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有老干妈,男有李锦记

2019-02-21 18: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月14日,《福布斯》杂志公布2019年香港富豪榜,李嘉诚21年蝉联“香港首富”,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跃升至第三名。

相比于身家缩水43亿美元的香港首富李嘉诚,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则在一年的时间里从香港富豪榜的第十一位跃居第三,身价也从89亿美元增长到了171亿美元。这个拥有养生、酱料、地产的百年家族企业,在富豪榜中显示行业为“蚝油及房地产”。

李锦记现有酱料和健康两个产品集团,第三代传人李文达现任李锦记集团主席,在集团中扮演着顾问角色。

根据公开资料,李文达次子李惠雄作为第四代传人之一,担任酱料业务的董事会主席,负责对覆盖100多个国家、以五个工厂为支撑的庞大经销网络进行管理。三子李惠中任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四子李惠森领导李锦记健康集团,长子李惠民任李锦记董事。

这个从酱料发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李锦记,在2007年到2012年的6年时间里,其销售量位于全球第一。截止2018年,李氏家族在福布斯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以11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32位。

对簿公堂,能奈我何

李锦记最开始的故事流传已久,1888年的某一天,创始人李锦裳无意间将一锅蚝给熬干了,只剩锅底一层深褐色的汤汁,却意外地香气扑鼻。虽然李锦记耗油的发现纯属意外,但一场大火还是将李锦棠当时的小作坊毁于一旦。为了重振旗鼓,他放弃广州,举家南迁澳门,并开始专门熬制蚝油作为调味品售卖,因此有了“李锦记”这个招牌。

家族企业,有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权力争夺。顺风顺水了几十年的李锦记,在李锦裳离开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1920年李锦裳辞世后,财产由三个儿子均等继承。在老大无心经营的情况下,业务主要由老二李兆登和老三李兆南负责。

由于熬制耗油既需要优质原料,还费时费力,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吃耗油的习惯,这些注定了李锦记早期只能走高档路线。这样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一直维持到了20世纪70年代。

1972年,李文达在父亲李兆南的召唤下回到家族企业,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李文达有意推出大众化产品,提高产品销量。但这一想法与两个叔父的传统经营观念发生冲突,此时,两位叔父想要买下李兆南的股份,李文达极力支持父亲进行反收购。

最终李兆南在儿子的协助下以460万港元收购了两位叔父的股份,李文达也顺势成为公司第三代掌门人,但公司业务进入了低迷停滞状态。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李文达叫回在国外的弟弟李文樂一起经营,并设立自动化产线将公司由作坊转变为企业。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八年后,弟弟得了癌症,要求五五分家,而且还要变卖自己的股份。

为保住传下来的家业,李文达不惜与弟弟两次对峙公堂。最终,李文达以8000万巨资收购弟弟股份,但企业也因此陷入财务困境。

为了扩大销量,提高营业额,李文达推出大众产品并扩大产品种类,还借着熊猫热赴美国推出平价版“熊猫牌”蚝油,公司销售额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1980年至1990年初期,李锦记年营收成长15倍,跨过了1亿美元大关。

企业重回正轨,李文达担心家变事件再发生,便号召成立了家族委员会,制定家族宪法。据了解,家族委员会每年有16天的家族会议,每次会议前3天是讨论家族内部事务,包括优化家族宪法等,最后1天是交流彼此家庭生活的近况和孩子们的问题。此外,李氏家族每年还安排家族旅游,第三代到第五代家族成员全部参加。

家族委员会下设5个部门:酱料调味品和中草药健康产品的业务单元、家族办公室、家族慈善基金、家族投资、家族学习与发展中心。每个项目的负责人任期两年,到期后由家族委员会决定下一任的人选,可以连任。

在李文达眼中,“公司只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更关注家族怎么延续,家族利益至上。没有家族内部的和谐,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就无从谈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李兆南收购了两个哥哥李兆荣、李兆登的股份,企业就成了自己的。为了提升蚝油销量,李兆南成立了推销小组,亲自奔赴北美挨家拜访当地中餐馆,打开了美洲华人市场。“出海”的路上,李兆南几乎不计成本和风险,不仅大胆赊账,而且还施行先交货做代理、卖出后才收账的策略,对海外分销商几乎是有求必应。

在日本,李锦记甚至以赊账的形式给濒临破产的大荣公司持续供货1年。这一举动不仅使大荣度过危机后与其合作了数十年,而且其他日本代理商也慕名而来,打破了李锦记在日本投入大笔资金却不见起色的僵局

改革开放后,李锦记传到了李文达的手中,他抱着“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回到中国内地去”的信念,在广东筹建万吨级生产基地。当时,内地普遍消费不起蚝油、甚至没听说过蚝油这种调味品,但李文达坚持投下数亿资金。

事实证明李文达的坚持没有错,在重回内地的20年里,李锦记始终保持着每年25%的增速,从未亏钱。在酱料市场独占鳌头的李锦记,甚至还将酱料产品送上了天。2012年,李锦记的酱料产品入选航天员食谱, 先后随“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一起飞天。

李文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与另一大调味品霸主“老干妈”一样,李锦记的股权也从不曾落于外人之手,既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也不考虑上市。李文达直言,李锦记不差钱,不需要做这些,不想让别人插手家族事业。

意思就是,老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009至2016年,李锦记在房地产项目上投资超过264亿元,英国金丝雀码头金融城、伦敦芬乔奇街20号“对讲机”大厦、中国香港维德广场、上海企业天地3号楼,都成了李文达的囊中之物,他给自己的房地产项目起了个名字——无限极。香港的“无限极广场”,上海的“无限极大厦”,都是李锦记的。

2017年,李锦记又推出焙煎芝麻、芥末芝麻和千岛风味的沙拉汁,用于凉拌、蘸酱、三明治、汉堡包等,这一年其营收约合615亿元。

但这都不是李文达的终极目标,他曾对“李锦记”勾勒了两个梦想,一是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遍全世界;二是弘扬中华养生文化。他自豪地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李锦记”已跻身世界著名的品牌,第一个梦想已基本实现。为了追求第二个梦想,李锦记闯进祖辈从未涉足的中草药保健品生产领域。

梦想可贵,但取之有道

90年代初,健康养生刚刚在国内兴起,人们开始关注食用保健法。被李文达从美国叫回来的小儿子李惠森,看到中国保健品市场被韩国、日本甚至是被欧美的产品瓜分,或许是民族意识崛起,也或许是嗅到了市场潜力,他要在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

李惠森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李文达,并在父亲的协助下翻开了李锦记新的一页。此时李锦记的酱料已名誉海内外,李文达曾多次说过酱料是李锦记完成的第一个使命,而养生则是第二个使命。

为了将中国优秀的养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1992年李锦记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合资,成立了南方李锦记(无限极前身)。这是一家主要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大型港资企业。

无限极成立两年后,就上市了第一款保健口服液——无限极增健口服液,进各大医院和各大药店销售,但三个月后,其销售额仅为区区3万元,对于1亿元的生产成本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此时李惠森的老同学,全球三位直销博士之一,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直销博士潘光宇建议李惠森走直销路线,于是公司把所有产品召回决定执行此方案,一个年营收超百亿的直销帝国就此降临。到2005年,无限极在广东新会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后建成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相比于已经败落的权健,无限极才称得上是真真的国内直销老大。《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发布的排名,无限极该年以249亿元的销售额,在91家直销企业中排名第一,权健则以176亿元排名第四。

2018年美国直销杂志《直销新闻》公布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销100强榜单”中国公司无限极名列第五位,以39.2亿美元的营收居于国内公司首位。

不公布财报不上市的李锦记,很少有外人知道它的营业情况。但在媒体的报道中,2017年仅无限极一个项目就给这个家族创造了39亿美金的利润。

作为直销老大,无限极也多次卷入纠纷,最近一次是在今年1月。陕西商洛市一位母亲在网上发文称,其五岁的女儿在两年前感染幽门螺杆菌,曾被多家医院确诊为心肌损害。但受到无限极“指导老师”误导,中断药物治疗给孩子吃无限极保健品。

此外,无限极曾涉2起死亡纠纷案,但据法院判决书显示仅有两名销售人员担责。如今,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在涉嫌纠纷的同时,无限极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传销”质疑。无限极规定了“六六模式”的拉人头方式,也就是说即使产品卖不出去,只靠发展下线,就能拿到收入。网上有人计算,发展1296人,月提成收入就可达到22.68万元。目前,无极限旗下雇员超过4700名,仅在内地就有30家分公司,超过7000家专卖店。

梦想可贵,但取之有道。为李锦记的蚝油买单,我们心甘情愿,但若是为变了味的梦想付款,只怕终将毁于一旦。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