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源头三色装袋+二次分拣:浙江这个村每天人均只有38克垃圾

沈超 谭孝军 /浙江在线
2019-02-22 10:42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从垃圾分类开始,端头村出落得洁净美丽。浙江新闻 图

三年多来,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浙江永康市舟山镇端头村干成了令人惊叹的大事:通过垃圾分类,这个146户、398人的村庄需外运焚烧或填埋处理的垃圾日均只有15公斤,也就是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垃圾!

农村垃圾分类如何深化?端头村的做法能否复制?新春过后,我们走进端头村,探寻垃圾精细化分类的“端头密码”。

垃圾袋分三色,人人会归类:“我4岁曾孙女也会分”

池塘、廊桥、白砖铺就的小路、斑驳的石墙上挂着几顶手工草帽——端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别致。

这源于三年前村党支部书记俞海发起的“垃圾革命”。

除了村支部书记,俞海还是永康所属的金华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美容行业讲究干净、漂亮,所以我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子理理容。”

端头村很小,10分钟能走完;端头村很穷,没有工业,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刚回村当支书时我天天琢磨,端头村的出路在哪?”俞海说,那时他频繁到浙江安吉等地考察学习,“发现很多村庄的蜕变是从环境开始的,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时,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经验”已开始走向浙江和全国,但俞海细细思量,这事还没做到极致:一是垃圾减量还大有空间;二是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形成。他和村干部商议:带领端头争当全国垃圾分类的标杆村。

“垃圾分类,最难的是改变村民几千年的生活习惯。”俞海说,“起初大家并不理解,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里事管这么多干嘛?’”

怎么办?党员干部带头干。在端头,一则垃圾分类的轶事广为流传:村民的厨余垃圾分不好,村干部上门手把手教,还不懂,自己把手伸进湿乎乎的垃圾桶,分给农户看……

村委会主任项建仁就是那个伸手去掏垃圾桶的人。他说:“为让大家明白怎么分,我们摸索出一套方便记忆的方法,三种颜色,追根溯源:蓝色的垃圾袋装客厅的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装卫生间的焚烧垃圾,绿色的装厨余垃圾。”

92岁老人俞德生的家明亮通透,一尘不染,我们问他88岁的老伴徐春机:“您会分垃圾吗?”

“会啊,塑料纸、包装袋放进蓝色袋子,切下来的菜根、橘子皮扔到绿色袋子,黑色的袋子放在卫生间。垃圾袋满了就送到小木屋去。我4岁的曾孙女也会分!”

分类要“接地气”,还要管得住。除了三色垃圾袋,村里还为每个垃圾袋标号,谁家哪个袋子,分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分不好的,联户党员会上门指导;再分不好,这位党员要被扣分,影响年终星级评定。

二次分拣,垃圾被细分成15种:一个香烟壳要分三道

项爱银以前在城里卖水果,2015年回端头村当保洁员,“以前村里的垃圾房两三天就满,还要溢出来,现在的垃圾房一点味道都没。”

“每种垃圾都有自己的归宿”,这是端头村垃圾精细化分类的第一步。

村里人夜里没事,爱咪一口老酒。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有个绿色的“大酒瓶”,里面都是村民喝完送来的酒瓶——酒瓶不送去小木屋,统一存放在这里。作为低价值玻璃,它们会被专业回收公司带走。

有害垃圾怎么办?村头超市的老板娘2018年领到一项任务——回收废弃电池。村民将用过的电池、灯泡等有害垃圾拿来,可兑换食用盐。月底,村两委会从超市回购有害垃圾,统一处理。

除了源头分得好,垃圾减量的秘诀还在后道分拣。在村里的资源回收点,十几个塑料大桶一字排开,如何分类,墙上写得明明白白。光可回收垃圾就分“纸类”“塑料类”“玻璃”“纺织”“金属”,下面又分高价值、低价值两类。项爱银说,在端头,二次分拣将垃圾细分成15个小类。

上午9时,清运员将5座小木屋的垃圾送了过来。项爱银和俞爱飞两位保洁员蹲在地上,摊开每个塑料袋,进行二次分拣:

纸盒,收入高价值纸类的回收桶;塑料杯,放进低价值塑料的桶内;卫生纸,装入可焚烧垃圾桶……一个香烟盒被俞爱飞分成三种资源:最外层,低价值塑料;香烟壳,低价值纸类;最里层的锡箔纸单独存放。

约30分钟,分拣结束。“前道分得好,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她俩说。

分完还要检查一遍,看谁家没分到位,在登记表里打上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评价。

这天,村妇女主任苏杏芳在公告栏里张贴上月考核表。“排在第一位的农户,13袋垃圾都是优秀。”她说,村里还会开表彰大会,分得好的农户有奖,“奖品是洗洁精、洗衣粉、肥皂,不贵,但大家的积极性高了。”

村里做过统计,端头如今月均回收旧电池48节、灯泡25个,分拣金属15公斤、纸类25公斤、塑料18公斤、布料10公斤、玻璃50公斤、建筑垃圾等115公斤,回收旧衣物20公斤、酒瓶50公斤;还有300多公斤厨余垃圾,送到镇上的处理中心制肥。最后,每天需外运焚烧或填埋处理的垃圾只有15公斤,现在平均24天外运一次。

俞海算了笔账:除了前期小木屋、回收站的投入,现在每年付给保洁员的工资是5万,清运、垃圾袋、奖励等花去1.5万,每年6.5万 元即可完成垃圾分类。

“我们有这样的信念,端头的垃圾分类能做好,其他村子也一定能做好。”舟山镇党委副书记邵巧说。

(原题:这群农民,与垃圾较上了劲)

    责任编辑:张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