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

最年轻的画蛇者

关注
2025-01-21 07:03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莫一奥 LCA

2025002

乙巳年

戊午年( 1918 年)五月,老者陈遹声取出旧藏,展卷观阅,凝神片刻,他于画卷上端题写道:(此图)奇古神话,精神赫奕,真宰上契,笔通造化...余生三岁,于堂壁见之,惊吓啼奔。

使陈遹声惊吓啼哭的画作,名为《乾坤交泰图》,又名《龟蛇图》,是其明代先祖陈洪绶之笔墨。

乾坤交泰图 明代 陈洪绶

明万历前,陈家世代为官。陈洪绶之祖父陈性学曾作两省布政使,因时局变动,朝廷专设总督和巡抚官职,布政使权力被削弱,陈家逐渐衰落下来。

父亲陈于朝聪颖好学,早年中得秀才,再试无果,屡试终如此。他醉心书画,十几岁的年纪,结识了年近七十的同乡徐渭,并拜其门下。平日里,陈于朝常去到青藤书屋讨教相叙,亲得徐渭指授。

陈洪绶未有见过徐渭,却好似得了真传,自幼便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和悟道能力,其十余岁完成的《乾坤交泰图》,已露艺术奇才之端倪,明末文学家毛奇龄如是写道:(陈洪绶)十四岁,悬其画市中,立致金钱。

蛇与龟

年代久远的《乾坤交泰图》,墨色浓重,布局相宜,其雄浑气势,令人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位少年所画。

弥散开来的卷曲云雾,行笔粗犷,动势强烈,笔法古拙之余,透露出些许稚气;龟蛇图画处,显然加入了矾水,矾水渗透,禁锢墨色,使得细腻勾画成为了可能。

晕染与勾画

陈洪绶所作龟蛇,是上古神话中的四灵之一玄武,它与青龙、白虎、朱雀分别守护四个方位,同起源于古人对星宿的观察和想象,亦与图腾崇拜相关。

龟蛇缠绕的玄武,象征北方。北方七宿分别为斗、牛、女、虚、危、室、壁,陈洪绶将它们画出,分散于龟甲上,使之成为了天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玄化之物。

部分星宿

龟甲之上,不仅有北方七宿、水火图像,还有三卦。龟甲上的三卦连同甲壳边缘之三卦、外露而出的腹部两卦,构成了完整的八个卦象——乾、坤、震、巽( xùn )、坎、离、艮( gèn )、兑。

八个卦象里的每一卦,都代表一种事物,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刚柔相济,相依相生,容纳万千,以至无穷。如古籍所载:(古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

陈洪绶把星宿与八卦画在玄武上,意在构建变动的大千世界,也暗指无限的宇宙万物。而作为图像的玄武,起初仅指神龟而无蛇,汉末(一说为新石器时代),蛇的形象加入进来,成为画像砖的题材之一,也成为了世人熟知的龟蛇共存的灵性玄武。

古时,龟蛇交织的玄武,有驱邪之意,陈遹声深知此道。他将先祖之作挂于家中并写道:后世镇宅,邪魔尽息。晚年,他反复珍赏,又写:此章侯先生(陈洪绶)所仿唐吴道玄《乾坤交泰图》也...余虽不见道子原本,想亦不过尔尔,若世间所称传道子画,则神变远不及此。

唐代吴道子的画作,已不可寻。陈洪绶是否如陈遹声所言依吴道子笔墨而作《乾坤交泰图》,亦不可考。实际上,明代奇诡文学已非常丰富,相应地志怪绘画,也十分多远。

如明代李在的《搜山图》,正是一幅神怪图画:部分修炼成精且没有恶意或被降服的妖,常常受天庭指派,去到深山大泽捉拿祸患,它们大多长相奇特,甚至比伪装起来被的被捉拿者更似妖。这都得益于自然运转的山林灵气,山之灵气,滋养万物,当然也滋养了《搜山图》里修炼的巨蛇。

搜山图 明代 李在

与《搜山图》不同,陈洪绶的乾坤交泰,始终饱含向上的寓意。乾坤交泰,本为乾坤交媾( gòu ),语出《周易》,其意是大地之气上升,苍天之气下沉,方可天地交媾,天地交媾则上下通泰,万物化生而和谐。

十余岁的陈洪绶,虽不是只画出了蛇,但其气象万千的《乾坤交泰图》,是兼有蛇和龟的神兽玄武,想来,此图当可以为乙巳蛇年带来好运。

注:与本文相关的两款红包封面,送给大家,祝好运。

作者:莫一奥,艺术史研究者,写作者。

部分参考:《陈洪绶的艺术》翁万戈著 | |

原标题:《最年轻的画蛇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5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达美航空客机翻覆
    • 中方向加沙提供新一批物资援助
    • 同行谈DeepSeek破圈
    • 俄美在沙特会谈历时4个多小时结束,俄代表称“谈判举行得不错”
    • 澳大利亚院线经理:正不断增加《哪吒2》放映场次
    • 国漫之光,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现暂列世界影史票房榜第九
    •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哪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