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立下“军令状”:今年70%以上居住区垃圾分类实效达标
为全面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抓紧抓实办好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再出重磅举措。
2月26日,中国上海网发布《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对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进行具体部署。
今年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实施意见》对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工作下了“军令状”,提出三大目标。
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基本成型。全市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
二是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8000个、中转站170座。全市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21000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5520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3300吨。
三是《条例》贯彻实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前不久,《条例》已正式全文公布,《实施意见》提出,要成立10支志愿者队伍,举办100场宣传活动,覆盖约5800个居(村)委,发放800余万份宣传海报及资料,确保人人知晓。
6月前落实《条例》配套政策
眼下,距离7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只剩下四个多月。《实施意见》要求,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必须加快制订或修订,在6月1日前完成,并与《条例》同步施行。
其中主要涉及两类配套文件。一类是主管部门负责的,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不分类、不收运”操作规程等等。
另一类则是需要协同推进的。比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宾馆、餐饮服务单位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快递业的绿色包装标准,菜场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置标准等等。
加快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纵观《条例》,对生活垃圾的管理范畴已延伸到两端,涵盖生活垃圾管理全链条。此次,《实施意见》同样要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
在推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原则,拓展绿色账户可回收物管理功能,将各区可回收物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同时,鼓励社会第三方再生资源企业将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可回收物信息统计科学化。
关于提升分类收运能力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完成规范的湿垃圾车辆配置900余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17辆,干垃圾车辆标识全面规范。提高分类中转能力,加强中转环节分类标识的规范性检查。
此外,《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末端处理能力。2019年,上海有多个末端处置项目处于建设状态,必须加快推进。到年底,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达到5050吨/日。
执法检查要跟上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执法监督工作。
依托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系统,规范收集运输行为,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同时,加强对中转环节的湿垃圾品质、运输环节混装监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可回收物集散场的质量检查。
《条例》对一次性物品的提供和使用有明确规定,也设置了相应罚则。《实施意见》要求开展系列执法行动,针对旅馆经营单位、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共机构一次性物品提供和使用,细化违法行为处罚程序,统一处罚裁量基准,统筹部署垃圾分类、餐厨垃圾等专项执法行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
《实施意见》还要求,要加强对在本市经营的快递业指导,提高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同时,加大净菜上市在标准化菜场和生鲜超市、大型超市等场所的推进力度。排摸本市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现状,落实新建和已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的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套工作。
附:《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点击查看全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