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微信、没有聚会、没有所谓的社交…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个人找工作面试,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上下班。
白天忙碌感受不到丝毫的孤单,下班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内心一阵凄凉。
不想忍受一个人在家的孤寂,频繁参加一些无意义的社交活动,浑浑噩噩却没有什么收获?
布莱斯·帕斯卡曾说: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他无法安静的独处。
无法独处的人,会将内心的需求都向外投射,内心空了,放眼过去都是荒原。
而当你习惯了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孤独、无常和真相,学会向内求、向前看,反而是成长和蜕变的开始。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0.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2.jpg)
米扑科技CEO杨刚写过:对赚钱来说,社交不是一种刚需,孤独才是。
深以为然。朋友阿华就曾因过度社交,影响工作和生活。
原先她在公司打杂,闲暇时喜欢和人聊天。
不足半年,全公司的人全都认识。
今天这个同事约她聚餐,明天那个同事喊她去逛街。
工作量不大,每天却要应酬到大半夜才能回家。
一年后,她去到宣传部门撰写材料。
材料没整理好,就被人喊去聚餐;宣传稿只写了开头,就有人找她闲聊,忙到筋疲力尽,工作却只做了一点。
三天两头还遭上司批评,考核多次垫底。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4.jpg)
她才意识到自己被人情往来,压得喘不过气。她婉拒一切邀约,下班后也在提升自己。
很快,凭借老练的文字,调到公司总部从事宣发工作,薪水翻了三倍。
不会独处的人,始终被无用信息干扰,最终沦为平庸。
而学会独处的人,哪怕周围再吵闹,内心也有一片悠然之地。
原先看过一篇寓言故事:
一群人匆忙地向前走着,突然有一个人停了下来。
同行的人都很惊奇,问道:“你怎么不走?”
停下来的人却说:“我走得太快,我的灵魂落在了后面,我得等一等。”
以前的车马慢,书信长,能品读生活的滋味;
而今,快餐式信息挤压着脑袋,我们浑浑噩噩地前行。
有时放慢节奏,让自己理清思绪,更能享受生活。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5.jpg)
梭罗曾说过:
多数情况下,我们去到人群中时,比自己待在屋子里更加孤独。
因为人群的喧嚣,会打乱我们的头脑。
而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才知道心向远方,亦步亦趋。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6.jpg)
史铁生曾说过:唯有独处静思,才能窥见自己的灵魂。
博主刘晓燕,曾在一线城市的某教育机构当英语老师。
做自媒体之前,她看了大量与英语教培发展资料以及当下的热门产业。
经过数天分析,她认为英语结合直播,发展前景较为不错。
选择做博主,她遭受到同行的打压、周围人的嘲讽,很多人都觉得刘晓燕肯定干不久。
毕竟直播不像做老师,不是会讲课就行,需要学的东西可多着呢。
可她愣是通过看大V们的直播结合自身特点,成功打造独一无二的直播教学风格,直播平台涨粉很快。
到今天,刘晓燕一个人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7.jpg)
几乎所有人变强大的标志,都是一个人安静地蛰伏了一段时间。
也唯有把自己熬成一壶陈酿,才能嗅到时间的芬芳。
无独有偶,作家木心曾在19岁时做出了一个决定:远离人群。
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人如何在荒野中熬过孤苦,守着黎明与夕阳。
但有这样一个小例子:
有天,木心正专心写作,突然听到外面有响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他被吓得浑身冒冷汗。
村民们知道后都笑他:“一个年轻人为何要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生活?”
但木心内心坚定,不顾他人嘲讽,反而写出了好几本厚书稿。
23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辞职。
辞职后,他在莫干山读书、写作、绘画。
六年后,带着一百多部小说和无数水墨画下山,声名鹊起。
没有低谷时的悄声赶路,就没有凌绝顶的风声显赫。
一个人将注意力回收,便是变富的开始。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8.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39.jpg)
有句话说得好: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朋友小欢以前特别喜欢热闹,每到周末就会喊上三五个朋友到处旅游。
因为习惯了和一群人在一起,她开始遇到问题没有主见,经常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人也浮躁。
后来,她通过看书、养花等方式,试图让自己情绪平和。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不因他人的言语,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通过独处,理清关系,才能分清界限,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出众,不如从享受孤独开始吧。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40.jpg)
①你要和自己待得住。
博主谢胜子说过这样一番话,甚为赞同。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便是在大喜或大悲之时,第一时间不是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是和自己静一静。
独处不是坏事,它是锻炼人内心的必经之路,是人自我强大的外在表现。
学会独处,与自己建立联系,让自己习惯孤独并收获成长。
②整理自己,学会向内求。
独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深度剖析的最佳方式。
繁杂无序的独处,便会影响自己的思考、判断。
当你觉得独处难以静心时,不如整理一下精神空间,使其变得有条理。
许多作家、艺术家,在成名之前,都是通过独处,倾听内心的声音才激发出灵感,留下广为流传的作品。
你有多擅长独处,就有多了解自己。你有多了解自己,就能多打开一扇世界新的大门。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41.jpg)
③为独处制定计划
有时,我们厌恶独处,大多数是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浪费时间。
那不妨给独处制定计划。
其实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自己相处。当你为独处制定计划,便不会心绪不宁。
你可以阅读许久没看完的书籍,听一首歌曲…也可以在公园散散步,沉浸在冥想的世界。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229/242.jpg)
独处,就像是灵魂暂时打烊不再对外营业,是四下无人时的肉身独处,也是人声鼎沸时的心灵放空。
它宛若一道鸿沟,迈过去的人闪闪发光;停留在原地的人,则被卷入无尽的烦恼中,无法自拔。
不是所有人都能独处,但学会独处的人,必有其神性绽放之处。
作者 | 乐知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今日好书推荐
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明明有爱人朋友相伴,还是会感到深深的落寞,
那是因为我们心里住着一个内在小孩,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与其想尽办法摆脱孤独,不如大方享受这场《恰如其分的孤独》。
《恰如其分的孤独》
推荐指数:⭐️⭐️⭐️⭐️⭐️
原标题:《当一个人熬到没有微信、没有聚会、没有所谓的社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 达美航空客机翻覆
- 中方向加沙提供新一批物资援助
- 同行谈DeepSeek破圈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 正荣地产:独立第三方向控股股东发起清盘流程
- 恒生指数午盘涨2.05%收复23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涨3.04%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 国漫之光,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现暂列世界影史票房榜第九
-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哪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