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

王得后《探索鲁迅之路:中国当代鲁迅研究(1949~1999)》前言

2025-03-05 17:55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曾想到,这本出版于二十多年前的《探索鲁迅之路:中国当代鲁迅研究(1949~1999)》有再次面世的机会,而且是与孙郁先生编选的自2000年至今的鲁迅研究论文合为一集,或许能为以部分相关学术成果为标记梳理鲁迅研究史,提供较为完整的线索。

1999年,20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即将降临之际,曾有著名学者预言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当此之际有朋友要我将1949年至1999年的鲁迅研究的重要文章辑为一编,我自知力不从心,推辞了。朋友不放弃,一再催促,而且登门与我讨论。却不过他的好意,只好答应一试。

不料书稿编选粗定、送交出版社的时候,出版遇阻。直至两三年后,出版方删除了几篇纪念鲁迅诞辰的官媒社论、只保留两篇“存目”,才将书出版。我至今仍然认为,将权威媒体发表的纪念鲁迅的社论收入,对于呈现1949年后鲁迅研究的生态,必不可少;相信这部分文献总有一天会被补入,以更完整地呈现1949年后鲁迅研究的图景。

当年编选此书,在我,是一次回顾半个世纪鲁迅研究历史的过程。回望所来径,看到的是几代探索者留在这条道路上的层层叠叠的足迹,有师长辈的,也有我所属世代以及较我年轻的世代的。一代代鲁迅研究者接力,在艰苦探索中前行,至今看去,仍然令人神旺。

在中国,“鲁迅研究”是一门要求研究者投入生命的学问。对于从事这项研究者,鲁迅及其著述往往融入了研究者自己的生命,主/客体界限由此模糊。这种情况在中国学界,称得上“现象级”;足以使鲁迅研究作为中国学术版图中的特殊存在。鲁迅研究不但在岁月中流转,且与时代、社会、政治密切互动,成为映照历史、社会的镜子。这也是编选这本书令我动心的所在。

我最期待的读者是年轻人。近年来,鲁迅的著作在年轻读者中始终维持着一定的热度,令我感到欣慰。希望年轻读者对前辈已有的鲁迅研究有对话的兴趣与热情,由此推进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我相信自己不会失望。

2022年4月10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伊朗港口大爆炸
    • 伊朗外长: 美伊谈判进展良好
    • 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谈判
    • 最高法: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
    • 伊朗港口爆炸已造成25人死亡
    • 中国的前乒乓球名将,2025年4月,当选中国乒乓球协会新任主席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简称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