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作和家庭的撕扯,如何轻松智慧地应对?

2025-01-29 12:15
湖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本期故事关键词:家庭与工作-

在一场关于女性话题的演讲中,我曾经分享了这样一个主题:爱自己,就是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是的,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把我们活成爱的管道,借由这个管道,可以把更多的喜乐和智慧分享给周围的人!

平衡工作和生活,历来是职场女性的高频痛点,更是每一个有孩子的职场妈妈们,一直想努力实现的生活。不管是照顾好家庭,还是实现职场上的成功,其中任何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何况我们要同时兼顾。双重的负担让我们经常很疲惫和辛苦。一旦遇到孩子生病或升学等特殊时期,更是觉得时间精力被挤压到没什么自我空间了。

同样作为职场妈妈,我特别能理解这样的不容易。也正因为这份共情,有时候面对一些朋友的吐槽,我也不太好意思说出一些真相。工作和家庭自然是无法在每个当下获得平衡的,只能在一周或一个月等相对长的时间维度上,获得一定的平衡。但如果长期失衡,那不是你不能平衡,而是你内心可能并不是真的想要平衡。

我有一类客户,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吐槽家庭如何消耗自己,每日疲于满足孩子和另一半的各种需求,为此工作都耽误了许多。在我们的对话探索中,我发现大家总是一边抱怨事情多,一边却不选择放下一些事情。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让我们走进小丽的生活看一下。

接到小丽的电话,是因为她的朋友一定要她来找我。小丽刚离完婚,正准备好好做事业,在她人生的转折阶段,朋友希望她能在教练的支持下,以更好的状态过上新生活。

第一次通话,她一边在游乐场带孩子,一边跟我分享自己的近况,从刚开始吐槽自己活成了老妈子,每日睁眼就是家务和孩子,到吐槽还住在家里的前夫,什么也不干,每天还得给他洗衣管饭,打扫他的书房,给他整理、打印文件。看她在游乐场,我也没有深入进行灵魂拷问,只是留了个小任务,希望接下来一周内,她可以做一做:请记录一周内做的事情,有多少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有多少是你强迫自己去做的。如果是后者,那问问自己,是什么让你强迫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任务才到第二天,小丽就迫不及待地给我发来语音:“天啊,我发现居然没几件事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尤其是为我前夫做的,我一件也不想做,但我居然一直在做!”

“恭喜你,当你看到这些,就有了改变的可能啦!那你知道是什么让你一直为前夫做那么多吗?”我问小丽。

小丽的语音又发了过来:“是我一直还想着有没有复婚的可能。我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独自去面对生活,内心的恐惧让我想着讨好对方。但是我真傻,我都对他失望透顶了,为什么还要寄希望在他身上,我就应该大踏步去搞我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尽快独立和强大起来。”

后来,小丽再也不在自己的房子里为前夫做事,并让对方尽快搬离。两周后,我也在她的朋友那里听说小丽已经认真搞起了自己的事业,非常积极向上和有行动力。

这个教练对话并不是专业的完整对话,但却非常有意思,没有多深奥的探索和分析,只是让客户停下来,去面对一个自己没有看见的真相,改变就发生了。人的行为,有时候是被自己内心的底层需求和恐惧害怕驱使的,这样就看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一旦看清楚了,就会做出有意识的选择。

小丽的案例里,她是因为想要被爱,而用过多的付出来挤占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还有一些其他心理底层需求,比如: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是重要的,家庭、团队离开自己就会不行或者干不好,又或者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感或成就感。

如果我们陷在家庭和工作长期失衡的状态里,大概率就是这些需求在控制我们的行为。心理学家荣格有一句话,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生活,而你将其称为命运。想要成为自己思维和心智的主人,首先需要看到潜意识的运作,重新思考和选择:我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遇到家庭工作无法平衡的时候,或许你可以先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然后看看这些时间里,哪些事情是你其实并不想做,但又一直在做的。这背后是什么驱动你一直在做?如果不去做这些事,你会担心什么吗?

找到一些答案后,再来看看你想要的平衡,到底什么才是对你更重要的呢?由心而发,放下该放下的,拿起该拿起的,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工作和家庭的撕扯,如何轻松智慧地应对?

我曾收到过一个小红书粉丝的留言:我想跟老板提出休假,老板不同意该怎么办?

细问之下,原来对方是刚休完产假的新手妈妈,每天跟孩子分开去上班都非常不舍和内疚,于是不想去上班了。

看完这位粉丝的留言,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到了我生完老大的时候。第一次做母亲,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母爱,当看见孩子天使般的脸蛋,躺在我的怀里一脸满足和安定,真希望把所有的爱都给她。

等到孩子大了,自己也该去上班时,我经常要面临撕心裂肺的离别时刻。记得有一天上班后,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电话另一端,孩子问:妈妈,你去哪儿了?

我说:妈妈在上班呀!

另一边的孩子,突然边哭边喊:我想你了,你现在给我回来。

给孩子解释妈妈得下班了才能回来,结果另一边的哭声越来越大,号啕大哭:我不要,我要你现在就回来!!

第一次做母亲,真的听不得这样的哭声。电话这一端的我,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了,对孩子既心疼又内疚。

作为一个职场女性,这样的愧疚时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有所成就和价值,同时也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生活上幸福美满。

本图由AI生成

曾经的我,也在这样的期待中,把自己逼得很紧,希望自己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到最好。工作中我每年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把项目做到有价值,得到老板的认可。下班之余就会立马回家,带孩子出去玩、读绘本,研究孩子怎么吃才健康……除了这些,我还要研究自己需要增加哪些本领,才会获得更多的职场机会,所以也给自己报了一些学习班。

力争每一条都做到满分的我,在一天下班的路上,突然感受到了自己的疲惫不堪,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人生,就要这样过下去了吗?

不,我不甘心就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一生。于是我开始寻求解决办法。

我想我大概是时间管理有问题,于是我去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结果老师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搞清楚自己想要活出什么样的自己和人生,然后将不同的事情依照自己需求的重要度排序。

好吧,原来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内心,于是我又去学习了心理咨询和人生教练相关的课程。

在学习人生教练的过程中,我逐步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再担心自己做不好或得不到认可,更放松更自信的我也勇敢地离开了央企,去了一家世界500强外企推行教练文化。做出了影响力以后,我又成功创业,创办了一家教练机构。工作虽然忙碌,但老公和孩子们一直支持我,与此同时,两个孩子积极阳光,学习优秀。我的亲密关系也经营得充满爱意,我成为大家口中圆满的“人生赢家”。如果说这些年我做对了什么,让工作和家庭可以相对圆满,我大概会总结成以下几点: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做一个不那么负责任的妈妈;学会借势;把自己活精彩。

1. 让子弹飞一会

生活中,但凡出现一点状况,我们就很容易陷进问题里,想要尽快解决它。一听到电话那边孩子的哭声,马上就会生出母亲的内疚感,立马开始想:怎么办?我该如何满足孩子的期待?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害怕,我们立刻就觉得糟糕,这么胆小怎么办?

孩子怕水,就是不敢游泳,怎么办?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每当问题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就会焦虑不安,不知该如何解决,担心自己解决不好怎么办?在与这些问题相处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让这些问题先存在着。

孩子嚎哭着让我回去,我满怀内疚,但我也知道:我更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工作,而不是当一个全职妈妈,一旦我重回职场,那么这样分离的场景一定会存在。不仅是现在存在,等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上大学的时候,甚至他长大后出国留学、结婚生子的时候,我们终会分离。

我的理性非常知道这样的合理性,但我的感性依然让我愧疚,于是我停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说:我不是一个 100 分妈妈,对不起,孩子,妈妈需要工作。

说完这句话,我似乎放松下来很多。那一刻,我明白了,面对愧疚,我们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一份谅解。

还有一段时间,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害怕,老人总是担心未来孩子会不会社交能力很差。

我就假装看不见这个问题,继续以身作则跟周围人保持交流,时不时跟一些朋友聚会玩耍。营造一个不批评、不指责的环境,带着相信和榜样的作用,一段时间后,孩子对陌生人没有那么害怕了。

也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无为而治并不是真的无为,而是创造一个宽容和信任的空间给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阳光自信,就示范给孩子看,当他们做到的时候,及时认可他们。让孩子在一个有营养的环境里,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本图由AI生成

2. 学会借势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曾经的我一样,总是把所有的责任都背在自己身上。在家里,所有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去做。工作上,也不轻易向别人求助,或者向别人表达自己遇到的困难。在我以前的想法里,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独立做完,而且必须做好!很多年,我都用独立、坚韧、认真负责来形容自己,直到出现婚姻危机那一刻,我才看到这些形容词的背后,其实有一个不喜欢示弱的自己,不想把自己的“不行”和“疲惫无助”展示给别人看。

都说孩子是来让父母修行的,我这个功课,真的在育儿过程中治好了。

最开始的时候,家里总是听到此起彼伏的“妈妈”“妈妈”,一会儿“妈妈讲故事”,一会儿“妈妈抱”。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孩子在我面前很有安全感,也更加愿意向我提自己的各种需求,于是我就更忙了。

直到我意识到自己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身体和心理都很累了以后,我决定开始改变。我告诉老公,因为缺少锻炼,我的身体开始不舒服,尤其是腰经常酸痛。后面我打算每周安排瑜伽时间,重新恢复孕前的运动习惯。

老公答应了,于是我们确认好我出去锻炼的时间,他来陪孩子。

几次计划下来,我发现我不在的时候,地球依然转得好好的。再后来,我又有一些学习班想参加,因为这些班的上课时间都在周末,所以我又跟老公沟通这个事情,可能一些周末我需要他多陪孩子玩。

再后来,公司安排出差,我直接出门好几天不回家。

然而,当我回到家,老公和婆婆都纷纷向我邀功: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宝贝们可乖了,以前不愿意刷牙睡觉的,现在都很配合。早上起床也不哼哼唧唧了。

听到这些话,虽然感觉我在孩子面前的存在感少了很多,但是我也真的意识到,妈妈的过多保护和照顾,有时候也会让孩子沉浸在舒适区,养成依赖,甚至耍赖的习惯。

做一个懒妈妈、笨妈妈,孩子反而更加独立自信。所以呀,生活中,多向老公和孩子寻求帮助,把属于他们的空间还给他们,把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还给我们。

3. 把自己活精彩

有句话说:一个女人把自己活幸福了,就是把整个家庭活幸福了。经历过极为反差的两种生活后,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曾经的我,总把自己活在一个好妈妈、好经理的角色中,给自己强加各种要求和期待。完成一个目标,很快又给自己设定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压力之下,我根本没有幸福感,反而充满了负能量。那些持续的压力变成了不满、抱怨和指责,在家里,总是对老公呼来唤去。

每次走进书房,看见老公坐在那里玩游戏,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充耳不闻的时候,我就怨气外漏,也正是这段时间,我们的婚姻关系进入越来越冷的阶段。

当学习教练以后,我看到了疲惫不堪的自己,也看到自己一直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想以此赢得别人的认可。这份看见让我开始转变。凭什么呢?我的价值为什么要让别人判定?我已经做了那么多突破自己的事情,我已经足够好了!我富有责任感,坚韧努力,敢想敢做,总是寻求更有挑战、更有意义的事情去成长,这些都是我的品质。

自信的力量由内而外开始生长,很快我就辞去不喜欢的工作,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环境和老板,事业上进入正循环。生活中因为忙碌,给老公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他跟孩子走得更近,对自己参与育儿更有信心。于是我进一步放下一部分家务做甩手掌柜,做老公的啦啦队,认可他的付出和成果,夫妻关系也越来越好。

回头再看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以前是活在了某个角色中,而丢失了自己。当我们只有角色,没有自己时,那是对自己内在需求的一种忽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觉得委屈、疲惫。而当我们把重点放在活出自己时,我们是开心和满足的。家庭和工作,都服务于我们的愿景和期待,我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场关于女性话题的演讲中,我曾经分享了这样一个主题:爱自己,就是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是的,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把我们活成爱的管道,借由这个管道,可以把更多的喜乐和智慧分享给周围的人!

原标题:《工作和家庭的撕扯,如何轻松智慧地应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加载中
    • 开学,准备好了吗
    • 王毅谈中方对中美关系原则立场
    • 缅甸逮捕29名涉赌涉诈人员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
    • 2024储能电芯海外出货排名揭晓,宁德、比亚迪、亿纬、远景动力、瑞浦霸榜前五
    • 哪种岩层可以找到化石?
    •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