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睡不着|《调音师》:去年最好的印度电影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惊悚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今晚是一部悬疑片。
注意:本文有严重剧透
注意:本文有严重剧透
注意:本文有严重剧透
近年来,印度电影的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女性为自身赢得尊严的励志故事。《起跑线》讨论了教育公平和阶级固化的深刻问题。《神秘巨星》呼吁女性平权,赞颂母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聚焦信仰冲突。平心而论,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印度电影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调音师》,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调音师》海报2010年,一部主打悬疑的微电影《调音师》曾经在网络上走红。一名钢琴家装作盲人,只因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没想到,某天他来到一位客户家中,却目睹了一桩凶杀案。本想利用盲人身份蒙混过关的他,最终弄巧成拙。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创意,就来自这部短片。不过,本片不仅扩充了原作的内容,更在立意和内涵方面高出一筹。
主角仍然是一位装作盲人的钢琴家,矛盾冲突点仍然是一场偶然目睹的谋杀案,但如果说微电影版本嘲笑了主人公的自作聪明,那么大电影版则聚焦于人性和社会的黑暗面。电影中反复咏唱的两句歌词,点名了本片的潜在主题:“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敌意不要钱,友谊要收费,为什么心脏更像一个黑洞”。言下之意很明显,“唯利是图”在当今印度社会,早已不具贬义。相比原作主人公,本片主角阿卡仕显然在演技方面更胜一筹。能够数次死里逃生,阿卡仕靠的不是什么善良的心灵,而是其熟谙的厚黑学。
这位颇具天赋的钢琴家在无意间撞破西米谋害了地产商丈夫后,为求自保,他卷入了一系列麻烦。当阿卡仕询问寡妇西米,“桑哈太太,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警局”时,观众无不以为他终于良心发现。而在此之后,他放弃了报复,还替谋害丈夫的西米向医生求情,最终他的“善良”似乎感动了上天,在一只兔子的帮忙下奇迹般地逃出生天。这正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具“正能量”的标准电影结尾。可是,本片主创对人性的看法其实并不那么乐观。
苏菲和阿卡仕影片的最后一幕,是阿卡仕气急败坏地用导盲棍打走了地上的易拉罐。显然,他的视力并没有问题。此时,我们方才恍然大悟,帮助西米的故事只不过是他编造的谎言。而目的,是骗取前女友苏菲的同情,以便再续前缘。谁知,苏菲却认为,西米谋害了那么多性命,不值得被救。男主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了空。
但回想起来,这个反转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阿卡仕自称假装成盲人是为了获取艺术灵感,但我们都明白,他的目的是获取更多利益。而他与苏菲的爱情,同样建立在谎言之上。所以他的“盲”不在于生理,而在虚无的道德感。这样一个人,又怎么配得上真挚的感情?
这种反讽式的表现手法,也体现在本片的其他角色上。前来查案的警察局长马诺哈尔,竟然是谋杀案的真凶。飞扬跋扈的他,被自己射出的子弹所伤。出租车司机莫里平日里以窃取他人器官为生,丧生后医生劝他的妻子捐出其器官。男主邻居家的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故意用绳子去绊倒阿卡什,帮他叫车还要求小费。当他无意间察觉男主并不是真的盲人时,爬窗偷录视频,并试图卖给苏菲。这些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已经被利欲熏心、自私虚伪的风气所影响。《调音师》的社会批判力度之凶猛,足以令观众的脑袋上冒出冷汗。
眼睛没瞎,但心灵已经瞎了更值得玩味的是,本片充斥着对于宝莱坞经典电影的致敬与缅怀。被谋杀的地产商丈夫是昔日的宝莱坞巨星,影片中还出现了多处经典桥段回放,电影结束后的字幕中也列出了众多歌曲的出处。这里头所体现的绝不仅是影片主创的怀旧情结。发黄发旧的画面和老电影里的爱情一样,是纯洁而又美好的,和《调音师》里被污染的虚伪情感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印度社会正在不断进步,但人的道德水平并不会自然而然地随之得到提高,导演的目光显然是冷峻的。
当然,印度电影里的“神片”“神剧”并不少。但是,仍然将印度电影视作一言不合就跳舞的陈旧观念,应该被彻底抛弃了。在美国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的当下,印度电影既没有盲目跟随,也没有墨守成规,反而走出了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原创之路,这一现象,理应为中国电影人所重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