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前最好的断舍离:尽快扔掉这三样旧东西

2025-01-26 11:51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 帆书 · 满慈

听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拿起、又不断放下的过程。

想想的确如此,过去一年,我们囤衣服、囤食物,也囤关系、囤人脉,但最终的结果是认清:

身就这么长,需要穿的不多;胃就那么大,吃撑了还难受;

关系说到底得是强强联合,上赶的不是买卖;人脉呢,不如自己争气实惠……

如莱迪克洛茨在《减法》中所说:少即是多。

年底了,断舍离第一剑,先斩这3样旧东西,给自己的心腾点地儿。

当我们滤掉、去除那些生活中不重要的杂质,便会发现好运已在不远处招手。

回顾已走过的一年,你是不是活得很辛苦:

除了工作上加不完的班,生活中还有理不清的烦心事。

每天强打精神面对压力丛生的世界,夜晚再带着无处安放的坏情绪入睡。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写到: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定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情绪淤积不仅给灵魂带来负担,还会给身体造成伤害。

知名健身博主@周六野曾分享自己“因情绪患病”经历。

她和前任交往6年,前任长年累月的感情勒索,让她持续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泥潭中。

最终,她因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疏解,确诊患有子宫肌瘤。

人的内心都有固定容量,当负面情绪持续累加、淤积,“情绪毒素”便会默默蓄力,在不经意间侵蚀健康。

唯有及时止损,清理“情绪杂物”,远离消耗能量的人和事,才能让困顿的人生柳暗花明。

木心先生一生诗书气自华,却2度蒙冤入狱,3根手指被残忍折断,母亲也在彼时去世。

命运的重锤一度让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

但他没有任由自己沉溺悲伤,反而努力自救。

凭着写自省书剩下的一点点废纸,愣是完成了长达65万字著作《狱中笔记》。

就像他在《文学回忆录》写的那样:“人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面对苦难,悲天跄地并不能改变既定事实,不如就此放下无能为力的情绪。

心理学家黄仕明曾说:“当心理空间比情绪大时,你就自由了。”

减法思维,让我们有能力校正内心磁场、洞察真相,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

与亲人伴侣发生口角,别让坏情绪遮住你们彼此相爱的心。

遭遇无法弥补的工作错误,自责悔恨不如复盘警醒。

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难题,解不开就迅速远离。

当人生不再长吁短叹,而是有意识断掉“情绪杂物”,内心才有多余位置盛下快乐。

春节将至,休整身体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内心,减去多余情绪,蛇年方可诸事顺意。

古人常言:“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一到过年,大扫除就成了必不可缺的春节仪式。

扫尘才能迎新,家静方可人安。

哈佛商学院曾做过一项调查:

越是居家环境干净整洁,人们生活越幸福越成功。

相反,生活在凌乱的环境中,人往往过得不幸福。

日本极简主义发起人佐佐木,曾过着“不拘小节”的人生。

35岁,0存款,常年蜗居在杂乱无章的小房间中。

每天下班回家衣服随处一丢,坐在满是咖啡污渍的书桌前喝酒、吃零食。

因为囤积东西太多,什么都不舍得扔,导致他在家“寸步难行”,做事效率极低。

女朋友也因无法忍受他的杂乱、邋遢,与之分手。

佐佐木至此意识到,不懂得断舍离,不仅造成居住空间“堵塞”,也让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

于是他下定决心改变,从舍弃“生活废物”开始。

他扔掉家里90%的东西,整整一年没有买新衣服。

最终,他从颓废懒惰的穷编辑,摇身变成日本极简生活的标志人物。

佐佐木不仅减去空间内的囤积之物,也重塑了自己的人生理念。

现实生活中,各种商家直播、折扣贩卖手段不断,人们不自觉间便被迷了双眼,疯狂下单、囤积物品。

东西越堆越多,空间越来越闭塞,最后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收拾。

而当精力被杂物所困,就会无暇顾及生活其他美好所在。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小和尚夜晚点火烧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烧那么多水,便想摸黑上山砍柴。

禅师看到后反问:“半壶水足够,为什么不把水倒掉一些呢?”

我们对于物品的执念,就好像那舍不得放下的“半壶水”。

但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去投入到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正如佐佐木所说:“减少物品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减少这些生活中无益的事情,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价值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扔掉那些攒了几箱的塑料袋、过期药品、冲动下单的各种神器。

捐赠常年不穿的衣物、不太合脚的鞋子。

更换令人不愉快的物件,比如每次炒菜都糊底的铁锅、总是失灵的浴室喷头。

有舍才有得,放下方见自在。

越是去掉生活中无用的东西,越是能清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心在乎的。

当我们的居住空间不再是“只进不出”,生活才会拥有流动感。

前段时间与老友相聚,谈及工作他自嘲:“整整一年,工作忙到连一次短途旅行都没有。”

不知何时,我们的生活被堆积如山的工作填满,时时刻刻紧绷神经,深怕自己被“后浪”们拍在沙滩上。

然而事实上,不停向前狂奔赶路的我们,工作没见大起色,状态反倒越来越差。

朋友小柯曾是一个为工作拼尽全力的人。

经常为项目加班到早上四五点,顶着黑眼圈、哑着嗓子给客户讲方案。

哪怕刚做完阑尾手术,躺在病床上,也坚持跟进各种工作细节。

但对工作过度的投入、细节把控的吹毛求疵,让她愈发焦虑,成绩不升反降,年底升职名单也没有自己。

接二连三的“重创”,让小A不得不停下脚步,尝试审视自己,寻求改变。

她不再盲目“努力”,而是删减细节,聚焦核心,抓大放小。

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减负”,她重新掌握了工作节奏,事业蒸蒸日上。

曾几何时,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有了“不进则退”的压迫感。

于是人们习惯用加法寻求慰藉,固执认为“努力”便会成功。

殊不知,靠不停叠加待办事项,不能使事情富有成效,反而工作越做越乱、生活质量越来越低。

唯有化繁就简,才能快速抓住工作核心,逐一攻破难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信息轰炸,先别慌,试试莱迪克洛茨的“减法清单”。

1.删减细节,洞察目标

无论是接手新项目,还是更换新岗位,想要快速上手就要抓住本质。

多问问自己,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么做能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不断提问,找到最关键所在,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减少待办,集中精力

有时不是工作太忙碌,而是我们陷入瞎忙怪圈中。

与其罗列几十条工作项目,不如只写3件紧急且重要的待办项,一次只做一件事。

3.减掉“拼命”,适当留白

没有生活的人,工作动作也会因焦虑变形。

感到疲惫就暂离“工作频道”,好好看场电影,和朋友吃个晚餐,又或者单纯发呆放空自己。

城市生活永远忙碌,要允许自己暂时停下,不做谁的员工、不做谁的乙方,只是单纯做会儿自己。

当我们感受到慢调生活的温柔,才能轻装上阵,微笑投入余生的奋斗旅程。

林清玄曾说:“生命若减到极简,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一朵云就是无垠的天空。”

想要获得极简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断舍离。

当你我不再把时间放在情绪内耗上,不再被琐事、杂物“绑架”心灵,便能留出精力聚焦工作重心,享受生活的留白。

作者 | 满慈,一个想把生活写在文字里的行路人。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原标题:《年前最好的断舍离:尽快扔掉这三样旧东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达美航空客机翻覆
    • 中方向加沙提供新一批物资援助
    • 同行谈DeepSeek破圈
    •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100亿港元
    • 马斯克旗下号称“史上最聪明AI”发布,称多项测试超过DeepSeek
    • 国漫之光,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现暂列世界影史票房榜第九
    •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哪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