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 +1
    20

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共同关注”:为什么说“我国人口红利仍在延续”?

刘念/人民日报
2025-02-24 07:46
舆论场 >
字号

网上有人说,老龄化加快,社会正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人口红利已经见底。我想知道,咱们国家的人口红利还能不能延续?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是不是都要受影响?将来我们给长辈、给自己养老,会不会“压力山大”?——人民网网友1*********3

人口问题,“国之大者”。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两成。一边迈向共同富裕,一边经历“未富先老”,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

“未富先老”,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口发展,还能支撑我们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吗?

寻求答案,不妨先着眼其中的两组关键词,厘清人口与红利、“富”与“老”的辩证关系。

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两大奇迹”,无疑得益于劳动力丰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红利、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更是根本原因。人口,并非发展红利的全部;即便劳动力减少,尚有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补位、兜底,对冲单方面影响。

再说人口红利,其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人口发展,既看数量,也看质量。随着教育水平、国民素质显著提升,人口红利非但没有消失,反倒为人才红利打开了增长空间。释放人才红利,助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正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人口与红利,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更像囊括若干变量和算法的多元函数,通过高阶视角,才能透彻解析。

同理,人口红利不仅要看增量,还要看存量;不仅在于“新生代”,也在于愈发给力的“老一辈”。

曾经,人们还担心老年人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转眼间,一批老年人刷起了短视频、爱上了网购,甚至自己当网红、做电商,破次元、火出圈。1.7亿中国老年网民为互联网注入新活力,人口红利的延续效应,不容小觑。

放眼更多领域,银发群体同样朝气蓬勃。风景名胜地,带着户外装备、摄影器材,体力不输小年轻;相约健身房、滑雪场,燃烧卡路里;投身各类教育平台,舍得为知识付费,活到老、学到老。中老年文旅年消费超7000亿元、在线教育人群约3500万、马拉松参赛者逐年增加……六七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老”,未必是“富”的阻碍。

“银发经济”写进政策文件,站上风口;“银发力量”入选年度流行语,引人注目;陪老年人就诊、代写回忆录,成为许多年轻人“创收”的新行当。身边事、大数据都在表明,亿万“银发族”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社会发展的机遇。

向“老”发力,再创红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顶层设计指明方向,众多实干者、创新者循声耕耘。

人口有存量、有质量,银发力量支棱起来、老当益壮。释放新红利,可期亦可及。

展开视野,还能看到,统筹应对少子化、老龄化,避免顾此失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不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一系列战略之举,照应当下,照亮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无论长幼,都有条件展望并践行同一个目标: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43)
    发表
    热评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人站在浪头之上,如何妥善安置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群体也需要关注
    2025-02-24 ∙ 北京
    22
    回复
    举报
    • 门口的方糖关注被时代甩下的人,值得深思。
      • 2025-02-24 ∙ 四川
        回复
        举报
    一如既往的,好!
    2025-02-24 ∙ 浙江
    5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步入老年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养老巨大的压力,国家高度重视,不断制定相关的政策,老有所养必然会越来越好。面对如此大的基数,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件难办却要办好的事。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激活社会各系统的发展活力,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只有“池子”里水多了,每个人才能喝到更多的水。所以,作为每一个公民,全面支持国家政策的实施,齐心协力抓好经济建设,才是最最明智的选择。
      2025-02-25 ∙ 云南
      回复
      举报
        好!支持!你说得对!
        2025-02-24 ∙ 河南
        回复
        举报
          60岁正是闯的时候
          2025-02-24 ∙ 山东
          回复
          举报
            关注了解了
            2025-02-24 ∙ 浙江
            1
            回复
            举报
              重点还是在于生育率
              2025-02-24 ∙ 陕西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