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近代史的天空:思想群星闪耀时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
这一年,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禁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师何以成为大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三联生活周刊》自复刊以来,陆续推出了多期关于民国历史与人物的封面报道,记者们翻阅史料,采访后人,行走故土,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独家观点,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反馈。
本书(《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中,我们选取了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十位人物。在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革新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他们参与了“新北大”的缔造,在动乱时局里,开辟了一块思想知识的净土;在考古、文物收藏、文学领域,也诞生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著名翻译家傅雷,文物研究者、大收藏家张伯驹,文学大家钱锺书;在那个乱世里,也催生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比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沈从文、漂泊中写尽人生悲苦的萧红、细腻描摹人间世情百态的传奇女子张爱玲,他们的存在,给那个时代增添了一份细腻的关照。在那个动荡、资源并不丰厚的时代环境中,这些一流人才聚集在一起,开创了文化上的新气象。
回望历史,1917—1919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蔡元培接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于北大确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新文化运动才真正有了实在的阵地,中国近代文化最活跃的争论、变革和复兴局面徐徐展开。蔡元培在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邀请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梁漱溟等人来校任职或任教。新旧政体交替的年代中,许多学人都未受过系统的教育,也未必获得正式的学位,如何衡量其学术能力及价值,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蔡元培的眼光、判断与执行力。
当时,26岁的胡适和24岁的梁漱溟都在受邀之列。1917年6月9日,参加完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口试不久的胡适,匆匆踏上归国之旅。在外求学7年,26岁的胡适肯定想不到,初拟“以农报国”的自己,已经以一篇发表在当年1月《新青年》2卷5号上的《文学改良刍议》,闻名国内。
等待他的,还有北京大学教授一职。当时蔡元培已经邀请《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从上海来北京,一同加入北大。之后,陈独秀通过与胡适的两三次通信,邀请其回国。自此,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胡适为北大文科教授。
那时,蔡元培麾下的北大文科系初成气候。但罗致人才依然在继续,蔡元培接着邀请了当时在国民政府司法部担任机要秘书的梁漱溟,加入北大哲学系任教,梁漱溟后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研究人生和社会问题上,成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在其他学科领域,也诞生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考古学领域,考古学家李济被称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在学界是当之无愧的一座高山。他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1929至1937年,主持了十余次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现实,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殷墟发掘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文学研究上,钱锺书先生是低调为人、高调治学的典范。他苦心孤诣,著书立说,撰写了《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等重要的学术著作。倾注多年心血写作而成的百余万字作品《管锥编》,更是一部贯通文史哲、融会中西方文化的古文笔记体巨著。
作为豪门贵公子,张伯驹似乎是为收藏而生的人。他一生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雅好琴棋书画,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经济实力,购藏了大量名画、名帖等稀世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的收藏捐献给国家,古往今来,以私为公者,屈指可数,张伯驹便是这少有的一人。
著名学者、翻译家傅雷先生,以《傅雷家书》为大众所熟知。他的一生并不长,却倾注了半生心血在翻译上,几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翻译家,他译著丰富,坚持翻译完了《巴尔扎克全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著作,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打动了许多人,丰富了一代人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创作上,有我们熟知的作家沈从文,他的一篇《边城》,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善良美好,其别具一格的美学艺术,赋予了《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之外,还涌现出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女作家——萧红和张爱玲,她们二人都被后人列入“民国四大才女”,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表达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萧红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留下了很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她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赫然独立的状态,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写尽了故乡小城里的悲苦和人生百态。在经年漂泊中,她对自由和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浑然天成的写作才华,在当时的女性作家群体中相当令人瞩目。
张爱玲,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少见的,唯一兼具显赫家世、天才写作和传奇人生的人。她是谜,是符号,永久横亘在争论两端。在不同的时代,她的作品连着她的人生都在被不断复写、补白和重构。不管怎样,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这些传奇人物,让那个时代熠熠生辉。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依然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我们在怀念之外,更希望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困境。
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或许,你会因此而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本文为《中国群星闪耀时》一书序言,尤帆 撰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