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烧出疹,会不会是“川崎病”?

2025-02-26 15:01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第八人民医院 徐汇健康

儿童发热、出疹比较常见,比如属于传染病的猩红热、麻疹、风疹、伤寒,还有婴幼儿多见的发热退后出疹的幼儿急疹。但是,儿童还有一种病,有高热,会出皮疹,就是川崎病。

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KD)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婴幼儿,也可见于学龄儿童,成人较罕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5:1。该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在1967年报道,故而命名为川崎病。

既然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有皮肤、黏膜、淋巴结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

1

发热

体温可达39~40℃,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

结膜炎

表现为双眼球结膜充血,是非渗出性、非化脓性结膜炎,起病3~4天出现,呈一过性。

3

黏膜炎

口唇红、干燥、皲裂,杨梅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4

皮疹

发病后2~3天出现,呈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或猩红热样,无水疱或结痂,会阴部出现皮疹是川崎病特征性变化。

5

肢端变化

手足背部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样脱皮等。

6

颈部淋巴结肿大

单侧或者双侧,表面不红,无化脓,无痛性。

7

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主要在1~6周,最常见是冠状动脉瘤或狭窄,也可有心肌梗死发生。

以上表现说明,川崎病在儿童疾病中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虽然也发热、出疹,但不属于传染病,无需隔离。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症重在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冠脉病变,家长不要因为对输注血液制品有顾虑而拒绝使用。患儿因有冠脉病变,需定期随访做心脏超声,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供稿:陆 定

原标题:《高烧出疹,会不会是“川崎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加载中
    • 赛事经济火爆春日
    • 中央网信办:增强网络执法震慑
    • 瑞丽62所学校完成安全隐患排查
    • 智谱发布全新智能体AutoGLM沉思,将于4月14日正式开源
    • 汇添富上海地产租赁住房REIT今日上市
    • 上海市举办F1的赛车场
    • 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主角是一对不同肤色的兄弟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