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招募|请给我讲讲你与老南市弄堂的故事
作为在老南市长大的上海小姑娘,我一直觉得,上海有一种“被误解”的美。正如不了解上海的人们会认为,上海女人一定都是又“作”又“嗲”的。这也不难理解,某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上海人和实际相去甚远。外滩、东方明珠和陆家嘴,乃至老城厢的弄堂,它们都是上海的一部分,让你感受一座城市不一样的风貌。
消逝的弄堂。 蔚蔚 图
每次在弄堂里穿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弄堂的名字。
有的弄堂取自人名,比如毛家弄、裘家弄;有的取自地名,比如高巷头街、万豫码头街。
有的弄堂名很亲切,张家小弄;有的就比较霸气了,青龙桥街。
有的弄堂名,起得很有吃货的风范啊,火腿弄、鸡毛弄、羊肠弄。有的不知是否与西施有渊源,南施家弄。
最最不严肃的,要数我家的弄堂名了,猪作弄。每次路人经过这条弄堂门口,总会吃吃地笑,因为这个名字的缘故。
已经消失的猪作弄。 蔚蔚 图
那为什么叫猪作弄呢?
查了下地方志,才知道,原来在清末,老北门福佑路以北一家小巷,有多家“杀猪作坊”,城中老百姓每天能吃到鲜猪肉。因为杀猪作坊越来越多,那条巷子被定名为“杀猪弄”。后来因为杀猪扰民,经过协调,全部作坊被搬到小南门外一条小巷,就是后来的“猪作弄”。当时这块地方相对偏僻,而且靠近码头,生猪运输比较方便。
而“作”,有“奈伊作特”(沪语:把它干掉)的气势。
其实,“烹羊宰牛且为乐”,猪作弄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笑之处。可关键是——姑娘我姓朱啊。
偶尔有朋友得知此名,还会跟我开玩笑说,蔚蔚,你姓朱,住在“猪作弄”会不会觉得背脊发凉呢?
我说,哈哈哈哈,旁友,侬帮帮忙好伐。
心里却忍不住越想越好笑。
记得小时候还不太愿意告诉周围的同学朋友我家住在“猪作弄”,总觉得它不够好听,不够“高大上”,如果叫“珍珠”的“珠”,那该有多好啊!
直到2014年,我家搬迁,曾经在此生活了28年,那条小小的,让我觉得好好笑,甚至带着一点点“不好意思”的“猪作弄”,后来,居然真的从上海的地图上消失了!
我小心翼翼地取下这个门牌号,一直保留至今。
新家离得并不远,记得有一次下班,竟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猪作弄”。可迎面而来的,是一堵严实的墙。
心里觉得猛地一堵。
也许失去了才会格外珍惜,回想起来,当时我真应该多给我可爱的“猪作弄”多拍一些美照呀!
华丽丽的石库门门头。 蔚蔚 图
在老南市,这样有故事的路名、弄堂名还有很多。比如“洗帚弄”曾是加工洗帚的,“塘坊弄”因做麦芽糖得名,“引线弄”专门卖缝衣针,而“面筋弄”就是制作面筋的。篾竹路(这个名字篾竹路一小的小伙伴们不陌生吧)是加工竹篮的,之前提到的火腿弄是腌腊业的主要集聚地。只是我们之前对它们“关心”得太不够了。
2018年底,偶然得知澎湃新闻市政厅和上海双年展联合发起的“你的地方”,我心中对“老南市的弄堂”的探索热情被点燃了!于是赶紧报了名,而我发起的项目名称就叫——老南市的弄堂。
感谢“上海门牌研究所”张渊源老师推荐给我的宝贵资料。在《南市地名地方志》里,我还查到很多有趣的弄堂名的由来。一边阅读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儿时记忆跃然纸上。我想,仅有史料是远远不够的,曾经在南市生活、工作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儿时回忆和有趣故事吧。因为这些独特而有共鸣的故事,才真正构成我们心中的老南市。
个么,重点来了!
这里,我想发起一个故事征集,邀请曾经在南市区生活、工作或者白相过的朋友们,无论您的家乡是哪,期待您分享与南市区的弄堂/路名的故事。
比如,你最喜欢在哪条弄堂乘风凉?
上学时会经过哪些马路和弄堂?
在哪条弄堂里结婚?
又是哪一年搬离南市?
故事的多少和长短并不限,如果您对“老南市的弄堂”感兴趣并愿意分享,请添加项目发起人蔚蔚的微信254486821,将您的故事发到ecnuzjw@163.com邮箱。2月27日前有效哦。
征得您的同意之后,您的故事将在本届上海双年展“你的地方”项目中展出,与更多朋友们分享。
(注:向第12届上海双年展总协调人施瀚涛致谢)
关于“你的地方”“你的地方”,是第12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之一,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共同发起。
我们邀请七位社科及人文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成为观察员,并招募艺术家及公众,以1939年初版、1947年第二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为基底,对上海进行自主的调查,重新认识和表述那些与自身有关的地方,并发现和勾联起自我主体形成的线索,并增强人们对上海空间演变的不同脉络的理解。
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文化与蓬勃发展的上海城市发生积极的对话。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始于2012年,是上海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携手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补时、上生·新所、思南公馆、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澎湃·市政厅等合作伙伴,在城市各处设立展览馆、影院、实验室、发声场,出动历史考古队与地方行动者,为公众提供别样的观察生活视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