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胰腺脂肪变性:当脂肪悄悄“入侵”胰腺
胰腺,这个深藏在我们腹腔深处的不显眼器官,却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和调节血糖水平。然而,当脂肪悄悄“入侵”胰腺时,一种被称为胰腺脂肪变性的病理状态便悄然发生。
胰腺脂肪变性,又称胰腺脂肪浸润,是指正常胰腺组织被脂肪细胞异常取代的现象。这种病变类似于“脂肪肝”,但发生在胰腺中。当脂肪在胰腺内过度沉积时,可能影响胰腺的外分泌(消化酶分泌)和内分泌(胰岛素分泌)功能,甚至诱发其他代谢性疾病。
TOP 01
为什么会发生胰腺脂肪变性?
1.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肥胖是主要诱因之一。脂肪组织过多会释放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能沉积在胰腺细胞中,导致脂肪变性。
2.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会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胰腺的脂肪暴露风险;反过来,胰腺脂肪沉积可能进一步损害胰岛B细胞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3. 长期高脂饮食
过量摄入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会加重胰腺代谢负担,促进脂肪堆积。
4. 酒精与药物
长期酗酒或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可能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诱发脂肪沉积。
5. 遗传与衰老
部分人群因基因易感性或年龄增长,胰腺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脂肪变性。
TOP 02
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胰腺脂肪变性早期通常无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
消化不良:脂肪酶分泌减少,导致腹胀、脂肪泻(粪便油腻、浮起)。
血糖异常:胰岛素分泌受损,可能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或糖尿病。
上腹隐痛:少数患者可能因胰腺炎症反应出现轻微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因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偶然确诊。
TOP 03
如何诊断?
1. 影像学检查
超声:经济便捷,但灵敏度较低,可能漏诊轻度病变。
CT/MRI:可清晰显示胰腺脂肪浸润程度,MRI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技术更为精准。
超声内镜(EUS):对早期病变敏感度高,但属于有创检查。
2. 血液检查
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胰腺酶(如淀粉酶、脂肪酶),评估代谢状态及胰腺功能。
TOP 04
如何治疗与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核心是逆转诱因和保护胰腺功能:
1. 活方式干预
减重:体重下降5%~10%可显著减少胰腺脂肪沉积。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如肥肉、奶油)和精制糖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
规律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 控制代谢性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或降脂药。
3. 戒酒与谨慎用药
避免酒精伤害,慎用可能损伤胰腺的药物(需遵医嘱)。
TOP 05
警惕并发症
长期未干预的胰腺脂肪变性可能导致:
胰腺炎:脂肪堆积可能诱发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风险增加。
胰腺癌:部分研究表明,脂肪变性可能与胰腺癌风险升高相关。
胰腺脂肪变性是代谢异常在胰腺的“警示信号”,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早期症状隐匿,但通过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和规律运动,多数患者可有效逆转病变。定期体检(尤其关注血糖和腹部影像学)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