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
- +1
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
北京吉坤律师事务所
"只是借了张银行卡,怎么就被判刑了?"
最近,大学生小王因出售3张银行卡给"朋友",被卷入电信诈骗案,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帮信罪案件量同比激增53%,超6成被告人是90后、00后。你以为的"举手之劳",可能正在把你推向犯罪深渊。

警惕!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你可能正在犯罪!
一、小心!这些日常行为=帮信罪
法律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以下行为最易踩雷:
1. "借卡收钱"成洗钱帮凶
出租/出售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收款码
帮陌生人代收款项并转账(如"兼职代收货款,日结500元")
真实案例:家庭主妇李某帮网友转账37万,涉及诈骗资金11万,被判刑8个月。
2. "技术支援"变犯罪工具
提供虚假网站搭建、APP开发(如赌博软件、刷单平台)
帮解封被封禁的社交账号(尤其是涉诈、涉赌账号)
真实案例:程序员张某为境外团伙开发虚假投资平台,获利2万元,被判2年。
3. "信息黑产"链条上的致命操作
批量注册、贩卖社交账号(微信/QQ/抖音)
发送诈骗短信、引流广告(群发"兼职刷单"信息)
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如手机号、身份证照片)

警惕!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你可能正在犯罪!
二、三大认知误区,让你"不知不觉"入罪
误区1:"我不知道对方犯罪,不用担责"
▶️ 法律认定:只要存在**"应知或推定明知"**即可定罪。例如:
交易明显异常(如高价收卡、要求频繁更换收款账户)
资金流水与本人身份严重不符(学生账户日流水百万)
误区2:"没直接参与,只是帮朋友忙"
▶️ 司法实践:即便未获利,只要客观上帮助犯罪,即构成犯罪。某大学生帮表哥转款5次,涉案3万元,被判缓刑。
误区3:"金额小,顶多行政处罚"
▶️ 量刑标准:
支付结算金额20万元以上
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
提供5张以上银行卡或20个以上社交账号符合任一条件即构成犯罪!

警惕!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你可能正在犯罪!
三、防罪指南:守住"三不"红线
1. 不租借:
银行卡、身份证、支付账号是"法律身份证",借出=交出人生控制权
警惕"刷流水办贷款""代缴社保"等话术
2. 不轻信:
拒绝"高薪兼职""躺赚分红"诱惑,所有"轻松赚快钱"项目都可能带血
验证对方资质:通过企查查核实公司,要求签订书面协议
3. 不协助:
遇到"帮忙解封账号""群发广告"等请求,立即拉黑并举报
发现可疑线索,拨打反诈专线96110

警惕!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你可能正在犯罪!
四、已涉案怎么办?抓住"黄金自救期"
若已参与可疑活动,立即采取:
1️⃣ 停止一切操作,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
2️⃣ 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配合调查可减轻处罚
3️⃣ 尽快注销涉案账户,阻断资金流转
法律冰冷,但人性有温度:2023年浙江某大学生主动退赃并举报上线,最终免于起诉。
律师提醒
帮信罪已成我国第三大犯罪类型,超30万人被起诉。**转发此文到家庭群,你可能正在拯救一个家庭。**点击关注+留言"法律咨询"获取专业律师指导。
法律依据:
《刑法》第287条之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迎来多个考察团
- 清明假期流行“下县”赏花

- 德国:特朗普的“解放日”是美国人的“通胀日”
- 湖北:要迅速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努力缓解“中考焦虑”和其他教育压力

-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
- 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是谁的代表作

- 19当“黑户”27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