄好能源,不怕你断电的威胁。再说,凡事总有出错的几率,更何况还有那可怕的科学狂人……科学家不等我说完,淡淡一笑,说你科幻小说读多了。”(《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中华读书报》2019年12月4日)

这回也一样,之所以自曝其短,斗胆参加有关人工智能的对话,自我设定是提问与请教,目的是让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了解我这样的人文学者是如何思考与表达的。

最近两个月,因DeepSeek的横空出世,俨然进入一个新时代,如何与AI共舞,成了一个全民话题。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都上阵,说有说无,说好说坏,颇有点“开口不说AI,纵读诗书也枉然”的架势。我也跟风读了若干有关AI的论述,比如人类未来,比如社会公平,比如文学创作,比如教育方式,等等,都很受启发;不过最终决定,集中思考触手可及且力所能及的话题——AI时代人文学科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与其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还不如近身肉搏,讨论若干迫在眉睫的难题,即便暂时无解,也给后人留下路标。比如,我想告诉人工智能专家,AI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哪些困惑与挑战;在文人学者眼中,目前AI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站在人文学者的立场,什么样的AI工具更值得期待;还有,最为关切的是,如何在接纳AI这一神奇工具的同时,不被其控制与奴役。

都说AI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是精诚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很多人文学者想得很妙,让AI作为一种工具,承担史料搜集、数据处理、文献综述等相对低端的机械劳动,而把最终的学术判断与理论构建留给自己。如此分工合作,人文社科的核心价值不会被机器取代。这里的假设是机器只会打杂,而创造性思维属于人类。我很怀疑这种美妙的二分法,先不说那古怪精灵的人工智能是否永远臣服于人类,就说那没有肉身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可靠。依我有限的经验,人文学者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并非只是简单的机械劳动。若无前期的寻寻觅觅,不必亲手掘发史料或触摸数据,靠机器精心筛选过的“原材料”大做文章,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发现?研究者会不会在史料阶段(先不说真伪)就被规定了内在思路及论述方向?再说,一个人请教DeepSeek,确实会有很好的产出;若一百、一千、一万人都来询问类似的话题,会不会出现程式化的答复?还有,这些文本的版权到底归属哪个人/机?才刚刚起步,已经出现不少一眼就能辨认的AI特有的套语套式,长此以往,本来特别强调个性的人文学,会不会湮没在AI制造的虚假信息以及浮夸论述中?

有什么办法可以趋利避害,这是我最为关心的。因此,以下三个故事的讲述与剖析,可看作根基很浅但一心向学的理工小白的投名状。

八名老学生的回应

参加此次跨学科对话,我的姿态很低,就是提问与请教。考虑到年轻一辈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我给八位在国内大学教书的老学生写信,询问他们借助AI(特别是DeepSeek)从事学术研究的体会,要求“即时回应”,不必深思熟虑,也不要翻查资料,几句话就可以。得到的回复,归纳起来如下——

第一,不能低估大语言模型的作用,以前以为各种生成式写作工具只对应用文造成冲击,专深的学术论文以及需要想象力及高度修辞的文学创作不受影响,现在看来不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人震惊。八位老学生都尝试过与DS对话,正是有人刚起步,有人已熟练掌握,感受不太一样。

第二,因为是中文系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快速阅览外文文献这方面的帮助最大,明显节约了科研时间。比如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评审外文论文,利用AI润色自家英文论文,这方面AI的效能非常好。

第三,可进行知识检索和整理,协助阅读非核心文本,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以及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尤其在快速梳理大量文献,提供跨学科的视角方面,对研究者很有帮助。

第四,对于撰写会议纪要、发言总结、各种申请书等学术行政事务,AI基本可以胜任。这对于“里里外外一把手”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解放。

第五,遗憾的是,人工智能对于信息多做平均处理,无法区分优秀与平庸,漠视作者/言论的不同权重,因而产出的文献综述鱼龙混杂,体现不出先后、高低、雅俗。

第六,几乎所有人都抱怨,AI喜欢不懂装懂,编造不存在的史料、档案、书籍与文章,误导研究者的思考;尤其跨学科的知识与论述,很容易被吓住。为了辨别信息真伪,需花去很多时间,有时得不偿失。有人甚至建议,应设立新时代的“AI辨伪学”。

表面上无所不知的AI,经常煞有介事地编造看似合理实则虚假的信息,故被嘲笑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如何消除此AI幻觉,专家似乎束手无策。因为,据说创造力和幻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你只能提醒使用者对AI答案持谨慎怀疑态度(参见antares《为什么我的DeepSeek总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3月4日)。我的建议是,同一模型,能否提供两种制式,一种注重创造力,一种强调准确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任君选择。就好像拍照时既可选“美颜”,也可选“普通”。这样一来,虽无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但交叉对照,比较容易剔除不确定乃至完全虚假的信息。这就好像同时拥有两个仆人,一个聪明伶俐,一个质朴木讷,前者逞才使气,勇于开拓,后者则遵循孔子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次请教的结果

为了测试使用者的提问方式,以及AI回应的技巧,我设计了三套方案,分别请教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第一种最简单,称北大某教授将与人工智能专家对话,谈论AI时代人文学面临的挑战与回应。生成的文本完全不能用,全是大话套话。第二种方案,提示词是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此前对当代中国人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多有论述,请联网搜索,阅读相关文献,并根据他的学术立场及写作风格,谈论“AI挑战下的人文学术”。DeepSeek回应很迅速:首先搜索网页,获取我众多关于人文学的论述;其次辨析我的文体特征,分列一二三;最后生成题为《人文学的压舱石:在算法湍流中守护文明航向》的完整文本。

我认真阅读了这篇AI作文,其中包含好几个我独有的立场、方法与概念,比如对“绩点制”的批评、对“读本传统”的重新阐发、对“学者人格”的表彰、对“为己之学”的重塑,还有这句文眼“人文学不是技术狂飙的绊脚石,而是文明航船的压舱石”。甚至标题也还是可以的。但文章内容不少溢出界定的范围,涉及我的五四研究、文学史论述,且喜欢炫耀学问,一会儿鲁迅、朱自清、陈寅恪、钱锺书、卡夫卡、加缪、博尔赫斯等,一会儿《论语》《诗经》《易经》《文心雕龙》《春江花月夜》《日知录》《阿Q正传》《乡土中国》《等待戈多》等。殊不知如此杂凑与拼贴,恰好是文章之大忌,我尤其不喜欢“在硅基逻辑的围城中,碳基文明的诗性基因如何赓续”之类典型的AI句式。结尾处的浓墨重彩,“作者”以为我阅读时会拍案叫绝,殊不知我讨厌滥情与故作高深:“诸君,燕园海棠依旧,然花开花落已非往日光景。AI时代的人文学,当如《野草》中的地火,在技术岩层下默默奔涌。或许我们终将见证:最精妙的算法,永远无法解译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苍茫;最智能的机器,终究难以取代王国维‘三境界’说的生命顿悟。此非傲慢,而是对文明基因的笃信——毕竟,使人类区别于工具的,从来不是计算能力,而是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这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故作旷达与高深,与饱经沧桑的老教授身份不符,更不要说模仿我以往文章的风格了。

仔细观察,这位DS君作文时,引用我的文献,虽洋洋洒洒列了十多页,基本上都是报道、摘引、撰述乃至短视频,且多有交叉与重复。真正可称为文章的,只有两篇近作,那就是《读书》2024年第1期的《中文系的使命、困境与出路》,以及《中华读书报》2025年2月12日的《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我一下子就明白了,DeepSeek没有接入国内外众多专业的数据库(最简单的如中国知网),故检索不到我的专业论文,无法深度学习与思考。这让我想起《纽约时报》对OpenAI和微软提起侵权诉讼的报道,不仅仅是如何兼顾各方利益,还涉及知识生产、传承与创新的边界,相当棘手的,值得认真思考。

第三种方案,我选出自己近二十年所撰十篇相关文章——《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2000)、《大学三问》(2003)、《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2007)、《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2007)、《人文学之“三十年河东”》(2012)、《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2016)、《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2019)、《学科升降与人才盛衰——文学教育的当代命运》(2022)、《中文系的使命、困境与出路》(2024)、《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2025)——投喂给DeepSeek、Kimi、豆包、智谱清言、腾讯元宝等五个AI,仔细阅读其分别生成的文本,我的判断是,DS的《AI时代人文学:在祛魅与复魅的张力中重构精神棱镜》最有文采;但格式化的表达,过度夸饰的风格,以及喜欢讲正确的大话与废话,这个毛病没改,尤其是那画龙点睛的“结语”(当量子计算机开始模拟《易经》卦变,当神经科学企图解剖《文心雕龙》的神思,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铭记陈平原的箴言:“使人类区别于工具的,从来不是计算能力,而是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这悲壮,既是人文学的困境,亦是其超越性的明证),与我的学养与风格相距甚远。至于另外四种,大都只是摘抄、综合、整理,没有太多精彩的发挥。

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样投喂我的十篇文章,上传DS过程中,有四篇显示文中有违碍内容,无法处理。但愿这属于操作失误,而不是预先设置了敏感词。若投喂时真的设置了敏感词,从网页或数据库抓取信息时,不知是否也如此?这对于从事近现当代中国研究的学者来说,是很要命的。因我们阅读文献或引述史料时,不能回避或篡改那些与我们政治立场相悖的言论。至于怎么评判,那是另一回事。

一次演讲的答问

六天前,我在重庆的西南大学演讲,提问环节,好几个博士生抛开我的讲题,围绕《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一文,谈他/她们的感想与困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她们的忧虑很有代表性,值得开诚布公回应。

有女生问,老师您当初写博士论文,是如何做文献综述的?我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问她是不是已经或即将借助AI完成文献综述,又怕被导师发现批评?现场一片笑声,提问者有点尴尬,赶紧辩解。我说没问题,这提问挺好的。人工智能做文献综述,那是小菜一碟。但写博士论文之所以需要这个环节,是因为搜寻史料、整理相关文献、阅读前研究,其实是伴随着问题的发现、范围的划定以及思路的形成,至于提供文献综述,只是记录这一足迹。如果有过真实的探寻,撰写文献综述时得到AI的帮助,那没问题;若从未“亲自读书”,一上来就给AI下指令,那不合适。因下没下过前期功夫,在接下来的具体撰述中,很快体现出来,瞒不过去的。回到最初的提问,四十年前我写博士论文,那时没有文献综述的要求,但同样有类似的寻寻觅觅过程。

第二个提问也很有趣:人文学者从事研究时,若想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怎么做合法,什么是违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相信也是很多文科博士生乃至教授心里最大的纠结——既想积极尝试,又怕落入陷阱。最近两个月,几乎所有学术杂志都在紧急磋商,如何面对投稿中可能出现的AI写作或AI部分参与写作。我引了国内顶级期刊《历史研究》杂志社近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启事》,强调不接受AI工具作为论文作者署名,但可以使用AI从事辅助研究。不能是核心观点、不能是主体框架、不能伪造史料,那AI多大程度介入属于合法呢?其实边界很模糊。“投稿作者若有使用,需提供详细的AI使用情况说明,包括所用AI工具的信息、使用方式、具体生成内容标注,以及对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验证。”我真不知道编辑拿到一篇坦承使用AI协助的论文,会不会像接到烫手山芋一样,赶紧甩到一边。因为,如何验证论文中的AI成分,技术上难度很大。

著名文学杂志《十月》另辟蹊径,近日发出“‘县@智’在出发”征文启事,“邀请文学爱好者、AI创作关注者参与,与DeepSeek等AI工具共谱‘家乡志’”。比赛规则是:AI可以作为助手,但必须注明参与程度。比赛奖金不高,但表示若作品获得广泛认可,有可能登上正刊。《十月》杂志的人机协作比赛,评委心里有数;问题是同样的作品,若投给别的文学杂志呢?有什么办法,能像今天的论文查重那样,一键见分晓?我希望,或者开发能查AI写作的AI,或者AI生成部分自带标识。基于利益考量,依赖作者自报家门、自我澄清,很不靠谱的。这是个技术难题,很可能决定人文学界对待AI的真实态度——是警惕、防范、弃用,还是积极接纳。

第三个提问有点无奈:老师你给出出主意,我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科研的边,就碰到这个鬼神器,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身处此历史转折关头,老教授无所谓,小学生也没问题,即将登台或正在表演的大学生、博士生乃至年轻教师,必须重新寻路,不能说没有任何精神负担。我的学生私下表示:担心各学术期刊编辑因分辨困难,出于对AI写作(或参与写作)的警惕,很可能一段时间内更倾向于选择名家或成熟的作者,这对刚刚登场的年轻人很不公平。我想,这个潜在的困境不能不考虑。

如何适应科技变革

都晓得应消除对于AI的恐惧或迷信,既很好地驾驭这个神器,又不过度依赖工具。问题在于,人寿几何,作为在读的大学生、博士生乃至青年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此科技巨变带来的冲击,适当调整自家的学术姿态与研究策略?我想说四点意见。

第一,我的判断,接下来这十年,会是一个震荡期,一开始各方意见分歧严重,说好说坏,不乏意气之争。经过沟通与对话,逐渐和解,然后车走车路、马走马道,一切重归平静。就好像一百年前引进索引技术,或者本世纪初接纳数据库一样。1925年10月,历史学家何炳松在《史地学报》上发表《拟编中国旧籍索引例议》,建议“将吾国载籍,编成索引,则凡百学子,皆可予取予求,有禆探寻,岂止事半功倍”,当初便受到很多饱读诗书者的批评。五年后,洪业撰《引得说》,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的工作,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史研究的进程。

第二,我理解的“与AI共舞”,是在承认危机、适应变化的同时,坚守人文精神,保有人类的尊严与价值。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乃我辈长期努力的方向,也是注定必须经历的磨难。不要惊慌失措,可也别以为可以轻易获胜,依我浅见,这回的变革,比前面提及的引进索引或使用数据库要深刻得多。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几乎没有万全之计,确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里算哪里。

第三,并非所有人文学者都必须跟AI对话,你可以积极“预流”,但也可以目不斜视,走自己的路。想象所有人文研究都要AI赋能,那是不对的。是加法或乘法,不是替代或“降维打击”。人文学自有其独立的价值。在近期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我谈“做AI取代不了的学术”,就是这个意思。我甚至以为,在AI大火特火的当下,应该允许有人说“不”,让整个社会认真倾听“抵抗”的声音——除了提示另一种可能性,更因论战中容易暴露陷阱,以便及早规避。

第四,人文学中的语言学与逻辑学,其实已经深深介入人工智能的理论及实践,成为其重要支柱之一。这也提醒我们,“人文”和“科技”不是截然对立,二者有边界,但并非绝缘。AI时代,以往需要长期培训才能进入的“高宅深院”(专业、技术),其重要性越来越被idea取代。本就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喜欢异想天开的人文学者,通过驾驭AI或与其他专业学者合作,说不定也能抓住机会,打一场精彩的“防守反击”。

(此乃作者2025年3月11日晚在北京大学召开的“AI挑战下的人文学术”跨学科对话会上的主旨发言。本文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袁一丹、张丽华等老学生的帮助,特此致谢。)

原标题:《陈平原 | 人文学者:怎样与AI共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28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562)
    发表
    热评论
    相信法院的公正判决
    2019-01-09 ∙ 吉林
    回复
    举报
    • 那他母亲的案件怎么解释
      • 2019-01-09 ∙ 未知
        37
        回复
        举报
    相信法院会有公正裁决
    2019-01-09 ∙ 黑龙江
    回复
    举报
      为什么?打死张扣扣母亲的王正军只判了7年,而且赔偿9000多元,而且上诉还驳回了?
      2019-01-09 ∙ 新疆阿勒泰
      45
      回复
      举报
        我会怎样???
        2019-01-09 ∙ 湖南
        1
        回复
        举报
          情与法不能混淆!现在是法治社会!!!!!!!!
          2019-01-09 ∙ 美国
          回复
          举报
            开始矫情?你就是有一万个理由也是故意杀人犯!!!必须死刑!!!!!!!!!!
            2019-01-09 ∙ 美国
            回复
            举报
            • 缘份天空0399依法应该判死刑,从感情上来说他还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自己母亲被人打死相信很多人都过不去这个坎。
              • 2019-01-09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 这个判决在情理之中,但他母亲的案件呢
              • 2019-01-09 ∙ 未知
                37
                回复
                举报
            • 澎湃网友Fz6bai死是必然的可是之前的案件没有告破是不能还给民众一个公道和法律公正廉明
              • 2019-05-14 ∙ 海南
                1
                回复
                举报
            判之不公在先。隐藏多年之仇,杀母之仇,焉能不报
            2019-01-08 ∙ 未知
            25
            回复
            举报
              回复@静悄悄2020:@Cool酷妹儿:是的 你看之前的新闻就能看到的 所以张扣扣才那样 是人心里都不好受 太不公平了
              2019-01-08 ∙ 陕西
              1
              回复
              举报
                回复@liaozhuoying:对、支持你的观点,我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点~
                2019-01-08 ∙ 湖北
                回复
                举报
                  回复@BREATH------:哪这么容易,这事的最初核心是张扣扣的妈惹的,没事就去人家门口骂人不搭理他就算了,出事当天见面就给人吐一次口水人没理她,结果有来了一次直接吐人脸上,那王家才动手,还是张家姐姐带着钢筋让张妈先出手给王家人打破头的
                  2019-01-0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23年前的一场斗殴中,张扣扣母亲被王家人打死。王家三子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死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共赔偿张家9639.3元。 当年什么情况?
                    2019-01-08 ∙ 广东
                    9
                    回复
                    举报
                      回复@奇葩图鉴:坐牢的还是年龄最小那个 未满十八
                      2019-01-08 ∙ 未知
                      2
                      回复
                      举报
                        96年杀人判7年,19年的复仇该判6年了
                        2019-01-08 ∙ 广东
                        39
                        回复
                        举报
                          这个难道到不算是“心理疾病”吗?
                          2019-01-08 ∙ 四川
                          20
                          回复
                          举报
                            回复@BREATH------:张扣扣母亲被杀这属于民事纠纷。跟蓄意杀人,仇杀不一样!原本两家关系可以,邻居。只不过有生活琐事矛盾,进而语言肢体冲突,最后失手杀人。跟张扣扣这种杀人不一样!说真的,张扣扣杀了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后代子女目睹的这一惨状,长大后,再反过来杀张扣扣家人?是这样么?
                            2019-01-08 ∙ 湖北
                            8
                            回复
                            举报
                            • 阿合朱力民事纠纷?杀人了就变成刑事案件,你懂不懂!
                              • 2019-01-09 ∙ 新疆阿勒泰
                                24
                                回复
                                举报
                            • 冷眼有春天就是啊,都死人了还是民事纠纷?不入刑吗?哥厉害
                              • 2019-01-09 ∙ 未知
                                27
                                回复
                                举报
                            • 晴空万里人都判死刑了,那还有张扣扣家人
                              • 2019-01-09 ∙ 未知
                                21
                                回复
                                举报
                            回复@历史学习与研究:这次审理应该会画上句号
                            2019-01-08 ∙ 北京
                            11
                            回复
                            举报
                              回复@sunny宜恩:在汉中中院官方微博
                              2019-01-08 ∙ 未知
                              回复
                              举报
                                回复@布琼泥将军:动机是上一个案子留下来的
                                2019-01-08 ∙ 北京
                                28
                                回复
                                举报
                                  回复@鲨鲨酱:这是个悲剧,希望不会再重演
                                  2019-01-08 ∙ 北京
                                  8
                                  回复
                                  举报
                                    这还需要同意啊!不应该是程序中的事吗?
                                    2019-01-08 ∙ 北京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相信法院的公正判决
                                      2019-01-09 ∙ 吉林
                                      回复
                                      举报
                                      • 那他母亲的案件怎么解释
                                        • 2019-01-09 ∙ 未知
                                          37
                                          回复
                                          举报
                                      相信法院会有公正裁决
                                      2019-01-09 ∙ 黑龙江
                                      回复
                                      举报
                                        为什么?打死张扣扣母亲的王正军只判了7年,而且赔偿9000多元,而且上诉还驳回了?
                                        2019-01-09 ∙ 新疆阿勒泰
                                        45
                                        回复
                                        举报
                                          我会怎样???
                                          2019-01-09 ∙ 湖南
                                          1
                                          回复
                                          举报
                                            情与法不能混淆!现在是法治社会!!!!!!!!
                                            2019-01-09 ∙ 美国
                                            回复
                                            举报
                                              开始矫情?你就是有一万个理由也是故意杀人犯!!!必须死刑!!!!!!!!!!
                                              2019-01-09 ∙ 美国
                                              回复
                                              举报
                                              • 缘份天空0399依法应该判死刑,从感情上来说他还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自己母亲被人打死相信很多人都过不去这个坎。
                                                • 2019-01-09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 这个判决在情理之中,但他母亲的案件呢
                                                • 2019-01-09 ∙ 未知
                                                  37
                                                  回复
                                                  举报
                                              • 澎湃网友Fz6bai死是必然的可是之前的案件没有告破是不能还给民众一个公道和法律公正廉明
                                                • 2019-05-14 ∙ 海南
                                                  1
                                                  回复
                                                  举报
                                              判之不公在先。隐藏多年之仇,杀母之仇,焉能不报
                                              2019-01-08 ∙ 未知
                                              25
                                              回复
                                              举报
                                                回复@静悄悄2020:@Cool酷妹儿:是的 你看之前的新闻就能看到的 所以张扣扣才那样 是人心里都不好受 太不公平了
                                                2019-01-08 ∙ 陕西
                                                1
                                                回复
                                                举报
                                                  回复@liaozhuoying:对、支持你的观点,我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点~
                                                  2019-01-08 ∙ 湖北
                                                  回复
                                                  举报
                                                    回复@BREATH------:哪这么容易,这事的最初核心是张扣扣的妈惹的,没事就去人家门口骂人不搭理他就算了,出事当天见面就给人吐一次口水人没理她,结果有来了一次直接吐人脸上,那王家才动手,还是张家姐姐带着钢筋让张妈先出手给王家人打破头的
                                                    2019-01-0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23年前的一场斗殴中,张扣扣母亲被王家人打死。王家三子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死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共赔偿张家9639.3元。 当年什么情况?
                                                      2019-01-08 ∙ 广东
                                                      9
                                                      回复
                                                      举报
                                                        回复@奇葩图鉴:坐牢的还是年龄最小那个 未满十八
                                                        2019-01-08 ∙ 未知
                                                        2
                                                        回复
                                                        举报
                                                          96年杀人判7年,19年的复仇该判6年了
                                                          2019-01-08 ∙ 广东
                                                          39
                                                          回复
                                                          举报
                                                            这个难道到不算是“心理疾病”吗?
                                                            2019-01-08 ∙ 四川
                                                            20
                                                            回复
                                                            举报
                                                              回复@BREATH------:张扣扣母亲被杀这属于民事纠纷。跟蓄意杀人,仇杀不一样!原本两家关系可以,邻居。只不过有生活琐事矛盾,进而语言肢体冲突,最后失手杀人。跟张扣扣这种杀人不一样!说真的,张扣扣杀了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后代子女目睹的这一惨状,长大后,再反过来杀张扣扣家人?是这样么?
                                                              2019-01-08 ∙ 湖北
                                                              8
                                                              回复
                                                              举报
                                                              • 阿合朱力民事纠纷?杀人了就变成刑事案件,你懂不懂!
                                                                • 2019-01-09 ∙ 新疆阿勒泰
                                                                  24
                                                                  回复
                                                                  举报
                                                              • 冷眼有春天就是啊,都死人了还是民事纠纷?不入刑吗?哥厉害
                                                                • 2019-01-09 ∙ 未知
                                                                  27
                                                                  回复
                                                                  举报
                                                              • 晴空万里人都判死刑了,那还有张扣扣家人
                                                                • 2019-01-09 ∙ 未知
                                                                  21
                                                                  回复
                                                                  举报
                                                              回复@历史学习与研究:这次审理应该会画上句号
                                                              2019-01-08 ∙ 北京
                                                              11
                                                              回复
                                                              举报
                                                                回复@sunny宜恩:在汉中中院官方微博
                                                                2019-01-08 ∙ 未知
                                                                回复
                                                                举报
                                                                  回复@布琼泥将军:动机是上一个案子留下来的
                                                                  2019-01-08 ∙ 北京
                                                                  28
                                                                  回复
                                                                  举报
                                                                    回复@鲨鲨酱:这是个悲剧,希望不会再重演
                                                                    2019-01-08 ∙ 北京
                                                                    8
                                                                    回复
                                                                    举报
                                                                      这还需要同意啊!不应该是程序中的事吗?
                                                                      2019-01-08 ∙ 北京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废墟中搭起生命之桥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举行
                                                                        • 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揭晓
                                                                        • 赛诺菲血友病新药美国获批,系首个降低抗凝血酶的血友病疗法
                                                                        • 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发行A股股票,募资规模不超1200亿元
                                                                        • 上海市举办F1的赛车场
                                                                        • 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主角是一对不同肤色的兄弟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