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 +1
    1

45岁,我领到了第一笔退休金

2025-03-11 16:38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昼 极昼工作室

文 | 亚纪

编辑 | 王珊瑚

为了提前退休

我和以前的单位上了劳动仲裁庭

拿到退休证之前,我一直是忐忑的。从今年1月1日开始,因重大疾病申请提前退休已经无法实现。我差不多去年12月17日才交上去,毕竟是卡着时间办的,马上又要过元旦,人家迟一天或者早一天交上去,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今年2月收到第一笔退休金,我成了第一批提前退休的80后。

(注: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各地区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和退职政策停止执行。因重疾提前退休成为历史,改为发放病残津贴。)

提前退休,我从去年2月就开始计划了。4月从公司离职,在户口所在的社区申请。社区介绍,满足15年以上社保缴纳记录和重大疾病的条件,我需要准备档案材料,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我之前领过失业金,还要先退失业金等等,才能办退休。

其实没想到,流程挺复杂的,我办了整整一年。因为档案一直在自己手里,申请入档就等了半年;我以往的工作经历里,有两段社保断缴的空白,要去找原来的单位补材料。第一家是国字头的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小,人情味浓,很快就办好了。过去单位的同事已经变成了主任,我还看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单——2002年,九百多块。

最折磨的是第二份断缴的工作,现在的负责人说不认识我,我试图讲人情,找好几波人转述困难,没有用。离职之后,那里一把手都换了好几波,我能理解,但我得想办法往下推。翻箱倒柜在家里找到08年为了出国开的工作证明,去劳动仲裁庭证明了我和单位的劳动关系。

一直到11月国家出新政策,2025年不再有提前退休,断缴的社保还没有补上。怕办不了了,我把情绪当“武器”,“杀气腾腾”地给领导写了信控诉,给原单位打电话,大晚上拖着病体杀到门口,说不交就不走了。终于在12月10日,花了一万五,我补上了断缴的社保。

从去年4月失业,我一直在家带娃和休养身体。等通知的状态是很让人难受的,也无法知道最后成不成功,常常坐着坐着就悲从中来,心情低落抑郁,这种体验之前是很少的。我离职前在大厂的工作是即时回报——每天要写日报,每周要写周报,把任务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但处理这种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时,就没办法了。

提前退休之前,我研究过FIRE生活。(注: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是一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的生活理念和财务规划策略。)把一年的消费额乘以25,就是25年,这笔钱每年4%的收益能覆盖每年的支出,这样算一下就知道你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我不怎么被消费主义影响,一个月五六千绰绰有余了。从大厂离职的赔偿金,加上提前退休的退休金,进第一家大厂十多年,股票到现在都没有卖,已经翻了三十多倍,这也是我退休的底气。

拿到退休证之后,我和家人去云南住了一段时间。身体状况和气候有很大关系,围绕着阳光、气候,我会做一些迁徙。春天的时候回江苏老家,秋高气爽肯定是北京气候最好了,冬天和夏天可能会去云南,相当于候鸟养老人群。

最近在云南,每天早上起来吃早餐,背会儿单词,然后买菜做饭,散步。我英语一直不好,还是想把它学好,以前可能定计划来个事儿就黄了,现在生活规律了,就可以执行了。我是一个不会让自己停下来的人,工作的时候是这样,离职在家也在不断汲取信息。

(退休的感受)其实还好,退休之前的工作状态,本身就在甩手了,只能花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在工作上。我有一个二十人的小团队,自己承担的工作相对较少,只要做好把关和指导就行。现在没有太大(心态上的)变化,无非是我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了。

自从生了重疾之后,对自己的要求就不可能严格了。疾病是很可怕的东西,我是完全没有力量跟它搏斗的,只能顺应它、拜服于它。退休之后首先关注的肯定是我的身体,尽量多活几年,多领几年退休金。

●云南苍山洱海 资料图 IC photo

那次优化,留下的五个员工

都是因为怀孕或哺乳期

2021年查出重疾的时候,我在一家大厂工作,(疾病)不能让自己有压力,不能让自己疲劳,我知道工作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了。当时我的团队也处于比较风雨飘摇的状态,要和别的团队合并,可能被咔嚓掉,你不知道从治疗期回来的时候,你的汇报对象是谁。还有半年我的合同就要谈续约,可不敢赌。

我选择瞒着公司,只请了事假,把手术做了,七天后就回到了岗位。肯定来不及恢复,回去上班那天我肚子上缠着纱布,不能站着,只能躺着,我就把工椅调成30度倾斜的角度,别人问,我就说做了个小手术。我下面还管着二三十个人,可能职场经验丰富一点,知道怎么不在海里淹死。

这是理性判断(的结果)。我是一个钝感很强的人,查出重疾之后别说哭,眉头都没皱过。这是对我最有利的选择,就这么去做了。本身状态不对,能在大厂苟这么长时间其实也算幸运。

你知道,大厂不可能养闲人的。我在两家大厂工作过十几年,负责内容方面的工作。从疫情前一两年,内容行业开始紧缩,第一家大厂在竞争压力之下,不停地调整,不停地换领导,我在那里的最后三年换了11个汇报对象。第二家,两个月就要做一次汇报,看你的目标完成了没有。目标不停地换,这俩月可能是美誉度,下个月可能又变成了活跃度。

这是一个表象,你汇报的层级也在下降,从老板,到总经理,到高级总监,到总监。压力其实不小,适应新的领导比重新找一份工作还难,你们之间是没有信任关系的。它是通过这样的节奏,把不适应的人甩出去,你停不下来的。

我经历过两次裁员。第一次,我手下二三十个人中,最后剩下五个,都是因为怀孕或者哺乳期留下来的。我至今忘不了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女下属把我叫到小办公室说,“哥,突然我就二胎了”。我由衷地替她感到高兴,因为大厂裁员是有比例的,熬过这一波,可能就熬过了三年或者五年。

我就明白了,她不需要保护了,我可以把她放在一个容易被淘汰的团队里。需要保护的人,我可能把他安排在被裁掉可能性比较小的团队里,就能多救一个人。工作不好找,我希望他们更多留下来。

跳槽去第二家大厂,我没有找在那里工作的朋友推荐,而是猎头来找我进去的。那时候已经查出来重疾了,这个身体状态去找别人是不道德的。我觉得要对朋友(的背书)负责,但你不能拼命工作了,可能拿不到期待的结果。

(习惯很拼的工作方式)可能因为我是做记者出身,当时在媒体的时候,都市报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可能一个突发事件,十来家媒体都派人采访,第二天稿子要见报,最重要的是拿结果,不管什么方式,最后要把稿子拿回来。

技术的发展也让人的价值降低了。现在推荐技术非常成熟,不需要人对内容做判断就能推给用户。一个简单的推荐方法,比如我把这条内容先推给10个用户,里面有5个人点了,说明有吸引力,再继续推更大的范围。我们原来做质检,现在只能做审核了。

在第二家大厂尤其明显,有时候你要对平级汇报,这个人可能因为做了一个产品功效很好,咔嚓就被提拔上来了,可能是90后,比你年轻,完全不懂内容也毫无兴趣,这种沟通汇报是比较难受的。

从第二家大厂离职也是一样,团队收缩合并,逐渐被优化掉,下面的人减半再减半,给你定一个不合理的目标,完不成。最后一次考核,给我打的绩效不好,正好我也不满意,那就走了。

其实我也可以找朋友转岗,但个人还是有点清高,不愿意被认为是软弱或者求饶。我的状态不可能那么卖命干活了,如果做不到这么大努力付出的话,只能拿到一个普通的薪酬,我干嘛不退休?做这个决定,还是会有解脱了的心情。

●资料图:地铁站台上的中年男人。IC photo

我已经把所有的密码都写给妻子了

大家聊得比较多的“大厂危机”,我认识一些同龄的同事,因为各种原因在经历。

有一个同事也是媒体出身,后来进了大厂,负责教育条线的内容,后来公司整个教育条线都被砍掉了,他怎么可能留下来?工作也不好找,就转去做审核了,可能原本年薪有上百万,现在十几二十万。

我没有经历这样的危机,算是达到普通人能达到的、比较好的状态了。我是80年出生的,还是吃到了时代红利——09年进入互联网行业,15年进入移动互联网,这几个红利都赶上了。买房买得早,房贷基本还完了,我们整个青年期还是处于向上的阶段。

退休之后,我开始做自媒体账号,有很多内容和我的经历相关,提前退休、大厂失业、在昆明的生活、80后和时代的关联等等。在这里我不太包装自己,其实有一个比较伤感的理由,就是想给孩子留一些父亲的记忆。我有一个女儿,年纪还很小,可能她长大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生孩子也是生病之后的决定,重疾不知道会不会复发,如果我不在了,不希望父母太伤心。

专门开了个小号,就是不想被发现,我还设置了不推荐给手机通讯录的朋友和微信好友。我退休、离开没有跟朋友讲,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不需要太多朋友,慎独。还是被发现了,前一阵有好多人来说,看到你视频才知道你走了,啥时候走的?还有人来关心我的身体。

●肝师傅的视频截图 图源网络

一个认识二十多年的前同行朋友转了我的视频,他也是离开媒体行业,去了大厂,后来回家做农产品了,卖得还挺好的。我们的经历差不多,还是有些感慨的,说白了,本来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是社会中坚,但是已经在谈退休了。

对于未来,我没有太多经济上的压力。一个孩子就够了,我给她买了重疾险。这源于我的风险意识,生病之前,我就给自己买了四份重疾险,也拿到许多赔偿。教育方面我比较佛系,从小没上过什么补习班,我也没觉得这个事有很强的必要性,读公立学校其实花不了太多钱,就希望她养成阅读的习惯,平平安安过一生就行了。

至于我自己的身体,是留了一些治疗经费的。退休之后的医疗报销比例是90%,我觉得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治疗,假设还要花上百万,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生命状态了,这个事就没有价值了。

第一次做手术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所有的密码都写给妻子了,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交代的)。我想过离开去别的城市之前,拍一个视频,把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都拍一拍,作为告别。

原标题:《45岁,我领到了第一笔退休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00)
    发表
    热评论
    婚姻自由,结婚理由,离婚也自由。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2017-08-20 ∙ 辽宁
    回复
    举报
      1 不要因为暴力裹上了家庭的外衣,它就不是暴力 2 婚姻法应该加大对出轨方的利益惩罚制度,让出轨的成本更高 3 新婚姻法对女人的保护越来越低,如果离婚,男方不仅要付费供养孩子,还要一并供养养孩子的全职妈妈
      2017-07-24 ∙ 广东
      2
      回复
      举报
        家事审判改革的目的在于“治愈家庭”,家事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现在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太"嫩",缺乏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别说“治愈家庭”,“一判了之”有的也可能判不好。有一个案例,丈夫头颅手术后残废了,其妻告丈夫阳痿要离婚,声称"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官居然支持那女的诉求,说那男的生病也是一种错。判离婚。如果男的脑手术残废前阳痿,女的要离婚"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官支持女的无可厚非,可男的脑手术残废后阳痿,女的要"追求幸福的权利"离婚,成立吗?这分明是家庭遗弃,可法官说了算。
        2017-07-24 ∙ 浙江
        回复
        举报
        • 天安门上太阳升我觉得法官判案确实没错 也许和传统道德观念背离 但是女性的确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凭什么让一个有正常需求的人独守空房?
          • 2017-07-24 ∙ 湖南
            5
            回复
            举报
        • 五针松回复天安门上太阳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用法律支撑外,得靠道德观念维系。过分追求个体私权,这就是法律要调整的事,婚姻有契约的意义。
          • 2017-07-27 ∙ 浙江
            回复
            举报
        难道不能参考国外的吗
        2017-07-24 ∙ 未知
        回复
        举报
          家暴伤害除外
          2017-07-24 ∙ 上海
          回复
          举报
            制度改革,一切都还在摸索中。法理与人情矛盾难解,希望能有最理性的平衡。
            2017-07-24 ∙ 山东
            回复
            举报
              法官并非当事人,法官应该想一想如果庭上离婚的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做,如果是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冷静期呢,
              2017-07-24 ∙ 四川
              3
              回复
              举报
                一般要离婚的基本都是不得已才离婚的,冷静期有用吗,况且很多离婚的原因是当事人一方犯了难以原谅的错,法律还是冰冷的,结婚,离婚
                2017-07-24 ∙ 四川
                14
                回复
                举报
                  现代婚姻很多都是经济组合,属于打扮的多,婚姻法逐渐被弱化
                  2017-07-24 ∙ 未知
                  回复
                  举报
                    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2017-07-24 ∙ 山东
                    4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婚姻自由,结婚理由,离婚也自由。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2017-08-20 ∙ 辽宁
                      回复
                      举报
                        1 不要因为暴力裹上了家庭的外衣,它就不是暴力 2 婚姻法应该加大对出轨方的利益惩罚制度,让出轨的成本更高 3 新婚姻法对女人的保护越来越低,如果离婚,男方不仅要付费供养孩子,还要一并供养养孩子的全职妈妈
                        2017-07-24 ∙ 广东
                        2
                        回复
                        举报
                          家事审判改革的目的在于“治愈家庭”,家事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现在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太"嫩",缺乏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别说“治愈家庭”,“一判了之”有的也可能判不好。有一个案例,丈夫头颅手术后残废了,其妻告丈夫阳痿要离婚,声称"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官居然支持那女的诉求,说那男的生病也是一种错。判离婚。如果男的脑手术残废前阳痿,女的要离婚"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官支持女的无可厚非,可男的脑手术残废后阳痿,女的要"追求幸福的权利"离婚,成立吗?这分明是家庭遗弃,可法官说了算。
                          2017-07-24 ∙ 浙江
                          回复
                          举报
                          • 天安门上太阳升我觉得法官判案确实没错 也许和传统道德观念背离 但是女性的确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凭什么让一个有正常需求的人独守空房?
                            • 2017-07-24 ∙ 湖南
                              5
                              回复
                              举报
                          • 五针松回复天安门上太阳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用法律支撑外,得靠道德观念维系。过分追求个体私权,这就是法律要调整的事,婚姻有契约的意义。
                            • 2017-07-27 ∙ 浙江
                              回复
                              举报
                          难道不能参考国外的吗
                          2017-07-24 ∙ 未知
                          回复
                          举报
                            家暴伤害除外
                            2017-07-24 ∙ 上海
                            回复
                            举报
                              制度改革,一切都还在摸索中。法理与人情矛盾难解,希望能有最理性的平衡。
                              2017-07-24 ∙ 山东
                              回复
                              举报
                                法官并非当事人,法官应该想一想如果庭上离婚的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做,如果是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冷静期呢,
                                2017-07-24 ∙ 四川
                                3
                                回复
                                举报
                                  一般要离婚的基本都是不得已才离婚的,冷静期有用吗,况且很多离婚的原因是当事人一方犯了难以原谅的错,法律还是冰冷的,结婚,离婚
                                  2017-07-24 ∙ 四川
                                  14
                                  回复
                                  举报
                                    现代婚姻很多都是经济组合,属于打扮的多,婚姻法逐渐被弱化
                                    2017-07-24 ∙ 未知
                                    回复
                                    举报
                                      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2017-07-24 ∙ 山东
                                      4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中国航天步履不停
                                        • 中方:目前中美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
                                        • 上海“五五购物节”4月底启幕
                                        • 阿迪达斯一季度营收增长13%,营业利润6.1亿欧元
                                        • 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
                                        •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比喻那些充满理想主义、执著追求信念但常与现实脱节的矛盾人物‌
                                        • 宋朝范仲淹的文章《岳阳楼记》中,“不以己悲”的上一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