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促炎饮食或大幅增加痴呆发病率
作者:王兴国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营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
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
大连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营养医师王兴国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引言:
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近期发表的、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的一些重要研究的摘要进行汇总。如果读者对某一个研究感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查阅该研究论文的原文。世上本来没有可靠结论,研究文献多了,就成了可靠结论。
接上一期:11
添加糖并不是一口也吃不得
添加糖(饮料、甜食和糖等)的确不能多吃,目前的限量标准是不能超过10%总能量(因人而异,大约是50克/日),最好不超过5%总能量(因人而异,大约是25克/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添加糖越少越好、不吃最好(反式脂肪酸才是这样),或者添加糖一点儿也不能吃(每一口都是有害的)。
Front Public Health发表的研究(如下),共纳入69 705名45~83岁的瑞典人【不一定与国人情况一致】,其中47.2%为女性,平均年龄59.9岁,基线平均添加糖摄入量占每日总热量的9.1%。
研究发现,添加糖可能也不必限制到最低量。因为结果显示,与每日添加糖≤5%总能量的人相比,每日添加糖为5%~7.5%总能量者发生缺血性中风、心梗、心衰、主动脉瓣狭窄、房颤的风险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8%、5%、9%、9%、7%)。研究者指出,糖摄入量限制过低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没有必要或没有好处。
该研究还发现,含糖饮料喝得越多,多数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心衰、房颤、腹主动脉瘤)风险越高;而适量摄入甜食(如糕点、冰淇淋、巧克力和糖果)则与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另外,适量摄入蔗糖、蜂蜜、果酱等配料,也与心衰和主动脉瓣狭窄风险降低有关。
不过,研究者也提醒到,瑞典人群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与其他人群不同,尤其是“fika”这一社会习俗(定期喝咖啡、吃点心的休息时间)深深植根于瑞典文化。因此,该研究结果可能不能直接外推于其他饮食文化人群。
Added sugar intake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incidence of seven differ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69,705 Swedish men and women. Front Public Health, 09 December 2024.
12
饮食中增加植物蛋白,或有助心脏健康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来自哈佛大学胡丙长团队的研究(下图),分析了美国三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NHS、NHS II和HPFS)的数据,共纳入超20万名参与者。结果发现:
饮食中,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比例越高,患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风险就越低。较高的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比例(1:1.3),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9%相关,与冠心病风险降低27%相关。
此外,当饮食总蛋白质摄入量较高(21%),并且植物与动物蛋白比例较高时,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风险降低幅度更大。简而言之,多吃植物蛋白促进心脏健康。
13
做好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逆转停药不是梦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的病例(研究见下图),一名64岁男性2型糖尿病(T2D)患者,实施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后,在1年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ILI )实现了减重36公斤,糖尿病缓解,血脂恢复正常,血清肌酐和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得到改善,从而停用降糖药和他汀类药物。
14
吃肉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发表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下图),分析了来自美洲、地中海、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20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数据,发现大量食用红肉(例如牛肉、羊肉和猪肉)和加工肉类(例如培根、腊肠和香肠)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该研究纳入32个研究队列,符合标准要求的1966444名成年人,在中位时间为10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现107 271例新发2型糖尿病。各队列的肉类摄入量中位数为:未加工红肉为0-110克/天、加工肉类为0-49克/天,家禽肉为0-72克/天。
结果显示,三种肉类的摄入量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相关。100克/天的未加工红肉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0%有关,50克/天的加工肉类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有关,100克/天的家禽肉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8%有关。其中,家禽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较弱。该研究还显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异质性可以用年龄、性别或BMI来解释。
15
促炎饮食或大幅增加痴呆发病率
《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发表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研究(下图),分析了弗雷明翰心脏研究(FHS)后代队列中1487名参与者,结果发现:
经常吃促炎饮食或大幅增加痴呆发病率,饮食炎症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21%,与饮食炎症指数(DII)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DII)最高的人,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84%。
饮食炎症指数(DII),是一种量化饮食炎症潜力的工具,较高的DII分数与全身炎症有关。本研究的饮食炎症指数由36种饮食成分组成,得分越高,表明饮食越具有促炎作用。
抗炎成分包括:β-胡萝卜素、咖啡因、膳食纤维、叶酸、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锌、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ω-3、ω-6、硒、维生素B6、A、C、D、E、黄烷-3-醇、黄酮、黄酮醇、黄酮、花青素、绿茶/红茶、胡椒和大蒜。
促炎成分包括:维生素B12、铁、碳水化合物、胆固醇、总能量摄入、蛋白质、饱和脂肪、总脂肪。
研究人员强调,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无法表明明确的因果关系。
16
间歇性禁食(轻断食)导致脱发
Cell 在线发表来自西湖大学的研究(下图),常用的间歇性禁食方案通过选择性诱导活化的毛囊干细胞(HFSCs)凋亡来抑制毛囊再生。这种效应与热量减少、昼夜节律改变或mTORC1细胞营养感知机制无关。
17
预防肝癌的八项措施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的文章(研究见下),总结了在降低肝细胞癌方面的临床证据:
1. 抗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似物,具有预防肝细胞癌的作用。
2.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可降低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3. 降糖药物,如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可以降低肝细胞癌风险。
2型糖尿病及相关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被认为与肝细胞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是代谢应激、氧化应激和炎症等。
4. 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肝细胞癌发生方面仍有争议。2023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在27万MASLD患者中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降低53%相关,且风险随着他汀类药物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
5. 抗炎药,阿司匹林也在一些研究中表现出降低肝细胞癌风险的作用,但这方面的证据较弱,不足以形成结论。
6. 戒酒被认为是预防肝癌的一项重要策略,因为其不仅可降低肝癌进展风险,还能减轻酒精的致癌作用。
7. 饮食营养,咖啡、维生素D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降低肝细胞癌风险的作用(缺少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咖啡摄入量与肝细胞癌风险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相关;英国针对普通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也发现,喝咖啡与肝细胞癌风险降低相关,但与其他消化道癌无关。
已知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肝功能异常。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高的个体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更低,但另有研究却发现,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个体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会小幅增加(虽然无统计学意义)。
饮食中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与肝细胞癌风险降低相关。
8.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合成或为预防肝细胞癌的重要探索方向,目前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临床试验刚刚开始。
18
毒蘑菇,真可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一项研究(下图),2012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共记录了蘑菇中毒事件653起,毒蘑菇中毒病例3229例,毒蘑菇中毒死亡710例,病死率高达21.99%(710/3229),占食源性中毒死亡事件的54.20%(710/1310)。
19
茶包泡茶=摄入大量微塑料
“Chemosphere "期刊发表来自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下图),在使用茶包泡茶时,茶包会释放数亿颗微/纳米塑料,并且这些塑料颗粒微能被人体肠道细胞吸收,从而能够进入血液并扩散到全身。
研究人员分析了三种不同化学成分的茶包过滤器:尼龙6、聚丙烯、纤维素,结果发现,三种类型的茶包在泡茶时,均会释放出大量的微/纳米塑料颗粒。其中聚丙烯茶包释放微塑料最多。
具体来说,聚丙烯茶包每毫升释放约12亿个颗粒,平均尺寸为136.7纳米;纤维素茶包每毫升释放约1.35亿个颗粒,平均尺寸为244.7纳米;尼龙6茶包每毫升释放约818万个颗粒,平均尺寸为138.4纳米。
20
健康饮食+半杯或1杯红酒,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50%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下图),分析了1232名老年参与者,他们都遵循地中海饮食,且属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没有心血管疾病,但要么患有2型糖尿病,要么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结果发现:
每天饮用半杯到一杯葡萄酒,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50%相关。然而,每天饮用超过一杯,则没有保护作用。
具体来说【通过测量尿液中的酒石酸,能够更准确地测量葡萄酒消费量】,与酒石酸<1 μg/mL的参与者相比,酒石酸为3-12 μg/mL的参与者(每月约3-12杯,每天半杯以下),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38%;酒石酸为12-35 μg/mL的参与者(每月12-35杯,每天半杯到一杯),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50%。
研究人员强调,研究的参与者是居住在地中海国家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老年人,因此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另外,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不能代表因果关系。
推荐您看: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原标题:《【王兴国】预防肝癌的八项措施、促炎饮食或大幅增加痴呆发病率...最近34篇饮食营养相关研究简要解读(202412-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