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12
中国考古博物馆呈现最早陶片和玉器
1月27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临展厅开展,展览全面展示对陶器、玉器、青铜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文物保护技术,并专门设置实验室考古展示区域,让观众近距离、真实地感受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魅力。本次展览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展览通过窑火万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锦华章、匠心妙手五大单元,全面展示对陶器、玉器、青铜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文物保护技术,并专门设置实验室考古展示区域,让观众近距离、真实地感受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魅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窑火万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锦华章、匠心妙手五大单元,共展出精品文物古籍共125件(组)。
展览的第一单元为“窑火万年”,展出文物25件,呈现我国烧制陶器的悠久历史、卓越的科技水平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展出的有“最早的陶片”——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片,实证我国悠久的制陶史。

距今约20000年的陶片
展览还展出十余件精美绝伦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000年)。彩陶这一突破性创新,自东向西,横跨南北,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彩陶之路”,既是早期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首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马家窑文化彩陶
该版块还展出有一件重量级文物——红山文化陶塑人像,承载着祖先崇拜的文化根脉。

红山文化陶塑人像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技术史和文化发展史。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畔的小南山遗址已经出现了玉器的雏形,在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真玉器。原始社会中,玉器承载着祭天祀地、敬天法祖的深厚观念,先民们常以玉事神、以玉殓葬。夏商周时期,玉器象征着礼制的发展与成熟,既是国家权力的物化载体,又被赋予了君子的美好德行。
展览的第二部分名为“璞玉良工”,展出文物70件(组),用考古发现实证我国玉器近万年的技术史和文化发展史。展示有玉料种类、玉器制作和玉器修复,通过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来呈现中国古代高超的治玉工艺。其中还展出了一组三件玉钩形器,均属于红山时期,但分别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展现了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流动与传承。

商代 玉跪人

展览展出的玉器
展览的第三单元名为“吉金奇技”,展出文物20件。该单元分为铄石成金、范铸成器、光阴续篇三个部分,以操作链的视角,展示了青铜器从铜矿开采、铜料配比,到块范制作、合范成器,最后对出土残损青铜器进行修复的完整流程。展示重点是通过展品展板相配合的展陈手段,以铜觚、铜罍为例,直观地体现块范法这一中国青铜器独具特色的制器技术。

大家观看文物细节
第四单元“服锦华章”,展出文物古籍5件(组)。重点展示了新疆出土的且末扎瓦艾日克墓地出土毛织物残片,残长1.1米,宽37cm。其纤维材质为毛。纤维加捻形成纱线,染成土黄、土红、蓝灰三种颜色,并采用斜编、绞编、织造的方式,将其纱线加工成6条2.5cm宽的斜编绦带、若干块褐(平纹毛织物),绦带、毛褐相互缝缀而成,体现了古代先民高超的纺织工艺。

实验室考古是对叠压复杂、材质脆弱、具有组合关系、出土后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一类出土遗存进行异地迁移、室内清理、遗存提取、信息采集和应急保护的一种考古学研究模式,主要目的是为考古学研究最大限度获取遗存信息,同时兼顾对出土遗存的有效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内首家开展实验室考古研究的机构。实验室考古方舱继承和发扬了1936年以来的出土遗存异地迁移、室内整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传统,在套箱提取技术、车马坑发掘与保护、脆弱质遗存提取、实验室考古理论等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实验室考古的现场展示

实验室考古现场展示
第五单元“匠心妙手”,重点展示实验室考古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展示有海昏侯M4棺盖、棺底遗迹、山东前掌大遗址漆器等套箱4组,以及正在现场拼对、修复的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唐代龙首1组。

展示实验室考古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024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统筹谋划,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重点打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本次展览也集中展示了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的部分遗产保护科技成果。
本次展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巴林右旗博物馆、敖汉博物馆等考古文博单位共同推出。展览展期将持续到今年6月2日。




- 俄美沙特开谈
- 俄美代表团举行会晤,中方表态
- 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相关部委相继发声

- 日股汽车股回调,三菱汽车跌超2%
- 日经225指数开盘跌0.1%,韩国综合指数涨0.36%

- 杜甫的诗《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上一句
- 网络流行语,指孩子回到学校上课的日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