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我当班】38名精英学子到省高院“当班”后这样说……

2019-02-18 2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今年年初,省高院走访省人大代表、学军中学校长陈萍时,陈萍提出,希望浙江高院能为学子们开一门法制教育课。

于是,今天,我们邀请了

来自杭州学军中学的38名学生

走进浙江高院

来“当班”!

站点一

院史馆

在法官的指引下,学生们走进院史室,感受浙江高院从建国初期到如今走过的点点滴滴以及全体干警在人民司法征途上的风雨兼程。

站点二

数字化集控中心

在数字化集控中心,法官向学生们介绍了浙江高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演示了数字化庭审系统。

站点三

审判法庭

学生们还来到审判法庭,敲响法槌,亲身体验庭审过程,感受司法公开、公正、公平。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法院,对于法律文化、法治理念等有了直观的体会和了解。

������

学军中学高二学生 王可歆

今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浙江高院。首先,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了“人工智能司法创新研发基地”,在一个和电影院放影屏幕差不多大小的电子显示屏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浙江各地法院的实时监控,不断更新的数字精确记录了审案、结案情况。据统计,每年法官平均审理案件量足足有三百件以上!通讯设备、网站服务等电子化流程的加入,更是便利了传讯、立案等过程。后续馆史的参观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法律体系一步步完善化、科技化、民主化,我想这正是我们国家在向和谐社会迈进的重要体现吧!

学军中学高二学生鲁潇蔓

一进大堂就被浙江高院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在今天的行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科技助力办案。比如,我们在大屏幕上可随时看到浙江各地法庭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阿里巴巴的智能听写不但极大减轻书记员的工作量,还能学习听懂浙江各地的方言;又比如,现在法官办案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法官还可以通过淘宝网收货地址进行传票邮递......今天的参观,改变了我对法院的认知。如今的法院是人的智慧和科技的结合,科学办案,“浙”里先行。希望我以后也运用自己所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学军中学高三学生何徐轩

走进报告厅,荧幕上翻滚的数据、各式各样的图表正详尽地向我们诉说着法院的一点一滴。这原本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现已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助力法庭办案。在引导员的介绍下,我们才发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早已给法庭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既提高了法院办事的效率,又为人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便利。科技、互联网如推进器一般,给法院增添了几分权威,也不断助力我国的司法建设启航。

学军中学高二学生 吕昕

一进入到浙江高院,就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了现代化科技与法院工作的完美结合,可视化管理平台、语音识别系统、线上的律师服务平台等等,都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宣传处的姐姐介绍到,去年浙江高院收到了170多万的案件。若没有科技协助办案,可想而知,会有多少百姓的诉求得不到快速解决。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院史馆,院史馆里记录了70年来,浙江高院的地址变迁,院长变动,还有一些重要的案件,比如双胡事件的审判结果,两个官二代均被判死刑,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很好体现;还有历史上第一起民告官案件,推动次年行政诉讼法落地……浙江高院不断完善智能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建设等,推动着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每一个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现代科技的助力,让浙江高院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新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去推动中国的法制建设,从尊法守法做起,为中国的明天努力。

学军中学高一学生庄陈

右为庄陈

无论是在庭审程序还是在智能审理的方面,浙江高院都与时俱进,引入了互联网与大数据来更好地服务民众。在讲解员的展示下,我们体会到了法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先进与透明,这个系统记载了全浙江审判的案件,保存了视频,既便于数据管理,也可以调取回放,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数字化的优越性。今天的法院之旅,着实让我眼界大开,也让我感受到了司法正义与人民同在!

近年来,浙江高院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以开展“公众开放日”、“法进校园”等法制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身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文丨宋朵云

浙江天平 原创发布

长按二维码加入“浙江天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