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美浮梦录︱中国需要被改造吗——纪念“勿扰她”演讲

王元崇
2019-02-22 17: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1868年的中国钦差蒲安臣(中),他的右手边是孙家谷,左手边是志刚

去年感恩节,我在美国看到一组中国报道,大致意思是经济大发展之后,中国并没有像很多美国预想或希望的那样,变成另一个美国;相反,中国走了一条自己的路。报道五味杂陈,惊讶、肯定、赞叹、羡慕、怀疑、失望、失落、沮丧、恐惧夹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美国有一个改造中国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破灭了。其实这算不上新闻,美国再造中国的梦,并不是今日才有,有关对华政策的辩论也不只是这几年的事情。

美国建立于1776年,即大清乾隆四十一年。至2019年,美国建国243年,虽然早已扩张为囊括50个州及海外飞地的现代帝国,但仍旧是一个一脉持续下来的国家政权。在这243年里,中国则历经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兴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度过了漫长且屈辱的近代历史时期,并在过去三十年间逐步恢复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历的曲折太多,对美国的认识、态度和做法,也几经变化。至于美国,则亲身参与到这许多的变化之中,与中国时合时离,但有一件事情始终未曾改变,那就是:改造中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像美国那样的国家、一个基督教文明世界中的国度。这个想法从19世纪美国外交官和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开始,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今天。

今天我们要回顾整整150年前的一场演讲,地点在纽约曼哈顿,演讲者是代表中国出使西方的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志刚和孙家谷两位中国钦差,亦一体出席。当时有许多媒体在场,嗣后做了大肆报道,对中国的兴趣并不亚于今日。

最古老的与最年轻的:范腾的开场白

1868年6月23日,星期二。纽约曼哈顿第14大街和第 5大道旁的戴摩尼柯餐厅(Delmonico’s)灯火通明,一场公众晚宴正在举行。餐厅的四周挂满了星条旗和龙旗,分别代表美利坚和大清国。大厅里人声鼎沸,纽约州包括州长、副州长在内的官绅名流正热切等待同为美国人的中国钦差蒲安臣的演讲。

9点钟整,晚宴主席、纽约州州长鲁本•范腾(Reuben E. Fenton,1819-1885)致欢迎辞。这篇简短的致辞投射出了当日美国政界对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看法,在150年后美中贸易战的今天,或许值得重温。

范腾说:

我们的民族和中国人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政治上、历史上以及地理上,两个民族表现出了很多差异,昭显出很多不同,也揭示了至关重要和涉及利益的种种职责。东方最古老的有组织的政府,现在召唤经由西方发展的潮流及思想重新回到东方,而后者,正如它所表现的那样,乃是文明上的种种经历和诸多进步的结果。换言之,一个最为固定不变的、也因之最为封闭的社会,向最年轻、最自由和进步的国家,伸出了礼尚往来之手;而我绝不怀疑这种交流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价值。我们要去建设一个培育自由、平等和进步的温床,让东方出现一个类似的可以获利的多产的欧洲,也让西方出现一个人口众多和富庶的亚洲,这是我们的天职所在。(欢呼)

范腾毫不吝啬地赞美蒲安臣使行,认为蒲安臣作为“东方土地上最古老、人口最多以及在很多方面也是最为有趣的政府”的代表回到美国和拜访其他西方国家,乃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乃至于“在近代外交和交通史上没有其他事件可望其项背,或能为人类带来如此巨大之福祉”。

在发言的最后,范腾强调:

不消说,我们国家的思想首先但不仅仅是让我们的人民变得最富裕、最自由和最公正,我们要积极地把我们的影响延伸到其他国家去,让这种影响越过每一个海洋,进入每一方土地,并且用贸易、基督教和善意去提高和提升所有的人。我们机制的宗旨让我们同样认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的自由,我们将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这一情感,因为它对双边互惠以及彼此的永久福祉至为关键。我们要把我们的文明机制献给中国人,包括我们的自由、才华和事业,反过来我们则会从中国人的工业、艺术、社会和谐以及和平的处世态度中得益。

范腾表达的正是美国对中国的期望,是一个携古老中国走进西方文明家园的梦想。下面这幅漫画发表在不久之后的7月18日,可以说是范腾欢迎辞的绘本。画中,美国哥伦比亚女神握着中国钦差的手,向西方列国介绍说:“兄弟姐妹们,我很高兴向诸位介绍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员,她迫切希望获得我们更好的了解。”而中国钦差背后,坐着正在倾听的蒲安臣。

“勿扰她”:蒲安臣的演讲

致欢迎辞后,范腾三次举杯邀众人共饮:第一杯致美国总统,第二杯致中国皇帝,第三杯致蒲安臣钦差和中国使团。在致中国皇帝的时候,乐队演奏了一首中国国乐(national air),这可能是在外国演奏的最早的相当于大清“国歌”的乐曲,可惜美国的记载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一首。

随后,蒲安臣登台,代表中国政府发表演讲。这场空前的演讲,发生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朝廷刚刚镇压了太平天国,正在轰轰烈烈地搞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的修约之期将至,清政府热切希望与欧美各国加强外交上的沟通。美国结束内战才三年,废除了奴隶制度,重新整合在一个联邦政府之下,胜利的工业资本主义携着启蒙思想继续在全球开疆扩土;此外,中国大批的移民劳工开始进入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

身为大清国的钦差,蒲安臣的任务是对外展示古老中国的进步形象。这对一个“新”美国了解中国以及考虑随后的对华政策,都相当重要。 蒲安臣的演讲十分成功,众人几乎全程报以欢呼和掌声。由于多次提到“勿扰她”(Let her alone),这次演讲后来也被称作“勿扰她”演讲。

出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中外教材及著作对这篇演讲几乎完全忽略了。在去年10月的对华政策演讲中,美国副总统彭斯曾追溯百多年前中美互相伸出“开放及友谊”之手的好时光,但显然他并不知道沉淀在那段时光中的“勿扰她”的忠告。当此中美关系低潮之时,或许我们有必要再听听蒲安臣是怎么说的,以下择取翻译其演讲的主要部分:

自亚历山大时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寻求的东方,现在自己来找西方了。穿过时间的迷雾,中国于昨日踏入了西方的大门,今晚她的代表们就在此处与诸位相见。

你们要对她说什么呢?毫无恶意地,她来了,带着孔子两千三百年前那句伟大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道你们不当以基督教更积极的教诲来回应吗——“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笔者注:马太福音7:12)(众人同意、同意,欢呼)

她来了,带着你们的国际法;她说她乐意根据国际法和你们建立关系,遵守其规定,履行义务并享受权益。她请求你们抛却陈旧的偏见,放弃高人一等的自以为是,然后向她提出你们的问题,而她也将向你们提出她的问题,并求公正之解决。(欢呼)她不希望战争,同时请求你们不要去干涉她的内政。(高声欢呼)她请求你们不要派些素质不高的人来指手画脚,(欢呼、笑声)请求你们尊重她的领土完整和领海中立。(鼓掌)

一言以蔽之,她要求完全自由地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文明方式来做事。(欢呼)

……

我可以证明,在过去几年里,地球上没有比中华帝国取得更大进步的地方了。(欢呼)她扩大了贸易,革新了财税体系,正在改革军事组织,并且建成了一所教授外语和现代科学的伟大学校。(笔者注:此处指京师同文馆)(欢呼)

她是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下完成这些事情的。她刚刚打赢了一场历时十三年的战争,并且是在没有大举国债的情况下取胜了的。(笔者注:处指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蒲安臣之所以提到国债,是因为1861-65年的美国内战让美国国债飙升,1860年为6500万美元,1863年为10亿美元,1865年内战结束时则暴涨至27亿美元)(长时间持续鼓掌、欢笑)要知道她的人口是如此巨大,在这样一个国家推进改革是如此困难,单单是引进你们的蒸汽船已经让那里数以十万计的舢板船工失了业。公务员系统雇佣数百名外国人,当然也激发了本土雇员们的怨怼。新式学校的创立,同样遭到帝国保守派领袖的强力抵制。

然而,就算取得如此非凡的成绩,还是会有人说中国没什么进步,甚至在倒退;这些人还会说,西方条约列强应该联合起来,迫使中国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是他们想要的,却未必是中国想要的。(欢呼)这些人会说中国没有资格得到尊重。他们会粗鄙地说“掐住她的咽喉”,还会暴君式地宣称他们比中国自己更知道中国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不仅想把草率但符合其利益的改革推行到中国,还声称现在的王朝必须倒台,整个中华文明的框架也必须被推翻。

我知道这些人的看法远非官方立场,但他们远在母国之外,在那里他们很活跃,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如果恰好做了官的话,他们就会用手中的权力来把事情弄得复杂起来,并最终把遥远的母国卷到战争中去。现在,正是为了应对这种蛮横的人和观点,这个使团才出使到基督世界中来。(欢呼)

……

代表着基于永恒正义之上的宽厚政策,我将凝聚起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东西,亦即觉醒了的民意和舆论。(欢呼)使命和使团都将逝去,但永恒的正义原则将屹立不倒。(欢呼)

我希望中国的自治得以保存;我希望她的独立得到保证;我希望她得到平等的对待,并且平等地对待所有国家。如果事与愿违,如果你们要去压迫这个伟大的国家,那么请问,由谁去压迫,用谁的武力,又将建立谁的秩序呢?你们懂的,任何推行这种野蛮政策的企图,都将不仅牵涉到中国,也会把你们自己拖入到血战之中。(欢呼)

有些行霸道的人说,中国不适合进入国家联盟之内,他们称中国人是野蛮人,抓住一切机会毫不留情地、恶毒地攻击中国人。我坚决反对这些做法。

相反,我认为中国人是一个伟大、高尚的民族。(欢呼)它具备一个卓越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特征。它是这个星球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同质化的民族;它的语言刻在碑石之上,使用者比世上其他语言都多。中国人的思想一脉相承,比世上其他国家都更统一。伟大先哲们的训诫教诲,经过数百年的传承记诵,已经渗透到这个民族的血脉本能之中,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后天习来的学问知识。这样一个民族,生的时候忠孝,临死的时候,最后的愿望则是落叶归根,安息在祖先神圣的土地里。(欢呼)

这是一片书香之地,拥有众多学者、学校和书籍,有洋洋五千卷的百科全书,也有简单明了的小册子。(鼓掌、欢笑)正如主席先生所说的那样,那里没有等级制度,人们机会均等,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早在2100年前就已经被摧毁(欢呼)——文明的机制在“民为贵”的伟大思想之上建立起来。这一思想是孟子在2300年前提出来的,而早在他提出来之前,这种(“民本”)思想已经存在。权力源于人民,交由政府来实际运作;人们经由一套竞争体系进入政府,而学问则是考核贤能的标准(笔者注:这里指科举制度)。(欢呼)

我得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讲理的民族、一个沉稳的民族、一个清醒的民族、一个勤劳的民族。这样一个民族,那些刻薄粗野之人竟要把它拒于“国家联盟”之外;这样一个民族,那些行霸道之人竟要把它置于禁令之下。在这些人看来,占世界人口近半的中国人必须由西方来照看,就好像虚弱的未成年人那样。但事实是,当满洲最年轻的村子成立时(笔者注:指清代成立之时),西方各民族还未成年。

我不是说中国人就是完美无缺的,远远不是。和其他民族一样,他们有其缺点,有其傲慢,也有其偏见;这些陋习根深蒂固,必须加以克服。和其他民族一样,他们有自负的一面,这同样需要加以摒除,但不是通过炮击的方式,也不是通过贬低的方式,将他们讥讽为病夫和野蛮人。那不行。

曾经,中国因其地理位置曾与世隔绝,广袤的沙漠、辽阔的海洋将她与世界其他地方分隔开了。现如今,人类的视野打开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而当科学的发展突破了大漠的阻隔,缩短了重洋的距离,中国发现另一种文明正从四面八方向她靠近,她睁大了双眼。(鼓掌)她看见北方的俄国、西方的欧洲、东方的美国……她知道她必须与正在靠近的这种文明建立联系,而一旦想明白,她就不会坐等而是主动前来,向你们伸出了她的手。(鼓掌)

她对你们说,她已经准备好把你们的文明嫁接到她古老的文明之上。她对你们说,她已经准备好收回那些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的“中国发明”。她对你们说,她乐意与你们展开贸易,购买你们的货品,也把自己的货物卖给你们,她还将协助你们斩断束缚商贸的枷锁。(鼓掌)她欢迎你们的商人,也欢迎你们的传教士。她告诉传教士,可以在每一个山头和谷地都树起闪耀的十字架。(鼓掌)

……

中国是开放的;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和贸易。你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给她费厄泼赖(fair play,意为“公平竞争”)。给她公平,就等于护佑了这世上数以百万计的劳苦大众。(鼓掌)在我驻华的这些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已从8200万美元上涨到了3亿美元,而这不过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所能带来的巨额贸易的九牛一毛。(鼓掌)

勿扰她(Let her alone),让她享有独立,让她依照自己的时间、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吧。她对你们没有敌意……她所要求的只是你们能够善待她的国民,就像她善待你们的国民那样。她不仅乐于与你们做买卖,也愿意与你们交流思想。她愿意以她的智识文明(intellectual civilization)交换你们的物质文明(material civilization)。

勿扰她,北方通往俄罗斯的道路上就会有商队穿梭,空前繁忙。

勿扰她,数百年来流向中国的白银——好比西方消失不见的河流,虽然依旧存在——就会重新出现,流入人间经济之中。

勿扰她,大英轮船公司(笔者注:“P. and O.”, 成立于1837年,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市场)和法兰西货轮公司(笔者注:Messagerie Imperiale,成立于1851年,后在越南西贡建立了远东业务分部)的吨位会大大增加。

勿扰她,你们自己的伟大航线、纽约的骄傲“太平洋邮轮公司”(笔者注:即1848年于纽约成立的Pacific Mail Steamship Company,1867年刚刚开通旧金山、香港、横滨的常班航线,并扩大到了上海)——以及其他你们想要开通的航线的吨位也会数以十倍地增长;而你们的货物也仍旧会在香港和横滨的码头上中转。(欢呼)

所有这些想象都将点亮未来,只要你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中国。

随后,蒲安臣结束了演说,听众中则有人大喊“继续讲下去!”当晚,纽约市市长、纽约州的几位众议员也发表了演说,总计祝酒13次,发表长短不一的演说13场,都以歌颂中国使行和中美友谊为主。

“蒲安臣条约”

“勿扰她”演讲旨在表明古老中国对西方世界友好、欢迎的态度,并要求获得平等、公正的对待。演讲明确反对西方对华采取炮舰政策,也反对居高临下地对华输出西方文明。

蒲安臣的演绎显然打动了美国人。随后他南下华盛顿,代表中国政府与美方谈判,并于1868年7月28日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这是一份中美对等的条约,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都不同。美国承认中国对其领土拥有征用权;允许中国向美国商港派遣领事,享有与英俄等国领事同样的领事权益;中美公民在对方国家拥有信仰自由,免于宗教迫害;中美公民在对方国家享有最惠国公民待遇,并可到对方公立学校求学。依据“条约”,加州的中国劳工与纽约英国银行家,在权利地位上并无不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条约”有关留学教育的条款开启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路。第一批学生于1872年抵达美国,系李鸿章鼎立支持之下,由耶鲁毕业生容闳带队的一批幼童。此后三年,相继有120名幼童抵达美国学习,很多人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化之栋梁,包括梁敦彦、唐绍仪、詹天佑等等。

离开美国之后,蒲安臣一行前往英国,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随后转往法国、普鲁士和俄国。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感染肺炎在俄国圣彼得堡去世。使团的其他成员则按原计划继续前进,在走访了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后于同年11月18日回到北京。北京朝廷授予蒲安臣以一品衔,赏抚恤银一万两。

当然,不论“勿扰她”演讲,还是“蒲安臣条约”,都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美国及西方对中国的成见,也不能阻止美国人继续在基督教的救世情怀中继续矮化中华文明和民族。下面这幅题为“家里的新成员” (The Last Addition to the Family)的插图刊发于1869年9月的纽约,也即“蒲安臣条约”签署一年之后。

图中象征美国的哥伦比亚女士怀抱着一名夸张化的中国婴儿,其意不言自明:美国成熟而仁慈,中国幼稚而未开化;中国需要美国的哺育和拯救,才得以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大家庭。这种意思与“勿扰她”演讲可谓背道而驰。

一个上海滩的阴谋论者的解说

不只是纽约,在上海,沉醉于傲慢与偏见的也大有人在,德裔英国人方根拔(Johannes von Gumpach,1814-1875)就是其中之一。

1871年10月16日,在上海滩的一家旅店里,方根拔为自己刚刚完成的一本大部头写了个序言。这本书有关蒲安臣使团,方根拔通篇没有好话,对使团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抨击和挖苦。次年出版的时候,这本差不多922页的将近16K版的大部头的正式名字叫做《蒲安臣使团:一个政治秘闻》(The Burlingame Mission: A Political Disclosure)。

方根拔攻讦蒲安臣使团的书的封面

方根拔出生在德国,后迁到伦敦周围工作并结婚,成了一名德裔英国人。他曾供职于Frederick Huth&Co银行,因为侵吞公款被判七年流放。到中国是因为美国人丁韪良。当时,丁韪良在北京主持新开办的同文馆,因方根拔出版过一些天文类书籍,将其雇佣至同文馆教习天文。

写作《蒲安臣使团》时,方根拔已在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干预下,被同文馆解雇。他心怀不满,向英国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在华及在日最高法院”(British Supreme Court for China and Japan)状告赫德侵害名誉(笔者注:这家法院是英国于1865-1943年间设于上海公共租界的,负责管理英国公民在中国和日本等地的法律纠纷)。 直至书籍出版时,他和赫德的官司还没了。

方根拔把对赫德的怒火迁于后者所支持的蒲安臣使团,乃至整个中国。在书序里,他开宗明义地交代说,此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告诉西方民众“中国是一个自大、无知的半野蛮民族,他们的鞑靼政府也是一个自负、奸诈的半野蛮政府;以平等条件对待他们的话,是很不理智的做法;用文明之邦的法律去对待他们或者做权益的让步的话,则不啻于自取灭亡。”

在书中,方根拔将蒲安臣使团的前前后后描绘成一场针对西方的政治欺骗。其主要学理依据来自对中国致英国的国书的满汉原文和英文翻译的对比分析。方根拔利用自己较好的学术功底,对国书的汉文和满文字句做了长篇累牍的分析,认为其中大有自视为独一无二的文明国家而其他国家都是朝贡者的意思。方根拔认为英文版本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而服务于清廷的英国人赫德、美国人卫三畏和丁韪良竟却都认可这份翻译,表明这三人都是不同程度的骗子。至于蒲安臣,悍然持着这样一份国书出使西方,更属狼狈为奸,其罪恶不容置喙。

其实,方根拔对国书的行文有过多牵强附会的解释,一些惯用的字句在他不辞辛苦的附会解释下都成了问题。如果把学问用在正道上,方根拔本可成为一名十分优秀的汉学家,可惜因为私怨都去用在攻讦中国政治和在华外交要员之上。上海没有商家愿意出版他的书,所以他干脆自己掏钱,印了很多册,号称在上海、伦敦、纽约三地同时发行。

2011年的一个秋日,笔者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图书室看到方根拔的这部书时,它和他的主人一样,已淹没在了历史的角落里140年了,鲜被问津。

-----

作者王元崇,系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